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科普知识

陶器和瓷器的区别有哪些(陶和瓷的区别主要在于有无上釉?)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为烧成温度不同、坚硬程度不同、使用原料不同、透明度不同、釉料不同。1、烧成温度不同陶器烧成温度一般低于瓷器,最低可达800℃以下,最高可达110...

陶器和瓷器的区别的今日更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更新,更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陶器和瓷器的区别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探讨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陶器和瓷器的区别有哪些(陶和瓷的区别主要在于有无上釉?)

陶器和瓷器的区别有哪些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为烧成温度不同、坚硬程度不同、使用原料不同、透明度不同、釉料不同。

1、烧成温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一般低于瓷器,最低可达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烧成温度较高,绝大多数在1200℃以上,其中有的甚至达到1400℃左右。

2、坚硬程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低,质地未完全烧结,敲的时候有声音问,胎体硬度不好,还可以用钢刀切槽;瓷器烧成温度高,外壳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晰,外壳表面不易用普通钢刀划出沟槽痕迹。

3、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可以用一般的粘土制作素坯烧制,而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在高岭上制作素坯,如果烧制温度是陶器所需的温度阶段,那就是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这样烧制的。

4、透明度不同

陶器质地薄而无半透明特征。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像蛋壳一样薄,但不透明;瓷器的胎体无论薄或厚,都有半透明的特点。

5、釉料不同

陶器有不上釉的和不上釉的,上釉的陶器釉在较低的烧成温度下熔化,陶瓷釉有两种,既可以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以在高温素烧轮胎上挂上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陶和瓷的区别主要在于有无上釉?

陶和瓷的区别主要在于有无上釉,是不对的,区别在于概念、烧成温度、原料、透明度、坚硬度和施釉方面。

1、概念不同

(1)陶器是用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干燥后,放在窑内烧制而成的物品。

(2)瓷器则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等组成,经混炼,成形,煅烧而成的外表施釉或彩绘的物品。

2、烧成温度不同

陶器的烧制温度在800—1000度,瓷器则是用高岭土在1300—1400度的温度下烧制而成。在制陶的温度基础上再添火加温,陶就变成了瓷。

3、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的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用高岭土制坯。黏土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为瓷器。

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制温度达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陶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上,瓷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下。

4、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体比较薄,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是半透明的状态。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以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5、坚硬度不同

(1)陶器烧成温度低,胚体并未完全烧结,胎质粗疏,胎体硬度较差。

(2)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胎质坚固致密,断面基本不吸水,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二者坚硬度不同,瓷的硬度高于陶。

6、施釉不同

釉是罩在瓷器表面的一层光亮外膜,主要是以粘土、石英和长石为原料,经研磨、调制后上于胚胎表面,在高温焙烧后熔融,冷却后即形成玻璃质晶体。可增加胎体强度,有效隔绝气体、液体。陶器通常不施釉或只施低温釉;瓷器表面施有一层高温釉,胎釉结合牢固,厚薄均匀。

陶与瓷的差别

陶器不是中国独特的发明,考古发现证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发明了制陶术,但是,中国在制陶术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大步――最早发明了瓷器,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瓷器和陶器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但是两者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没有制陶术的发明及陶器制作技术不断改进所取得的经验,瓷器是不可能单独发明的。瓷器的发明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制陶过程中,不断认识原材料的性能,总结烧成技术,积累丰富经验,从而产生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有关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烧成温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

二、坚硬程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问,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三、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上作坯。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

四、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五、釉料不同

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以上几个方面中,最主要的条件是原材料和烧成温度,其他几个条件,都与这两条密切相关。因此,制陶工匠一旦掌握了烧成温度的技术,并认识到高岭土与一般黏土的区别,便具备了发明瓷器的条件。

参考资料:

/new_view.asp?id=1625

陶器和瓷器的区别有哪些(陶和瓷的区别主要在于有无上釉?)

好了,今天关于陶器和瓷器的区别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陶器和瓷器的区别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陶器和瓷器的区别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