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讲了些什麽呀,怎么看也看不懂(《复活》主要讲了什么?)
《复活》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本书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丝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沦为妓女,...
好久不见,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托尔斯泰的复活”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熟悉,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讲了些什麽呀,怎么看也看不懂
《复活》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本书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丝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他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复活》是托尔斯泰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作家一生探索和思想的总结,被誉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高峰。小说通过玛丝洛娃的苦难遭遇和聂赫留朵夫的上诉经过,广泛而深刻地抨击了法庭、监狱、官僚机关的腐败、黑暗,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逸的生活和反动官吏的残暴昏庸、毫无人性,撕下了官办教会的伪善面纱,反映了农村的破产和农民的极端贫困,勾画了一幅已经走到崩溃边缘的农奴制俄国的社会图画。
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分几部
一共3部第一部 01 玛丝洛娃被押出庭受审 02 玛丝洛娃的身世 03 聂赫留朵夫公爵的早晨 04 他去法庭途中思考婚事 05 在陪审员议事室 06 几名法官。副检察官勃列威。在法院走廊里 07 点名核对陪审员,陪审员进入法庭。法庭景象。法官玛特维 08 几名被告。例行的审讯程序。宣誓。司祭介绍。选举首席陪审员。庭长向陪审员讲话 09 审讯被告。聂赫留朵夫认出卡秋莎。宣读起诉书。被告们的表现 10 起诉书 11 审讯被告。审讯暂停 12 聂赫留朵夫第一次来到姑妈家。当时他对卡秋莎的态度 13 三年后聂赫留朵夫第二次来到姑妈家 14 第二次见面卡秋莎给聂赫留朵夫的印象 15 复活节晨祷。晨祷给聂赫留朵夫的印象 16 第二天。聂赫留朵夫对卡秋莎的情欲。兽性的胜利 17 聂赫留朵夫诱奸卡秋莎 18 申包克的来临。他同聂赫留朵夫一起参战。聂赫留朵夫忘记卡秋莎。战后他访问姑妈,得知卡秋莎的不幸消息 19 法庭继续审讯。审问证人 20 宣读验尸报告。陪审员察看物证 21 公诉人发言。律师进行辩护。副检察官反驳。被告最后发言 22 庭长做总结发言。聂赫留朵夫的内心活动 23 陪审员们开会。他们争论玛丝洛娃的犯罪问题。陪审员们的答案。他们回到法庭。法官退庭讨论判决 24 庭长宣读判决。聂赫留朵夫跟庭长谈话 25 聂赫留朵夫同律师谈话 26 柯察金的午餐 27 在柯察金夫人的客厅里 28 聂赫留朵夫回家。“灵魂的净化” 29 玛丝洛娃回到牢房 30 女牢和女犯 31 女犯们对玛丝洛娃判决的态度 32 玛丝洛娃讲述法庭上和监狱里男人对她的态度。女犯们的争吵 33 聂赫留朵夫决定同玛丝洛娃结婚。聂赫留朵夫同阿格拉斐娜推心置腹的谈话 34 审讯第二天。一个小伙子被告 35 聂赫留朵夫要求检察官同玛丝洛娃见面。聂赫留朵夫拒绝再参加审讯 36 聂赫留朵夫去解犯监狱探监不成。在典狱长家里。聂赫留朵夫回家。记日记 37 玛丝洛娃在判决后的沉思。回忆她在车站上见到聂赫留朵夫一面的那个夜晚 38 集合去监狱教堂做礼拜 39 礼拜 40 教堂里人们对礼拜的态度 41 聂赫留朵夫第二次去监狱。在监狱门口等待。男监探望室 42 女监探望室 43 聂赫留朵夫同卡秋莎见面 44 玛丝洛娃的人生观 45 聂赫留朵夫想改变生活方式。聂赫留朵夫在律师家里。为玛丝洛娃案提出上诉。律师的妻子 46 囚犯谈论两名男犯受笞刑 47 聂赫留朵夫在监狱走廊里等待探监。他同典狱长谈话。在办公室里第二次见到玛丝洛娃 48 卡秋莎为明肖夫母子求情。玛丝洛娃痛斥聂赫留朵夫,坚决拒绝同他结婚 49 聂赫留朵夫会见玛丝洛娃后的印象。薇拉的信。聂赫留朵夫回忆同她认识的经过。回忆那次的打猎 50 聂赫留朵夫初访玛斯连尼科夫。获准在监狱办公室跟卡秋莎和薇拉见面 51 聂赫留朵夫来到典狱长家。不准探望玛丝洛娃 52 聂赫留朵夫从牢房小洞里看见的景象。在明肖夫的牢房里 53 在监狱走廊里。因没有身份证而被囚禁的人们的要求 54 在监狱办公室里。同政治犯见面 55 政治犯薇拉·谢基尼娜的革命经历 56 政治犯同亲人分别 57 聂赫留朵夫在律师办公室。再次访问玛斯连尼科夫。玛斯连尼科夫夫人的会客日 58 聂赫留朵夫同玛斯连尼科夫谈正经事。准许玛丝洛娃调到医院工作 59 聂赫留朵夫第二次探望玛丝洛娃后心情的变化。第三次探望。玛丝洛娃向狱友讲述这次见面的情况 第二部 01 聂赫留朵夫来到库兹明斯科耶。聂赫留朵夫决定把土地分给农民。他的思想斗争 02 聂赫留朵夫跟农民谈话。土地低价租给农民。聂赫留朵夫和农民都不满足 03 聂赫留朵夫来到姑妈让他继承的庄园 04 聂赫留朵夫在乡下目睹农民的贫穷 05 聂赫留朵夫在卡秋莎的姨妈家。姨妈讲卡秋莎和她孩子的事 06 聂赫留朵夫回到自己的庄园。两个农妇同管家争吵。聂赫留朵夫思考土地私有制使农民遭殃。他同管家谈论把土 地交给农民 07 聂赫留朵夫根据亨利·乔治原理同农民商量土地问题没有取得成功 08 失眠之夜。聂赫留朵夫的回忆和沉思 09 聂赫留朵夫同农民代表谈话。他讲解亨利·乔治的方案。农民同意他的建议。一张旧照片 10 聂赫留朵夫回城。遇见申包克 11 聂赫留朵夫访问律师。律师对教派信徒案的看法 12 聂赫留朵夫去监狱路上同马车夫谈话 13 聂赫留朵夫到监狱医院看望卡秋莎。卡秋莎任助理护士。照片引起卡秋莎的回忆和感伤 14 聂赫留朵夫来到彼得堡。他在姨妈察尔斯基伯爵夫人家里 15 察尔斯基伯爵。为舒斯托娃案走访玛丽爱特 16 聂赫留朵夫在枢密院办公室。在枢密官沃尔夫家里 17 察尔斯基家的晚餐。大家谈到决斗。基泽维尔的讲道 18 律师的来访。玛丽爱特的信。聂赫留朵夫在沃罗比约夫男爵家 19 彼得罗巴夫洛夫斯克要塞司令。关亡。聂赫留朵夫同要塞司令谈论政治犯 20 聂赫留朵夫在枢密院。枢密官们 21 报纸诽谤案。审理玛丝洛娃上诉和驳回此案 22 聂赫留朵夫同副检察官谢列宁的谈话 23 谢列宁简历 24 聂赫留朵夫回到姨妈家。在姨妈家跟玛丽爱特相遇。聂赫留朵夫受诱惑和思想斗争 25 聂赫留朵夫在舒斯托娃家 26 舒斯托娃的姨妈讲述她的被捕 27 宫廷侍从武官鲍加狄廖夫。聂赫留朵夫在托波罗夫家 28 聂赫留朵夫在戏院玛丽爱特的包厢里。聂赫留朵夫晚上散步和沉思 29 聂赫留朵夫回到莫斯科。玛丝洛娃从医院调回监狱的消息。聂赫留朵夫听到这消息后的反应。在监狱办公室里会 见卡秋莎。卡秋莎同医士“调情”真相 30 聂赫留朵夫要办的几件事。研究犯罪和刑事法庭问题 31 聂赫留朵夫的姐姐娜塔丽雅 32 聂赫留朵夫同姐姐见面。他跟姐夫争论法院审判和土地私有制问题 33 继续争论法院审判 34 聂赫留朵夫准备行装。翻阅日记。押解犯人到火车站 35 囚犯列队经过城市。遇见一辆豪华的马车 36 聂赫留朵夫在小饭店里。后悔跟姐夫争吵。一名犯人中暑 37 聂赫留朵夫在警察分局。一个犯人的死。一个疯子。第二起犯人死亡事件 38 在下城火车站。犯人车厢。聂赫留朵夫跟玛丝洛娃和其他女犯谈话。火车出发 39 柯察金家一伙人。聂赫留朵夫在火车开行前同姐姐见面。聂赫留朵夫出发 40 聂赫留朵夫在火车小平台上想到囚犯的死。雷鸣和暴雨 41 在车厢里。三等车乘客。塔拉斯讲他的悲剧 42 中途停车。柯察金一家人下车。一群工人。 第三部 01 玛丝洛娃去西伯利亚途中的处境。旅途中的一个早晨 02 军官迫害犯人。犯人们的怨声。谢基尼娜和西蒙松的干涉 03 卡秋莎同一起流放的政治犯的关系。谢基尼娜 04 西蒙松对卡秋莎的态度和对她的影响 05 卡秋莎同政治犯接触后发生的变化。聂赫留朵夫对卡秋莎新的感情。聂赫留朵夫接近政治犯前后态度的转变 06 克雷里卓夫。他讲述洛靖斯基和罗卓夫斯基被处绞刑的事 07 晚上在半途一个旅站门口 08 聂赫留朵夫在押解官的房间里 09 旅站上的牢房。刑事犯的居住条件 10 玛卡尔的要求。他的经历 11 聂赫留朵夫在政治犯房间里 12 平民革命家纳巴托夫和玛尔凯 13 男女政治犯之间的关系。格拉别茨和艾米丽雅 14 政治犯争论人民的问题 15 诺伏德伏罗夫 16 晚上点名。西蒙松告诉聂赫留朵夫他想同卡秋莎结婚 17 西蒙松宣布后聂赫留朵夫的心情。聂赫留朵夫跟卡秋莎谈话 18 革命家彼特林和涅维罗夫的消息在政治犯牢房里引起的激动。克雷里卓夫的激动。刑事犯睡觉的景象 19 聂赫留朵夫回到客店。他在目睹监狱里种种罪恶后作出的结论 20 聂赫留朵夫乘车追赶那批犯人。犯人们赶路。垂死的克雷里卓夫。摆渡 21 渡船上的谈话。流浪的怪老头 22 聂赫留朵夫来到外省的一个城市。访问地方长官。为玛丝洛娃和克雷里卓夫求情 23 聂赫留朵夫在邮政局。谢列宁回信玛丝洛娃告御状减刑。典狱长拒绝聂赫留朵夫探监 24 地方长官家的宴会。客人们。聂赫留朵夫在地方长官家的情绪 25 聂赫留朵夫跟英国人一起探监。聂赫留朵夫跟卡秋莎最后一次谈话 26 参观刑事犯牢房。英国人分发福音书 27 在流放犯牢房里遇见流浪的怪老头。怪老头的反政府言论。停尸室。克雷里卓夫的尸体。聂赫留朵夫由克雷里卓 夫的死引起的感想 28 聂赫留朵夫内心的激动。他读福音书。清醒。聂赫留朵夫在新生活的门口
如何评价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复活》?
托尔斯泰的《复活》是其晚年的代表作品,一方面,在对当时社会的罪恶和腐朽反动的国家、法律、教会制度的揭露上,很难找出另一部作品有这样的深度和广度。
另一方面,它宣扬了赎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艺术特色
《复活》的结构与描写的基本原则,是尖锐的对比。小说中描写了极其广泛的生活画面:从法院到教堂,从监狱到流放所,从莫斯科到彼得堡,从城市到乡村,从俄罗斯到西伯利亚。
通过这些画面,作者把上层社会与人民生活进行对比,把贵族老爷、达官贵人与贫苦的老百姓进行对比,把统治者与犯人进行对比。
《复活》主要讲了什么?
《复活》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写于1889~1899年。
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在他姑母家的庄园里诱奸了农奴的私生女玛丝洛娃,随即抛弃了她。玛丝洛娃因怀孕被赶出庄园,沦为妓女,后被诬告谋财害命而下狱。自私堕落的聂赫留朵夫后来在法庭上同玛丝洛娃相遇,深受触动,开始了“灵魂大扫除”。为营救玛丝洛娃出火坑而奔走,在一切努力失败后,又决定和玛丝洛娃一起去流放。玛丝洛娃被“忏悔”后的聂赫留朵夫所感动,终又“更深深地爱上他”。但她克制了重新燃起的爱情,而与一个被流放的革命者西蒙松结合了。男女主人公都得到了精神上的“复活”。
小说以巨大的篇幅,揭露和批判了沙皇专制制度下的法庭、监狱、整套法律制度和形形色色的官僚机构;暴露和抨击了官办教会的虚伪残忍。对沙皇制度的经济基础贵族地主土地占有制的残酷剥削提出了强烈的抗议。但由于历史的局限,作者宣扬了“良心”、“博爱”、“不抵抗主义”、“勿以暴力抗恶”、“道德上的自我修养”等消极的思想。
小说结构简明,形象鲜明生动,语言朴实。精细入微的心理描写与辛辣的讽刺艺术,达到了十分完美的程度,把批判现实主义推向了高峰。
《复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复活》,字面上说,讲的是马斯洛娃灵魂的变化。主人公涅赫柳多夫在送她去服苦役前翻看自己的日记,其中写道:“卡秋莎(马斯洛娃的爱称——引者)不接受我的牺牲,却要牺牲她自己。她胜利了,我也胜利了。我觉得她的灵魂在起变化,却又不敢相信,她那种内心的变化使我高兴。我不敢相信,可是我觉得她在复活了。”(汝龙译,下同)毋宁说,《复活》是一部涅赫柳多夫的精神救赎史,他对马斯洛娃的拯救是对自我的拯救,就像他逐渐意识到的,“我的良心要求我牺牲我的自由来赎我的罪”,“我不是要叫她改邪归正,而是要叫我自己改邪归正”。马斯洛娃是没出嫁的女农奴的女儿,原本的命运是自生自灭,因偶然的机缘被身为地主的两个老处女——涅赫柳多夫的两位姑姑——救了下来,长大后在地主家半是做婢女,半是做养女。16岁那年,前来度假的大学生涅赫柳多夫吸引了她,彼此产生了好感。两年后,即将奔赴战场的涅赫柳多夫中途_到姑姑家,诱奸了马斯洛娃,从此一去不复返。被辞退的马斯洛娃发现自己怀有身孕,孩子出生后就死去。她辗转不同的地方做女仆,却总是遭受欺凌,最终走进妓院。无辜的她被指控伙同他人用毒酒杀害富商,并劫掠了他的财物。小说从监狱看守长提审马斯洛娃出庭开场。马斯洛娃的第一次亮相就不同寻常:她“迈着矫健的步子走出牢门”,“头上扎着一块白头巾,分明故意让几缕鬈曲的黑发从头巾里滑下来”;“她的眼睛显得很黑,很亮,稍稍有点浮肿,可是非常有生气,其中一只眼睛略微带有斜睨的眼神”。她没有料到的是,涅赫柳多夫公爵正坐在陪审员席上,并惊讶地认出了她。往事纷至沓来,他想起了曾经的“年轻纯洁的男子和同样纯洁的少女由于相互爱慕而往往发生的那种特殊的关系”,也意识到当年之所以那样做,是因为自己已经由一个诚实而富有牺牲精神,乐于为一切美好的事业献身的青年,变成了荒*无度的利己主义者。同时,由于陪审员的一时大意,导致无罪的马斯洛娃被判处服苦役。本就负疚在心的涅赫柳多夫更加无法饶恕自己,决心替马斯洛娃翻案,并提出要和她结婚,“
列夫?6?1托尔斯泰的复活具体情节介绍
《复活》概要:小说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本是一个贵族地主家的养女,她被主人的侄子、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公爵诱奸后遭到遗弃。由此她陷入了苦难的生活,她怀着身孕被主人赶走,四处漂泊,沦为妓女达八年之久。后来她被人诬陷谋财害命而被捕入狱。十年后,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审理玛丝洛娃的案件。他认出了被告就是十年前被他遗弃的玛丝洛娃,他受到了良心的谴责。为了给自己的灵魂赎罪,他四处奔走为她减刑。 当所有的努力都无效时,玛丝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与她同行。途中,传来了皇帝恩准玛丝洛娃减刑的通知,苦役改为流放。这时的玛丝洛娃尽管还爱着聂赫留朵夫,但为了他的前途,拒绝了他的求婚,与政治犯西蒙松结合。这两个主人公的经历,表现了他们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复活。小说揭露了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吏,触及了旧法律的本质。
《复活》
揭示了人的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做人良心的问题
人类最美好的感情的复活
体现了一位伟人暮年心灵的稳健和悲天悯人的大气
世界百部经典著作之一
俄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作
《复活》是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代表作,相信有很多人在学生时代就曾阅读过这本书。在我国自20世纪初至今已出版过6种译本,三四十年代先后有戏剧家田汉和夏衍改编的同名剧本的发表和上演,作品和它的主人公已成为我国读者和观众极为熟悉和喜爱的人物形象。
《复活》是托尔斯泰的世界观转变以后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他思想、宗教伦理和美学探索的总结性作品。它是以一个真实的案件为基础构思而成的小说,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灵净化"过程,同时揭露了沙皇专制官僚制度的反人民的本质以及教会的丑恶罪行,是最全面、最充分反映托尔斯泰世界观的终结作品。小说情节起伏跌宕,人物刻画入木三分。以托翁晚年炉火纯青的老辣笔法,比其任何其他作品都更为深刻地反映了男性与女性在"灵与肉"之间的痛苦挣扎。这部史诗般的经典著作,被誉为"19世纪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
《复活》是歌颂人类同情的最美的诗--最真实的诗,书中体现了卑劣与德性,一切都以不宽不猛的态度、镇静的智慧与博爱的怜悯去观察。
--法国著名评论家 罗曼·罗兰
整个19世纪还不曾有过《复活》这样的作品,它高于《悲惨世界》,因为这里没有一点幻想的、虚构的、编造的东西,全都是生活本身。
--俄国著名评论家 斯塔索夫
读托尔斯泰的《复活》,我感觉他的确了不起,他笔下的妓女玛丝洛娃给人一种圣洁之感,而我们有些小说的所谓"圣洁女性"形象却给人卑琐之感。这就看出大师与普通作家之间的差别了。
--著名作家 迟子建
《复活》是总结人生的作品,它把人心里肮脏的东西都拿出来了,人内心很复杂,好人和坏人、善与恶都很复杂。
--著名作家 高莽
读托尔斯泰的《复活》
《复活》是托尔斯泰三大代表作中最晚的一部,被认为是其创作的"最高的一峰"。它没有《战争与和平》史诗般的恢宏气魄和明亮的诗意,没有《安娜·卡列尼娜》的波澜与不安的骚动--它,完全是体现了一位伟人的暮年心灵的稳健和悲天悯人的大气!
在这里,作家目光的犀利、描绘的精确、笔力的雄浑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这与作品内容的严肃性是相符合的。在这里,面对人类的苦难,作家保持了高超的镇静,然而读者却不得不为见到的景象而深受震动。托尔斯泰在这里的挖掘比以往要深。可以说整个俄国都被他翻了出来。他再现的艺术世界已经达到可作为一面"镜子"的程度。伟大的真实!正因为作品除去了浪漫主义的萎靡因素,因而整个显出了威力,如同米开朗琪罗的雕塑一般。然而这不是一座普通的雕塑,是一座宏伟的纪念碑。它把19世纪末整个俄国的现实熔铸进去,上面刻有穷人、贵族、狱吏、监犯、革命者、医生、妓女、学生……里面混合了忏悔、怜悯、宽容、无耻、欺诈、放荡……这里,作者唱出了人类艺术最崇高的歌:"我们为不幸者撒一掬泪,人世的悲欢感动我们的心。"
当我们打开这本书,我们不禁感受到有一种心灵的复活--人类最美好的感情的复活!即使是当代,许多人也许正在悄然地埋葬自己的这些美好的感情却毫无所觉。在这种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正是《复活》这样的作品来唤醒沉睡的心吗?
正如花草需要春天的甘霖才能长出新绿,人类需要博爱与同情才能继续不息、日进无疆。抑或这就是使《复活》不朽的原因。
《复活》里写的虽然是贵族的忏悔,但是托尔斯泰并不是把这个母题当做贵族的专利,他是把忏悔放在人的心灵的内在的、普遍的矛盾中展开的。人都有神性和兽性。当人放纵了自己,就可能堕落;而当人自觉,就可能"复活"。所以托尔斯泰主张以"道德的自我完成"来改变社会的不平等和罪恶。在社会革命激烈的时代,他提倡"勿以暴力抗恶",是反对阶级斗争的。但是,作为人类寻求精神解放的一种文献,在我们这个把道德的自我完善当成笑话的时代,读这样的书,也许会引起某种惭愧的感觉。
好了,今天关于“托尔斯泰的复活”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托尔斯泰的复活”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