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言书信有哪些格式?(古人在书信中称谓、启词和结语都怎么说。套路越多越好)
文言书信格式举要 称谓后附提称语,用于文言书信,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虹生十四兄亲家年大人情右(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再如,某公道...
我非常愿意为大家解答关于谨祝与顺祝是什么意思 的问题。这个问题集合包含了一些复杂而有趣的问题,我将尽力给出简明扼要的答案,并提供进一步的阅读材料供大家深入研究。
古代文言书信有哪些格式?
文言书信格式举要
称谓后附提称语,用于文言书信,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虹生十四兄亲家年大人情右(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再如,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现将常见提称语列表如下:
这里再对较常见的提称语约略作些解释。
足下 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 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 赐鉴 钧鉴 尊鉴 台鉴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垂,含居高临下之义。赐,上给予下叫做赐。钩,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 道鉴 大鉴 英鉴 伟鉴 雅鉴 惠鉴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鉴 爱鉴 双鉴 芳鉴 致母亲,可称“慈鉴”。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
礼鉴 给居丧者信,用“礼鉴”。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 共鉴 同鉴 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
道席 讲席 教席 撰席 著席 史席席,席位。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必有师生关系。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撰,即著述。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
览 阅 知 悉 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
启辞 启辞 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启辞理应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如:
敬禀者 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跪禀者 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
即禀者 同上。
敬启者 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写的内容。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谨启者 谨,是谨慎、郑重的意思。用于同辈。
径启者 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通用。
拜启者 拜,表敬词。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敬呈者 与“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函。
恳启者 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容。
兹启者 兹,这里,现在。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态度客观平和,不含明显敬意。
哀启者 向亲友报丧的书信用此。
复禀者 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对平辈可用“再启者”。
专启者 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如:
顷诵华笺,具悉一切。忽奉手教,获悉一是。奉诵钧谕,向往尤深。顷获大示,井所赐物。惠书奉悉,如见故人。幸承明教,茅塞顿开。披诵尺素,谨表葵私。数获手书,至感厚爱。展读琅函,甚感盛意。接阅华简,幸叨莫逆。捧读德音,喜出望外。手教敬悉,词意深美,一启蓬心。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顷得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宽慰。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河汉,拜服之至。迭接来示,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大札敬悉,稽复乞谅。欣奉惠书,敬聆喜讯,不胜忭贺。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念。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求教诲。别来无恙久不晤见,甚念贤劳。暌违日久,拳念殊殷。久疏通问,时在念中。一别经年,弥添怀思。日前曾奉一函,谅已先尘左右。前此一函,想已达览。
其实,写信也是写文章,此类启辞套语,虽可采用,却不必拘泥,尽可以千变万化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启辞套语也是可以省略的。比如,现在不少人写信,习惯于一开头即用“你(您)好”二字,似乎不如此,这封信就没法往下写似的。先向收信者问候致意,原是不错的,然而如果封封信都是如此格局,则未免呆板单调了。
正文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一般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事情。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再启”字样。
结语 结语,即信文的结束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分。但与“启辞”相仿,旧式书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结语套辞,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简中,仍频见使用。这里不妨胪列若干,供参考。
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 恕不一一。不宣。不悉。 不具。不备。不赘。 书不尽意。不尽欲言。临颖不尽。
余客后叙。余容续陈。客后更谭。
请对方回信:
盼即赐复。翘企示复。伫候明教。时候教言。盼祷拔冗见告。万望不吝赐教。 敬祈不时指政(正)。敢请便示一二。尚祈便中见告。如何之处,恭候卓裁。至盼及时示下,以匡不逮,无任感祷。
告诉对方不用劳神回信:
谨此奉闻,勿烦惠答。敬申寸悃,勿劳赐复。
答复对方询问:
辱蒙垂询,略陈固陋,聊博一粲而已。远承下问,粗述鄙见,尚希进而教之。上述陋见,难称雅意,亟祈谅宥。姑道一二,未必为是,仅供参考。不揣冒昧,匆此布臆,幸勿见笑。
请人应允:
所请之事,务祈垂许。以上请托,恳盼慨允。诸事费神,伏乞俯俞(允)。
表示关切:
伏惟珍摄。不胜祷企。海天在望,不尽依迟(依依思念)。善自保重,至所盼祷。节劳为盼。节哀顺变(用于唁函)。
表示感谢之情:
诸荷优通,再表谢忱。多劳费心,至纫公谊。高谊厚爱,铭感不已。
祝辞祝辞,就是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愿、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如“即颂近安”、“此致敬礼”、“祝你进步”之类。其中,“即颂”、“此致”、“祝你”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书写;“近安”、“敬礼”、“进步”等词,另起一行,顶格书写。如果祝颂语的文字较多,也可独立占行,空两字写起,不必分拆成两部分。如果信笺下方余地充分,或者为了突出祝辞,也可将“祝”、“颁”、“此致”等宇样独占一行,空四格书写,而将“安”、“好”、“敬礼”等另行顶格书写。顶格书写的祝辞后一般不加标点符号。祝辞应根据具体情况恰当择用。
以下为常见祝辞:
书信内容主要是谈一件事的,可用: 专此,致 专此,祝 专此即请 专此布达,即颂 专此奉复,并祝(复信用)
一般书信,用于平辈、友朋之间: 即颂 即请 顺效 顺祝
或为: 此候 此请 顺致 顺颂 即候
或为: 祝颂请 问致候
对尊长,可选用: 恭叩 恭淆 恭颂 恭候 敬叩 敬祝 故请 敬颂
平辈间,为强调敬意,也可用: 恭颂 恭请 恭候
为强调郑重其事: 谨祝 谨贺
对晚辈: 此询 顺祝 即问 祝(你)愿(你)盼 望
对祖父,颂祝; 起居永福
对父母辈,颂祝: 金安 福安
对尊长: 康安 钧安 崇安 履福 颐安
对女长辈: 慈安 懿安 坤安 玉安
平辈友朋间,可按四时颂祝: 春社 暑安 秋棋 冬馁
逢年尾岁首,可贺: 新禧(元旦)春禧(春节)年禧 岁祺 节禧(节日通用)新年快乐新春愉快
常时可颂: 近祺 日祉 时吉 时绥 起居安吉 行止佳胜 工作顺利 台安 大安
当日可达之信,颂: 晨安 早安 午安 晚安 刻安
对女性可颂: 淑安 妆安 阃安
对未婚女子,颂: 闺安
对父母健在而承欢膝下的平辈,可颂: 侍安 侍祉
对晚辈后生,祝愿: 学业锐进 工作好 生活愉快 幸福 健康 进步 侍棋 课祉
祝收信人全家: 阔府康泰 全家幸福
祝收信人夫妇: 双安 俪安 俪祉
贺有喜庆事者,道: 喜安 庆祺
贺新婚者: 燕安 燕喜
贺生子者: 麟安
对家居者,颂: 潭安 潭祺 潭祉
对行旅者: 客安 行祺 旅 一帆风顺 旅居康乐
唁丧,请候: 礼安 孝履
问病,祝颂: 早日康复 痊安
对蒙遭意外不幸者,祝祷: 否极泰来
对知识界,可泛颂: 文安 道安 研安 文祺 雅祺
对编辑: 编祺 编安
对写作者: 著祺 撰安 笔健
对教师: 教祺 教安 诲安
对军界: 勋祉 戎安
对政界 政安 勋安 升安 公祺 钧祺 崇祺
对工商实业界: 筹祉 财安 吉利 赢祺 盈祺 发祺 运祉 事业昌隆 宏猷大展 行止佳顺 万事顺
遂 百事称心 诸事如意 盛利久发 财源茂盛 日进斗金
古时书信,颂祝语大都融贯在正文中,至近代才逐渐形成祝辞独立一栏。所以,书信正文中如已包含祝福内容,或者本身就是祝贺信函,那么视辞一项便可省去。还有,信一开头就称“你好”的,如果信末再写祝好之类,便显得累赘了,应注意避免。
署名 署名,就是在正文结尾的右下方签署写信人姓名。如果是写给熟识的亲属友人的,可只写名字,不必写姓;或在名字前面,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弟、侄、晚等。称呼与名字之间,可略空半字地位;或者将称呼用小字写在名字的左上方。
署名的后面,可加写启禀词,也可不加。常用启禀词如下:
对尊长: 叩 叩上 叩禀 敬禀
对平辈: 上 敬上 谨启 鞠启 顿首 亲笔 手肃
对晚辈: 字 示 白 谕 手白 手谕
在署名或启禀词后面,写上撰信的年月日,也可把日期写在下一行署名的右下方。另外,还可以在日期之后,写上撰信时的处所、氛围、心境等,如“舟中”、“灯下”、“万籁俱寂”之类。
附候或致意 如写信人的家属、近处朋友也和收信人熟悉,署名后一行或加上这些人的附候,如“某人嘱笔问候”。如应向收信人的家属、近邻亲友问候的,可加上“请向某某致意”,倘是长辈,可作“请在某某前四名问安”之类
求采纳,╭(╯3╰)╮
写信的格式是怎样的
书信格式?
开放分类:?格式、书信、注意、要点?
例文:(“_”表示空格)?
敬爱的XX(或亲爱的,等):?
__您好!?
__(正文)?
此致?
__敬礼!?
———————————————————————(学校)?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
又及:(注:手写书信,在写完以上内容后又想起有内容要写时用)?
__(内容)?
1.书信格式?
2.收信人的辈分和写信的口气?
3.写信字体(整洁干净,大方美观)?
4.落款位置和日期?
5.写信目的和立场?
6.写信用纸(Email则可适当选择信纸背景以烘托主题)?
7.信件封面格式和收信人尊称?
书信写作格式?
书信历史悠久,其格式也几经变化。今天,按通行的习惯,书信格式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1.称呼?
也称“起首语”,是对收信人的称呼。称呼要在信纸第一行顶格写起,后加“:”,冒号后不再写字。称呼和署名要对应,明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具体可参见第四编《应酬称谓》)称呼可用姓名、称谓,还可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作称呼。这里简要说明几条细则:?
(1)给长辈的信。若是近亲,就只写称谓,不写名字,如“爸”、“妈”、“哥”、“嫂”等;亲戚关系的,就写关系的称谓,如“姨妈”、“姑妈”等。对非近亲的长辈,可在称谓前加名或姓,如“赵阿姨”、“黄叔叔”等。?
(2)给平辈的信。夫妻或恋爱关系,可直接用对方名字,爱称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如“丽”、“敏华”、“亲爱的”等;同学、同乡、同事、朋友的信,可直接用名字、昵称或加上“同学”、“同志”,如“瑞生”、“老纪”、“小邹”、“三毛”等。?
(3)给晚辈的信。一般直接写名字,如“乐毅”、“君平”、“阿明”等;也可在名字后加上辈分称谓,如“李花侄女”等;亦可直接用称谓作称呼,如“孙女”、“儿子”等。?
(4)给师长的信,通常只写其性或其名,再加“老师”二字,如“段老师”、“周师傅”、“宏海老师”等。对于十分熟悉的师长,也可单称“老师”、?“师傅”。假如连名带姓,在信首直称“孙松平老师”、“王达夫师傅”,就显得不大自然且欠恭敬。对于学有专长、德高望重的师长,往往在姓后加一“老”字,以示尊重,如“戴老”、“周老”,亦可在姓名后加“先生”二字。为郑重起见,也有以职务相称的,如“董教授”、“陈大夫”、“佟工程师”等。?
(5)给一个单位或几个人的信,又不指定姓名的,可写“同志们”、“诸位先生”、“XX等同志”等。给机关团体的信,可直接写机关团体名称。如?“XX委员会”、“XX公司”。致机关团体***的信,可直接用姓名,加上“同志”、“先生”或职务作称呼,亦可直接在机关团体称呼之后加上“领导同志”、“负责同志”、“总经理”、“厂长”等。?
如果信是同时写给两个人的,两个称呼应上下并排在一起,也可一前一后,尊长者在前。?
上述五种场合,有时还可按特殊对象,视情况加上“尊敬的”、“敬爱的”、“亲爱的”等形容词,以表示敬重或亲密之情。当然,这要用得适宜,如对好友称“尊敬的”,反而显得见外,对无特殊关系的年轻女性贸然称呼“亲爱的”,那就有失检点了。?
2.正文?
正文通常以问候语开头。问候是一种文明礼貌行为,也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节,体现写信人对收信人的关心。问候语最常见的是“您好!”“近好!”依时令节气不同,也常有所变化,如“新年好!”“春节愉快!”问候语写在称呼下一行,前面空两格,常自成一段。?
问候语之后,常有几句启始语。如“久未见面,别来无恙。”“近来一切可好?”“久未通信,甚念!”之类。问候语要注意简洁、得体。?
接下来便是正文的主要部分——主体文,即写信人要说的话。它可以是禀启、复答、劝谕、抒怀、辞谢、致贺、请托、慰唁,也可以是叙情说理、辩驳论证等。这一部分,动笔之前,就应该成竹在胸,明白写信的主旨,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若是信中同时要谈几件事,更要注意主次分明,有头有尾,详略得当,最好是一件事一段落,不要混为一谈。?
3.结尾?
正文写完后,都要写上表示敬意、祝愿或勉励的话,作为书信的结尾。习惯上,它被称做祝颂语或致敬语,这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貌。祝愿的话可因人、因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词,不要乱用。(可参见下节《常用书信用语》的“祝颂语”。)?
结尾的习惯写法有两种:?
(1)在正文写完之后,紧接着写“此致”,转一行顶格或空两格写“敬礼”。?
(2)不写“此致”,只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安好”、“健康”、“平安”等词,一定要另起一行空两格,不得尾缀在正文之后。也可以在正文结尾下另起一行写“祝你”、“敬祝”,再空两格写上“安好”、“健康”等。?
4.署名和日期?
在书信最后一行,署上写信人的姓名。署名应写在正文结尾后的右方空半行的地方。如果是写给的亲属、朋友,可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儿、弟、兄、侄等,后边写名字,不必写姓。如果是写给组织的信,一定要把姓与名全部写上。而在署名之后,有时还视情加上“恭呈”、“谨上”等,以示尊敬。上述自称,都要和信首的称谓相互吻合。?
日期一项,用以注明写完信的时间,写在署名之后或下边。有时写信人还加上自己的所在的地点,尤其是在旅途中写的信,更应如此。?
文言书信格式举要?
称谓后附提称语,用于文言书信,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
河书》)、虹生十四兄亲家年大人情右(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再如,某公道席?
、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现将常见提称语列表如下:?
这里再对较常见的提称语约略作些解释。?
足下?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时常依于父?
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赐鉴?钧鉴?尊鉴?台鉴?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用作书信提称?
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垂,含居高临下之义。赐,上给予下叫做赐。钩,古?
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
韶者的信中。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
,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道鉴?大鉴?英鉴?伟鉴?雅鉴?惠鉴?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
勋鉴”。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
、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
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
慈鉴?爱鉴?双鉴?芳鉴?致母亲,可称“慈鉴”。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
,可用“爱鉴”。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
芳鉴”。?
礼鉴?给居丧者信,用“礼鉴”。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
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共鉴?同鉴?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
共鉴”等。?
道席?讲席?教席?撰席?著席?史席?席,席位。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
。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
不必有师生关系。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撰?
,即著述。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
览?阅?知?悉?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
启辞?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启辞理应?
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
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如:?
敬禀者?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
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跪禀者?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
即禀者?同上。?
敬启者?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
写的内容。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谨启者?谨,是谨慎、郑重的意思。用于同辈。?
径启者?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通用。?
拜启者?拜,表敬词。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敬呈者?与“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函。?
恳启者?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容。?
兹启者?兹,这里,现在。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态度客观平和,不含明显?
敬意。?
哀启者?向亲友报丧的书信用此。?
复禀者?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对平辈可用“再启者”。?
专启者?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如:?
顷诵华笺,具悉一切。忽奉手教,获悉一是。奉诵钧谕,向往尤深。顷获大示?
,井所赐物。惠书奉悉,如见故人。幸承明教,茅塞顿开。披诵尺素,谨表葵私。?
数获手书,至感厚爱。展读琅函,甚感盛意。接阅华简,幸叨莫逆。捧读德音,喜?
出望外。手教敬悉,词意深美,一启蓬心。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顷得?
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宽慰。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河汉,拜服之至。迭接来示,?
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大札敬悉?
,稽复乞谅。欣奉惠书,敬聆喜讯,不胜忭贺。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
念。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求教诲。别来无恙?久不晤见,甚念贤劳。暌违日?
久,拳念殊殷。久疏通问,时在念中。一别经年,弥添怀思。日前曾奉一函,谅已?
先尘左右。前此一函,想已达览。?
其实,写信也是写文章,此类启辞套语,虽可采用,却不必拘泥,尽可以千变?
万化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启辞套语也是可以省略的。比如,现在不少人写信,习?
惯于一开头即用“你(您)好”二字,似乎不如此,这封信就没法往下写似的。先向?
收信者问候致意,原是不错的,然而如果封封信都是如此格局,则未免呆板单调了?
。?
正文?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正文从信笺的?
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
始书写。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一般?
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
事情。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
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
“再启”字样。?
结语?结语,即信文的结束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分。但与“启辞”相仿,旧?
式书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结语套辞,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简中,仍频见使用?
。这里不妨胪列若干,供参考。?
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
恕不一一。不宣。不悉。?
不具。不备。不赘。?
书不尽意。不尽欲言。临颖不尽。?
余客后叙。余容续陈。客后更谭。?
请对方回信:?
盼即赐复。翘企示复。伫候明教。时候教言。盼祷拔冗见告。万望不吝赐教。?
敬祈不时指政(正)。敢请便示一二。尚祈便中见告。如何之处,恭候卓裁。至盼及?
时示下,以匡不逮,无任感祷。?
告诉对方不用劳神回信:?
谨此奉闻,勿烦惠答。敬申寸悃,勿劳赐复。?
答复对方询问:?
辱蒙垂询,略陈固陋,聊博一粲而已。远承下问,粗述鄙见,尚希进而教之。?
上述陋见,难称雅意,亟祈谅宥。姑道一二,未必为是,仅供参考。不揣冒昧,匆?
此布臆,幸勿见笑。?
请人应允:?
所请之事,务祈垂许。以上请托,恳盼慨允。诸事费神,伏乞俯俞(允)。?
表示关切:?
伏惟珍摄。不胜祷企。海天在望,不尽依迟(依依思念)。善自保重,至所盼祷?
。节劳为盼。节哀顺变(用于唁函)。?
表示感谢之情:?
诸荷优通,再表谢忱。多劳费心,至纫公谊。高谊厚爱,铭感不已。?
祝辞?祝辞,就是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愿、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如“?
即颂近安”、“此致敬礼”、“祝你进步”之类。其中,“即颂”、“此致”、“?
祝你”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书写;“近安”、“敬礼”、“进步”等词,另起一行?
,顶格书写。如果祝颂语的文字较多,也可独立占行,空两字写起,不必分拆成两?
部分。如果信笺下方余地充分,或者为了突出祝辞,也可将“祝”、“颁”、“此?
致”等宇样独占一行,空四格书写,而将“安”、“好”、“敬礼”等另行顶格书?
写。顶格书写的祝辞后一般不加标点符号。祝辞应根据具体情况恰当择用。?
以下为常见祝辞:?
书信内容主要是谈一件事的,可用:?
专此,致?专此,祝?专此即请?专此布达,即颂?专此奉复,并祝(复信用)?
一般书信,用于平辈、友朋之间:?
即颂?即请?顺效?顺祝?
或为:?
此候?此请?顺致?顺颂?即候?
或为:?
祝颂请?问致候?
对尊长,可选用:?
恭叩?恭淆?恭颂?恭候?敬叩?敬祝?故请?敬颂?
平辈间,为强调敬意,也可用:?
恭颂?恭请?恭候?
为强调郑重其事:?
谨祝?谨贺?
对晚辈:?
此询?顺祝?即问?祝(你)愿(你)盼?望?
对祖父,颂祝;?
起居永福?
对父母辈,颂祝:?
金安?福安?
对尊长:?
康安?钧安?崇安?履福?颐安?
对女长辈:?
慈安?懿安?坤安?玉安?
平辈友朋间,可按四时颂祝:?
春社?暑安?秋棋?冬馁?
逢年尾岁首,可贺:?
新禧(元旦)春禧(春节)年禧?岁祺?节禧(节日通用)新年快乐新春愉快?
常时可颂:?
近祺?日祉?时吉?时绥?起居安吉?行止佳胜?工作顺利?台安?大安?
当日可达之信,颂:?
晨安?早安?午安?晚安?刻安?
对女性可颂:?
淑安?妆安?阃安?
对未婚女子,颂:?
闺安?
对父母健在而承欢膝下的平辈,可颂:?
侍安?侍祉?
对晚辈后生,祝愿:?
学业锐进?工作好?生活愉快?幸福?健康?进步?侍棋?课祉?
祝收信人全家:?
阔府康泰?全家幸福?
祝收信人夫妇:?
双安?俪安?俪祉?
贺有喜庆事者,道:?
喜安?庆祺?
贺新婚者:?
燕安?燕喜?
贺生子者:?
麟安?
对家居者,颂:?
潭安?潭祺?潭祉?
对行旅者:?
客安?行祺?旅?一帆风顺?旅居康乐?
唁丧,请候:?
礼安?孝履?
问病,祝颂:?
早日康复?痊安?
对蒙遭意外不幸者,祝祷:?
否极泰来?
对知识界,可泛颂:?
文安?道安?研安?文祺?雅祺?
对编辑:?
编祺?编安?
对写作者:?
著祺?撰安?笔健?
对教师:?
教祺?教安?诲安?
对军界:?
勋扯?戎安?
对政界?
政安?勋安?升安?公祺?钧祺?崇祺?
对工商实业界:?
筹祉?财安?吉利?赢祺?盈祺?发祺?运祉?事业昌隆?宏猷大展?行止佳顺?万事顺?
遂?百事称心?诸事如意?盛利久发?财源茂盛?日进斗金?
古时书信,颂祝语大都融贯在正文中,至近代才逐渐形成祝辞独立一栏。所以?
,书信正文中如已包含祝福内容,或者本身就是祝贺信函,那么视辞一项便可省去?
。还有,信一开头就称“你好”的,如果信末再写祝好之类,便显得累赘了,应注?
意避免。?
署名?署名,就是在正文结尾的右下方签署写信人姓名。如果是写给熟识的亲?
属友人的,可只写名字,不必写姓;或在名字前面,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弟、侄?
、晚等。称呼与名字之间,可略空半字地位;或者将称呼用小字写在名字的左上方?
。?
署名的后面,可加写启禀词,也可不加。常用启禀词如下:?
对尊长:?
叩?叩上?叩禀?敬禀?
对平辈:?
上?敬上?谨启?鞠启?顿首?亲笔?手肃?
对晚辈:?
字?示?白?谕?手白?手谕?
在署名或启禀词后面,写上撰信的年月日,也可把日期写在下一行署名的右下?
方。另外,还可以在日期之后,写上撰信时的处所、氛围、心境等,如“舟中”、?
“灯下”、“万籁俱寂”之类。?
附候或致意?如写信人的家属、近处朋友也和收信人熟悉,署名后一行或加上?
这些人的附候,如“某人嘱笔问候”。如应向收信人的家属、近邻亲友问候的,可?
加上“请向某某致意”,倘是长辈,可作“请在某某前四名问安”之类。
怎样用文言文回信
1. 怎么学习用文言文写信
1)文言文很精彩。
这当然是无疑的。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文言文。
由此可见中国的现代文明历史还是很短的,解构或者解读传统文化还是现代化的必要,因为传统智慧的继承建立于对文言的正确解读。 (2)文言文是知识。
这是对的,因为文言文已经不再是语言,它纯粹是文字。但文言文是知识,甲骨文也是知识,那为什么就不学甲骨文呢?对了,正是因为甲骨文是更原始的文字,所以文言文是进一步学习甲骨文等等传统高级文字(学)的基础。
(3)文言文也是技巧。汉语的表述、描绘、组合、转变、喻式、铺比、推演……在思想的表达上充分承载了汉文明的风格。
掌握文言文物理结构,对现代汉语的理解比较精深,对新汉语的构造将有“法”可依。 (4)“文言文”是“白话文”的相对。
这个词的结构是这样的:文言-文。第一个“文”是“文字”,“言”是语言。
“文言”则指“文字化了的语言”。它说明两层意思:其一,指明文言文本是一种语言;其二,这个语言后来被文字化了。
“被文字化了”的语言也有两重含义:其一,可以有语言但没有文字的文化,比如大多数少数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其二,语言功能退出生活,以文字的形式成为历史。 “文言文”的字面意思,应该是:被文字化了的语言的一种文体。
后面那个“文”指文体。 (5)那么文言文除了在考古研究之外,还有什么“前途”吗?或者说,还会有什么生活的应用价值?我想是有的。
在传统形式的生活淡化出现代社会时,只不过人们忽略了一些边缘地区的社会生活,才造成现代应用对文言文的怀疑或者忽略。比如在宗教建设中,某些碑刻仍然会用文言文撰写,仍然采用书法书写,使用工具镌刻。
篆书的应用也大多如此。 (6)“文言文”这个名词也可以涵载语言与文字之间在文化历史上的相互关系。
某种形式上,一旦某种语言——包括方言——被“文”化,“文字”化,也就是书面化,其语言魅力顿减,而文字功能倍增。因为语言通常是口头相传,与生活密切相关,语言尚未进入文化状态,它是对生活经验的一种保留,没有文字的扩展性能。
(7)我们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不免会产生一种错觉:古时人说话也是这么说的么?我想这可以用现在时态下书面语与口头语在表述上的不同来“感受”,它们之间在结构上规则上并无大的区别。也可以推测,古人说话只不过比文言文更随意,更白化通俗而已,“三言两拍”也可以做参考了。
至于现在我们阅读文言文,当然不代表在重复古人的说话,而是在朗诵或者默读一种文体。 (8)阅读文言文,感受的是一种极为明晰的思路,就好像偶尔阅读西方哲人著作,很有那种应有的肃穆。
2. 古文与妻书古文回信100字吾夫意动,不知汝是够得看此书,妾亦将衷情尽诉。吾爱汝甚矣,而汝亦爱妾,书此书时,妾悲痛万分,不能自拔。
此天下,莫非王土,皆属于清。妾知汝爱国,而当下之时,民无衣食,官有佞臣,不可信之于清,遂汝决意如此。信于中山先生,尽汝之能为国为民,为民有所食,幼有所养,汝忍心舍妾而去,为天下人之福祉,汝努力甚矣。
妾不惧生活之困苦,妾有双手及亲属,必能以己之力育二儿,使其成人,亦源汝之国事成,使二儿长于安全之境,不受污浊所害。
失汝,妾非能以一字“悲”而了得,而为千愁万苦,愿汝能与妾心意相通,期汝之魂常伴于妾之左右,妾之哭声与汝相应。妾思汝甚矣。
3. 关于文言文写信的格式写信的格式: 给----的一封信(可要可不要) 尊敬的---(顶格写) (空二格)先向对方问好 正文 此致 敬礼(另起一行,要顶格写) 写信人署名 写信日期 以上就是一般书信的格式,实际运用时,也可稍作变化。
信封的格式: 收信人邮编 收信人地址 收信人姓名 发信人地址 发信人姓名 发信人邮编 PS:当然,你只写收信人的信息也可,但万一地址不正确,就退不回来了。 中文信封为竖写样式。
右上起书写收信人的地址 中间有一个竖长方红色框,写上收信人的尊姓大名和台鉴,一般写“先生”之类居多。 左边偏下写上寄信人的适当的落款。
通知的格式: 各种类型的通知各有不同的写法。以下介绍各类通知标题和正文的一般写法: 1.标题。
通知的标题有完全式和省略式两种。完全式标题是发文机关、事由、文种齐全的标题,省略式标题则根据需要省去其中的一项或两项。
省略式标题有如下三种情况: (1)省略发文机关。如果标题太长,可省略发文机关。
如“关于县级市经济管理权限的通知”,这个标题便省略了发文机关。省略发文机关的标题很常见。
如果是两个单位以上联合发文,不能省略发文机关。 (2)省略多余的“关于”和“通知”字样。
发布性和批转性通知的标题由“发文机关+发布(批转、转发)+被发布文件标题+通知”构成。被发布、批转、转发公文为法规、规章时,一般应加上书名号,有时由于被批转、转发公文标题中已有“关于”和“通知”字样,或者被批转、转发的公文标题比较长,这时,通知的标题一般可保留末次发布(批转、转发)文件机关和始发文件机关,省略去多余的“关于”和“通知”字样。
否则,就会出现一个标题中有多个“关于”和“通知”的现象,显得很长,读起来也拗口。如:“**县人民 *** 关于转发《**市人民 *** 关于转发〈**省人民 *** 关于转发人事部关于***同志恢复名誉后享受**级待遇的通知〉的通知》”。
这个标题有四个层次,用了三个“关于转发”,两个“的通知”,很不顺口。可把这个标题简化为“**县人民 *** 转发人事部关于***同志恢复名誉后享受**级待遇的通知”。
至于被省、地区等转发过的内容,可在转发意见中交待清楚。 (3)省略发文机关和事由。
如果通知发文范围很小,内容简单,甚至张贴都可以,这样的通知标题可以省略发文机关和事由,只写文种“通知”二字。 2.正文。
通知的正文主要包括原由、事项、要求三部分。主体在事项部分。
下面分别介绍几种通知正文的写法: (1)指示性通知的写法。指示性通知的正文,一般先写发文的原由、背景、依据;在事项部分,或写发布行政法规、规章制度、办法、措施等,或写带有强制性、指挥性、决策性的原则(或指示性意见)、具体工作要求等。
指示性通知的事项,一般具有影响面较大、比较紧急和有一定的政策性的特点。 (2)批示性通知(批转、转发性通知)的写法。
批转与转发性通知正文写法大体相同。可以把这两种通知称为“批语”,把被批转、转发的文件看做是通知的主体内容。
批语的内容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1)说明批转的目的或陈述转发的理由; 2)对受文单位提出贯彻执行的具体要求; 3)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补充性的规定。 用通知批转或转发下级机关、不相隶属机关和上级机关的公文时,对被批转和转发的文件已起到了一种公布、认可或推荐的作用。
从构成上看,这种通知由批语部分和批转或转发文件组成,批语和被批转或转发文件都不能单独作为一份文件。如果批语脱离被批转或转发文件,没有实际依托内容,不能单独行文;如被批转或转发文件离开批语则不能纳入通知的内容,不能体现发文单位的意图,没有批语予以的权威性和合法地位。
(3)事项性通知的写法。事项性通知正文的写作,要使受文单位了解通知的内容(即事项),以及做什么,怎样做,有什么要求。
正文一般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开头,一般是说明为什么要发此通知,目的是什么。
第二部分是主体,即事项部分,将通知的具体内容一项一项列出,把布置的工作或需周知的事项,阐述清楚,并讲清要求、措施、办法等。这类通知多数用于布置工作,因此也有人称之为“工作通知”。
第三部分是结尾,多提出贯彻执行要求,如“请遵照执行”,“请认真贯彻执行”,“请研究贯彻”等习惯用语,也有的通知结尾不写习惯用语。 写事项性通知,要开门见山,忌转弯抹角。
在叙述事项时,要突出重点,把主要的、重要的写在前面。根据需要,主要的内容可详写,讲清道理,讲明措施,次要的内容则尽量简略,扼要交代即可。
在语言表达方面,通知主要以叙述为主,对下级单位提出要求。有时可以适当做一些分析、说理。
但通知中的说理不像议论文的说理那样要有严密的逻辑性,只要抓住关键问题,用简洁的语言把道理阐述清楚即可。 (4)知照性通知的写法。
知照性通知的正文,只要写清楚行文的依据、目的和事项即可。要求文字简练、明白。
(5)会议通知的写法。会议通知依据其不同类型,有不同的写法。
通过文件传递渠道发出的会议通知,一般应写明召开会议的原因、目的、会议名称、主要议题、到会人员、会议及报到时间、地点、需要的材料等,通常采用。
4. 古文写信格式和用词古文书信书写格式:提称语、启辞、正文、结语、祝辞、署名、附候语及补述语一、提称语提称语是附在称谓后面,提高称谓的语词。
提高称谓,也就是对受信人进行尊敬抬举的意思,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有的提称语除提高称谓之外,还有请受信人察阅此信的意思,如“赐鉴”、“青鉴”等。
我国传统书信中常用的提称语很多,使用时要特别注意与称谓的配合。二、启辞 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常见的启事敬辞“敬禀者”,意思是说:“我恭敬地禀告的事情如下。”启辞又分为两类。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三、正文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
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
四、结语写信对人叙事论理,说完正事就结束,收得太急,显得不太礼貌,因此要说上一两句客气话,就象平常至朋友家聊天,临告辞之前需要说几句过渡,完了再告辞。书信中如“临书翘企,敬候佳音”、“因故迟复,请谅”等等。
结尾敬语,敬告对方谈话到此结束,与前段的启事敬辞相呼应。前头用“敬启者”,后面“敬此”、“肃此”;如果前头用“兹复者”,后面则用“专此”、“草此”之类。
五祝辞祝辞,就是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愿、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如“即颂近安”之类。 其中,“即颂”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书写;“近安””等词,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如果祝颂语的文字较多,也可独立占行,空两字写起,不必分拆成两部分。如果信笺下方余地充分,或者为了突出祝辞,也可将“祝”、“颁”、“此致”等宇样独占一行,空四格书写,而将“安”、“好”、“敬礼”等另行顶格书写。
顶格书写的祝辞后一般不加标点符号。祝辞应根据具体情况恰当择用。
六署名 笺文结尾,要写上发信人的名字和写信的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应在名字之前加上相应的自称,名字之下要选用适当的礼告敬辞。
七、附候语及补述语 附候语是附带问候的辞令。附后语通常有两种情况:1、写信人附带问候受信人身边的亲友例如:①令尊前乞代请安(附带问候受信人的父母)②令兄处乞代候(附带问候受信人的兄长)2、写信人代自己身边亲友问候受信人例如:①广平及海婴随叩(附带代妻儿行礼问候)②家父嘱笔问候(附带代父亲问候)附候语的写作应特别注意三点:一是要注意称谓的恰当,二是另行写起,三是力求简练。
补述语,即信写毕之后又要补充说明的话语。补述语一般用“又及:”、“又启:”加以提示。
补述语不宜过长。用词:开头语:惠书敬悉,情意拳拳。
接获手书,快慰莫名。 昨得手书,反复读之。
谕书敬读,不胜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顷接手示,甚欣甚慰。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喜接来函,欣慰无量。
顷奉惠函,谨悉一切。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得书甚慰,千里面目。得书之喜,旷若复面。
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
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
钦佩语:奉读大示,向往尤深。 喜接教诲,真解蒙矣。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谨蒙悔语,用祛尘惑。
大作拜读,敬佩之至。 顷读惠书,如闻金石良言。
久钦鸿才,时怀渴想。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蒙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思念语:分手多日,别来无恙?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别后月余,殊深驰系。一别累月,思何可支? 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别后萦思,愁肠日转。离别情怀,今犹耿耿。
别来良久,甚以为怀。 近况如何,念念。
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问候语: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阳春三月,燕语雕梁,想必心旷神怡!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 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逰?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
时欲入夏,愿自珍重。赤日炎炎,万请珍重。
渐入严寒,伏福躬无恙。入秋顿凉,幸自摄卫。
汗暑无常,伏维珍重自爱。自述语:敝寓均安,可释远念。
阖寓无恙,请释悬念。 贱体初安,承问极感。
贱躯如常,眷属安健,聊可告慰。 微恙已愈,顽健如往日,免念。
祝贺语:欣闻。
谨寄数语,聊表祝贺。 谨以至诚,恭贺。
喜闻。
,由衷快慰,匆致此函,诚表贺意。
致歉语:惠书敬悉,甚感盛意,迟复为歉。 音问久疏,抱歉良深。
久未通函,甚歉。结束语:草率书此,祈恕不恭。
匆此先复,余后再禀。 特此致候,不胜依依。
临书仓卒,不尽欲言。 谨申数字,用展寸诚。
书不尽意,余言后续。诸不具陈。
谨申微意。 请长纸短,不尽依依。
言不尽思,再祈珍重。日来事忙,恕不多谈。
专此奉复辟。 手此奉复。
敬候回谕。
5. 学古文写信XX君足上:
经月未见,寒暖不定,君身康健否?余心久念甚矣,只惜常日俗事烦扰,未得闲时以探之,憾矣。
余前日偶得一书,字句珠玑,良解烦忧,心甚喜之。思君近长需之,但凭以赠,盼君见书如面,一偿心事,二可解颐,余心之所慰也。
古人云,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君有鸿鹄之志,盛世之中,岂可蜗居而安乎?幸国泰物丰,天竞百业,此是为大展宏图之良机也。盼君朝乾夕惕,勿纵微时,早日得偿所愿。
年关将近,早祝平安,君心得悦,余心足矣。余身无恙,万勿相念。罔寄鱼雁,盼复德音。
XX顿首
6. 古文写信怎么收尾通过百度文库查找可得;
详细情况参考:
书信结束
书信正文之下可选用恰当的祝颂用语:
①先在正文末尾处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上:顺祝、谨祝、敬祝、恭祝、即颂、恭请、敬请等。
②然后别起一行顶格写:(1)根据时令选用;春禧、夏安、秋祺、冬吉、日安、时绥、近祺。(2)根据对象的身份选用:女性:芳安;长辈;台安、福安、金安;教师:教安;编辑:编安;作家:著安、撰安(上述“安”有时也可改为“祺”、“吉”、“绥”等)。(3)根据对象的景况选用:结婚:俪安、同以永结、良缘美结、爱情永笃、新婚幸福;出行:旅安、客安、患病:痊安。要注意选用词语的合理搭配,并常作交叉变换。
书信临结束时可选用一些特定的词句:纸短情长,不胜依依;即此搁笔,余容后续;书不尽意,余言面禀;临书仓促,不尽欲言;琐务缠身,恕不多言;草率书此,不成文理;匆此草就,祈恕不恭。
在以前的书信中经常会看到“X祺”,“X安”,“X福”,“X禧”,“X吉”之类的祝福,比如“商祺”,“文祺”,“近祺”,“筹安”,“德安”,“客安”,“冬安”,“财安”,“曼福”,“年禧”,“新禧”,“春禧”等等。
关于祝颂的方式也根据对象的辈分和尊卑有关,如给长辈写信一般用“敬请福安”,“敬颂崇祺”,同样给上级写信一般用“恭请”,“敬请”,“祗请”等,给平辈写信一般“即请大安”,“顺祝商祺”,给晚辈用“顺问”即可。
有好多的词读起来真的好拗口,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文化果然博大精深啊~~;) 虽然拗口,但是现在的职场礼仪中偶而还有人用,这里贴出来给大家简单了解一下。
“祺”取吉祥之意﹐“商祺”仅用於商业中﹐意思差不多等於白话中的“生意兴隆”
其它一些结尾的敬词:
1﹑请安:
用于祖父母及父母:恭叩 金安、敬请福安 肃请 金安。
用于亲友长辈:恭请 福绥、敬请 履安敬叩 崇安 只请提安、敬请 颐安、虔清 康安。
用于老师:敬请 尘安、恭请 道发、肃请海安、虔请 讲安。
用于亲友平辈:敬候 佳祉 并候 近安、顺颂起居、顺侯大安、敬颂 台安 顺颂 时绥。
用于亲友晚辈:即询 近佳、即问 近好、附颂清安。
用于有祖父及父母而在一处者:敬请侍安、敬颂 侍福、并候侍祺。
用于夫妇同居者:敬请 俪安、顺颂双安、敬颂 俪祉(祺)。
用于政界:敬请 勋安、恭请 钧安、只请政安。
用于军界:敬请 戎安、恭请 麾安、肃请捷安。
用于学界:只颂 撰祺、只请 著安、顺请、文安、并请学安、即颂文绥、即候 文祺。
用于商界:即请 财安、敬候 筹安、顺颂筹祺。
用于旅客:敬请 旅安、藉颂 旅祺、顺询旅祉。
用于家居者:敬请 潭安、并颁 潭福、顺颂潭祺。
用于贺婚:恭请 燕喜、恭贺 大喜、恭请喜安。
用于贺年:恭贺 年禧、恭贺 新禧、即颂岁禧。
用于吊唁:此候 孝履、顺问 苫次、专候素履。
用于问病:敬请 愈安、即请 卫安、敬祝早痊。
用于时令问候:敬请 春安、顺颂 春祉、敬请夏安、并颂暑祺敬请 秋安、并候 秋绥、敬请 冬安、此请 裘安、敬请炉安。
用于当日问候:即颂 晨安、即请 早安、此请午安、即颂晚安、即请 刻安、顺候 日祉、即候 时祉。
2﹑署名下的敬辞:
用于祖父母及父母:叩禀、敬禀、拜禀、肃禀、谨禀、叩上。
用于尊长:谨禀、谨上、拜上、谨肃、敬肃、敬启、谨启。
用于平辈:谨启、谨白、手启、手上、顿首、拜启、上言、拜言、启、上、白。
用于晚辈:手谕、手示、手泐、手草、草示、谕。
用于复信:肃复、手复、谨复、复。
用于不具名:名正肃(另具名片)、各心肃、各心印、知恕具、两知。
用于补述:又启、又及、又陈、再及、再陈。
3﹑附候语:
问候尊长:令尊(或令堂)大人前,乞代叱名请安。某伯前未及另禀,乞即叱名请安。
问候平辈:某兄弟前祈代致候不另。某兄处未及另函乞代致意。
问候晚辈:顺候令郎佳吉。并问令郎等近好。
代长辈附候:家父嘱笔问候。某伯嘱笔问候。
代平辈附候:家兄附笔请安,某兄附笔道候。
代幼辈附候:小儿侍叩。小孙随叩。某某禀笔请安。
古人在书信中称谓、启词和结语都怎么说。套路越多越好
称谓后附提称语,用于文言书信,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
河书》)、虹生十四兄亲家年大人情右(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再如,某公道席
、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现将常见提称语列表如下:
这里再对较常见的提称语约略作些解释。
足下 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 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时常依于父
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 赐鉴 钧鉴 尊鉴 台鉴 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用作书信提称
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垂,含居高临下之义。赐,上给予下叫做赐。钩,古
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
韶者的信中。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
,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 道鉴 大鉴 英鉴 伟鉴 雅鉴 惠鉴 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
勋鉴”。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
、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
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
慈鉴 爱鉴 双鉴 芳鉴 致母亲,可称“慈鉴”。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
,可用“爱鉴”。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
芳鉴”。
礼鉴 给居丧者信,用“礼鉴”。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
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 共鉴 同鉴 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
共鉴”等。
道席 讲席 教席 撰席 著席 史席 席,席位。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
。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
不必有师生关系。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撰
,即著述。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
览 阅 知 悉 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
启辞 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启辞理应
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
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如:
敬禀者 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
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跪禀者 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
即禀者 同上。
敬启者 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
写的内容。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谨启者 谨,是谨慎、郑重的意思。用于同辈。
径启者 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通用。
拜启者 拜,表敬词。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敬呈者 与“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函。
恳启者 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容。
兹启者 兹,这里,现在。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态度客观平和,不含明显
敬意。
哀启者 向亲友报丧的书信用此。
复禀者 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对平辈可用“再启者”。
专启者 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如:
顷诵华笺,具悉一切。忽奉手教,获悉一是。奉诵钧谕,向往尤深。顷获大示
,井所赐物。惠书奉悉,如见故人。幸承明教,茅塞顿开。披诵尺素,谨表葵私。
数获手书,至感厚爱。展读琅函,甚感盛意。接阅华简,幸叨莫逆。捧读德音,喜
出望外。手教敬悉,词意深美,一启蓬心。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顷得
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宽慰。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河汉,拜服之至。迭接来示,
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大札敬悉
,稽复乞谅。欣奉惠书,敬聆喜讯,不胜忭贺。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
念。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求教诲。别来无恙 久不晤见,甚念贤劳。暌违日
久,拳念殊殷。久疏通问,时在念中。一别经年,弥添怀思。日前曾奉一函,谅已
先尘左右。前此一函,想已达览。
其实,写信也是写文章,此类启辞套语,虽可采用,却不必拘泥,尽可以千变
万化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启辞套语也是可以省略的。比如,现在不少人写信,习
惯于一开头即用“你(您)好”二字,似乎不如此,这封信就没法往下写似的。先向
收信者问候致意,原是不错的,然而如果封封信都是如此格局,则未免呆板单调了
。
正文 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正文从信笺的
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
始书写。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一般
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
事情。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
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
“再启”字样。
结语 结语,即信文的结束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分。但与“启辞”相仿,旧
式书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结语套辞,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简中,仍频见使用
。这里不妨胪列若干,供参考。
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
恕不一一。不宣。不悉。
不具。不备。不赘。
书不尽意。不尽欲言。临颖不尽。
余客后叙。余容续陈。客后更谭。
请对方回信:
盼即赐复。翘企示复。伫候明教。时候教言。盼祷拔冗见告。万望不吝赐教。
敬祈不时指政(正)。敢请便示一二。尚祈便中见告。如何之处,恭候卓裁。至盼及
时示下,以匡不逮,无任感祷。
告诉对方不用劳神回信:
谨此奉闻,勿烦惠答。敬申寸悃,勿劳赐复。
答复对方询问:
辱蒙垂询,略陈固陋,聊博一粲而已。远承下问,粗述鄙见,尚希进而教之。
上述陋见,难称雅意,亟祈谅宥。姑道一二,未必为是,仅供参考。不揣冒昧,匆
此布臆,幸勿见笑。
请人应允:
所请之事,务祈垂许。以上请托,恳盼慨允。诸事费神,伏乞俯俞(允)。
表示关切:
伏惟珍摄。不胜祷企。海天在望,不尽依迟(依依思念)。善自保重,至所盼祷
。节劳为盼。节哀顺变(用于唁函)。
表示感谢之情:
诸荷优通,再表谢忱。多劳费心,至纫公谊。高谊厚爱,铭感不已。
祝辞 祝辞,就是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愿、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如“
即颂近安”、“此致敬礼”、“祝你进步”之类。其中,“即颂”、“此致”、“
祝你”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书写;“近安”、“敬礼”、“进步”等词,另起一行
,顶格书写。如果祝颂语的文字较多,也可独立占行,空两字写起,不必分拆成两
部分。如果信笺下方余地充分,或者为了突出祝辞,也可将“祝”、“颁”、“此
致”等宇样独占一行,空四格书写,而将“安”、“好”、“敬礼”等另行顶格书
写。顶格书写的祝辞后一般不加标点符号。祝辞应根据具体情况恰当择用。
以下为常见祝辞:
书信内容主要是谈一件事的,可用:
专此,致 专此,祝 专此即请 专此布达,即颂 专此奉复,并祝(复信用)
一般书信,用于平辈、友朋之间:
即颂 即请 顺效 顺祝
或为:
此候 此请 顺致 顺颂 即候
或为:
祝颂请 问致候
对尊长,可选用:
恭叩 恭淆 恭颂 恭候 敬叩 敬祝 故请 敬颂
平辈间,为强调敬意,也可用:
恭颂 恭请 恭候
为强调郑重其事:
谨祝 谨贺
对晚辈:
此询 顺祝 即问 祝(你)愿(你)盼 望
对祖父,颂祝;
起居永福
对父母辈,颂祝:
金安 福安
对尊长:
康安 钧安 崇安 履福 颐安
对女长辈:
慈安 懿安 坤安 玉安
平辈友朋间,可按四时颂祝:
春社 暑安 秋棋 冬馁
逢年尾岁首,可贺:
新禧(元旦)春禧(春节)年禧 岁祺 节禧(节日通用)新年快乐新春愉快
常时可颂:
近祺 日祉 时吉 时绥 起居安吉 行止佳胜 工作顺利 台安 大安
当日可达之信,颂:
晨安 早安 午安 晚安 刻安
对女性可颂:
淑安 妆安 阃安
对未婚女子,颂:
闺安
对父母健在而承欢膝下的平辈,可颂:
侍安 侍祉
对晚辈后生,祝愿:
学业锐进 工作好 生活愉快 幸福 健康 进步 侍棋 课祉
祝收信人全家:
阔府康泰 全家幸福
祝收信人夫妇:
双安 俪安 俪祉
贺有喜庆事者,道:
喜安 庆祺
贺新婚者:
燕安 燕喜
贺生子者:
麟安
对家居者,颂:
潭安 潭祺 潭祉
对行旅者:
客安 行祺 旅 一帆风顺 旅居康乐
唁丧,请候:
礼安 孝履
问病,祝颂:
早日康复 痊安
对蒙遭意外不幸者,祝祷:
否极泰来
对知识界,可泛颂:
文安 道安 研安 文祺 雅祺
对编辑:
编祺 编安
对写作者:
著祺 撰安 笔健
对教师:
教祺 教安 诲安
对军界:
勋扯 戎安
对政界
政安 勋安 升安 公祺 钧祺 崇祺
对工商实业界:
筹祉 财安 吉利 赢祺 盈祺 发祺 运祉 事业昌隆 宏猷大展 行止佳顺 万事顺
遂 百事称心 诸事如意 盛利久发 财源茂盛 日进斗金
古时书信,颂祝语大都融贯在正文中,至近代才逐渐形成祝辞独立一栏。所以
,书信正文中如已包含祝福内容,或者本身就是祝贺信函,那么视辞一项便可省去
。还有,信一开头就称“你好”的,如果信末再写祝好之类,便显得累赘了,应注
意避免。
署名 署名,就是在正文结尾的右下方签署写信人姓名。如果是写给熟识的亲
属友人的,可只写名字,不必写姓;或在名字前面,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弟、侄
、晚等。称呼与名字之间,可略空半字地位;或者将称呼用小字写在名字的左上方
。
署名的后面,可加写启禀词,也可不加。常用启禀词如下:
对尊长:
叩 叩上 叩禀 敬禀
对平辈:
上 敬上 谨启 鞠启 顿首 亲笔 手肃
对晚辈:
字 示 白 谕 手白 手谕
在署名或启禀词后面,写上撰信的年月日,也可把日期写在下一行署名的右下
方。另外,还可以在日期之后,写上撰信时的处所、氛围、心境等,如“舟中”、
“灯下”、“万籁俱寂”之类。
附候或致意 如写信人的家属、近处朋友也和收信人熟悉,署名后一行或加上
这些人的附候,如“某人嘱笔问候”。如应向收信人的家属、近邻亲友问候的,可
加上“请向某某致意”,倘是长辈,可作“请在某某前四名问安”之类
参考资料:
用文言文给好朋友写一封信
用白话文写信的多了,那你们试过用文言文给好朋友写信吗?用古文写信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要怎么写呢?下面我整理了用古文写信给朋友的 范文 ,供您参考!
用古文写信给朋友范文一
谨启:
与诸兄共事月旬,受教颇多,接人待物,处事品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在此拜谢。弟性愚钝,又兼狂大,遇事泛论频繁,而潜心处置嫌少。扪心自问,自公司建立以来,初因诸事不谙,无处着力,贡献稀少。后因琐事繁多,无全心全意投身于此,惭愧甚矣!观众同志,皆热心积极,努力于一,其用心,用力,用财,用智,众目睽睽,可昭可彰,反躬自省,惭愧甚矣!
近日以来,弟彻夜辗转,昼昏思忖:
一、观弟之品行与诸兄相去甚远,恐辱没诸兄期望,携来不良之风,而致使公司有损;
二、弟一介文人,一无所长,迂腐寒酸,不堪大用,思想保守,固执不前,这于一初创之公司是大有疲损的;三、弟性格孤异,有强势的思想,影响欲强烈,易义气用事,恐于公司和谐稳定不利,或持偏狭怪论,或守旧不前;
四、弟常为思想者而非行动家,这于我们一家以业绩较短长,以踏实为根基的企业是极其不利的,易生慵懒堕落之风气;
五、弟常为侠者,素喜济人,而有不顾公司之大利之过,此兄等不可鉴也;
六、弟志踌躇,思想涣散,朝三暮四,志意不一,无家起步企业是迟早之祸害,或有不良风气,恐影响深远。
七、弟人脉平平,背景贫乏,于公司无后劲之推力。
综上总总,弟诚愧与诸兄,诸兄有大志,不忍以一己之私利,一家之缺陷,损公司之长久,碍公司之进步。
于此,弟决定退股,诚愿诸兄,事业有成,前途宽广。
用古文写信给朋友范文二XXX**芳鉴:
见信大安。
冒昧书此,万祈见谅。外子鲁钝,得蒙**垂青,幸何如之。然卿或有不知,余与外子相知已数载,且有秦晋之约。只因近日外子杂事冗然,加之余亦囿于俗务而未能顾其周全,方始祸及**,深感抱歉。此一憾事,多为余之过也。**大义,还望谅宥。
余较卿痴长数年,聊有数言,敬祈垂听。**尚幼,日后必有适人之时。试想若**为人妻母,焉愿见另一女子称尊夫相公耶?圣人有言曰:己所不欲者,勿施于人也。余亦曾多见为夫而弃妻者也,其妻之贤,多为余之所不及。且今日之日,世易时移,夫妻之能白头者又亦不多矣。然余囿于旧习,仍有此愿;而纵使不为己身所谋,亦须顾及双方高堂。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计远,而彼者皆已在不惑耳顺之年,此事若宣,必是轩然大波,余等未曾报得春晖之恩之万一,又焉能因一己之私而触父母之痛耶?
此情之下,余等三者之伤,盖不可免矣,只盼余可补报**情殇之痛。然余亦曾为情所苦,深知个中苦乐,皆须亲品亲尝也。
外子本应与**亲谈,然盖因愧赧于卿,故而使余出面,将余等之下怀详陈于此,敬祈**宽宥。**芳华,日后必有美好姻缘。
即颂冬安
XXX拜启
用古文写信给朋友的技巧书到用时方恨少,国学还是很精粹的,需要好好来学。
书信和格式:信文由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及时间四部分组成。
称谓:应在第一行顶格写,后加冒号,以示尊敬。称谓应尊循长幼有序、礼貌待人的原则,选择得体的称呼。
正文:正文是信函的主体。可以根据对象和所述内容的不同,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文笔和风格。
1、 问候语 :问候语要单独成行,以示礼貌。有?你好?、?近好?、?节日好?等。
2、先询问对方近况和谈与对方有关的情况,以表示对对方的重视和关切。
3、回答对方的问题或谈自己的事情和打算。
4、简短地写出自己的希望、意愿或再联系之事。
敬语:写信人在书信结束时身对方表达祝愿、勉慰之情的 短语 。多用?此致、即颂、顺祝?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下一行项格处,用?敬礼、X安、安康?等词与前面呼应。
落款及时间:在信文的最后,写上写信人的姓名和写信日期。署名应写在敬语后另起一行靠右位置。一般写给领导或不太熟悉的人,要署上全名以示庄重、严肃;如果写给亲朋好友,可只写名而不写姓;署名后面可酌情加启禀词,对长辈用?奉、拜上?,对同辈用?谨启、上?
信封:信封上应依次写上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地址、姓名及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要填写在信封左上方的方格内,收信人的地址要写得详细无误,字迹工整清晰。收信人的姓名应写在信封的中间,字体要略大一些。在姓名后空二、三字处写上?同志、先生、女士?等称呼,后加?收、启、鉴?等字
寄信人地址、姓名要写在信封下方靠右的地方,并尽量写得详细周全一些。最后填写好寄信人的邮政编码。
书信的成分有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和署名六个部分。文中绝对不可以出现你我他的字样。
常用书信套语
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
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
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同学:砚右、文几、台鉴
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祝愿语?
父母:恭请福安 叩请金安
长辈:恭请崇安 敬请福祉 敬颂颐安
师长:敬请教安 敬请教祺 敬颂海安
平辈:顺祝
署名?
对长辈:叩禀 敬叩 拜上
对平辈:谨启 鞠启 手书
对晚辈:字示 白谕
启辞
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启辞理应
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
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如:
敬禀者 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
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跪禀者 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
即禀者 同上。
敬启者 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
写的内容。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谨启者 谨,是谨慎、郑重的意思。用于同辈。
径启者 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通用。
拜启者 拜,表敬词。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敬呈者 与?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函。
恳启者 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容。
兹启者 兹,这里,现在。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态度客观平和,不含明显
敬意。
哀启者 向亲友报丧的书信用此。
复禀者 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对平辈可用?再启者?。
专启者 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如:
顷诵华笺,具悉一切。忽奉手教,获悉一是。奉诵钧谕,向往尤深。顷获大示
,井所赐物。惠书奉悉,如见故人。幸承明教,茅塞顿开。披诵尺素,谨表葵私。
数获手书,至感厚爱。展读琅函,甚感盛意。接阅华简,幸叨莫逆。捧读德音,喜
出望外。手教敬悉,词意深美,一启蓬心。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顷得
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宽慰。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河汉,拜服之至。迭接来示,
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大札敬悉
,稽复乞谅。欣奉惠书,敬聆喜讯,不胜忭贺。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
念。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求教诲。别来无恙 久不晤见,甚念贤劳。暌违日
久,拳念殊殷。久疏通问,时在念中。一别经年,弥添怀思。日前曾奉一函,谅已
先尘左右。前此一函,想已达览。
正文
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正文从信笺的
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
始书写。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一般
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
事情。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
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
?再启?字样。
结语
结语,即信文的结束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分。但与?启辞?相仿,旧
式书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结语套辞,现时各界 文化 人士的书简中,仍频见使用
。这里不妨胪列若干,供参考。
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
恕不一一。不宣。不悉。
不具。不备。不赘。
书不尽意。不尽欲言。临颖不尽。
余客后叙。余容续陈。客后更谭。
请对方回信:
盼即赐复。翘企示复。伫候明教。时候教言。盼祷拔冗见告。万望不吝赐教。
敬祈不时指政(正)。敢请便示一二。尚祈便中见告。如何之处,恭候卓裁。至盼及
时示下,以匡不逮,无任感祷。
告诉对方不用劳神回信:
谨此奉闻,勿烦惠答。敬申寸悃,勿劳赐复。
答复对方询问:
辱蒙垂询,略陈固陋,聊博一粲而已。远承下问,粗述鄙见,尚希进而教之。
上述陋见,难称雅意,亟祈谅宥。姑道一二,未必为是,仅供参考。不揣冒昧,匆
此布臆,幸勿见笑。
请人应允:
所请之事,务祈垂许。以上请托,恳盼慨允。诸事费神,伏乞俯俞(允)。
表示关切:
伏惟珍摄。不胜祷企。海天在望,不尽依迟(依依思念)。善自保重,至所盼祷
。节劳为盼。节哀顺变(用于唁函)。
表示感谢之情:
诸荷优通,再表谢忱。多劳费心,至纫公谊。高谊厚爱,铭感不已。
祝辞
祝辞,就是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愿、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如?
即颂近安?、?此致敬礼?、?祝你进步?之类。其中,?即颂?、?此致?、?
祝你?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书写;?近安?、?敬礼?、?进步?等词,另起一行
,顶格书写。如果祝颂语的文字较多,也可独立占行,空两字写起,不必分拆成两
部分。如果信笺下方余地充分,或者为了突出祝辞,也可将?祝?、?颁?、?此
致?等宇样独占一行,空四格书写,而将?安?、?好?、?敬礼?等另行顶格书
写。顶格书写的祝辞后一般不加标点符号。祝辞应根据具体情况恰当择用。
以下为常见祝辞:
书信内容主要是谈一件事的,可用:
专此,致 专此,祝 专此即请 专此布达,即颂 专此奉复,并祝(复信用)
一般书信,用于平辈、友朋之间:
即颂 即请 顺效 顺祝
或为:
此候 此请 顺致 顺颂 即候
或为:
祝颂请 问致候
对尊长,可选用:
恭叩 恭淆 恭颂 恭候 敬叩 敬祝 故请 敬颂
平辈间,为强调敬意,也可用:
恭颂 恭请 恭候
为强调郑重其事:
谨祝 谨贺
对晚辈:
此询 顺祝 即问 祝(你)愿(你)盼 望
对祖父,颂祝;
起居永福
对父母辈,颂祝:
金安 福安
对尊长:
康安 钧安 崇安 履福 颐安
对女长辈:
慈安 懿安 坤安 玉安
平辈友朋间,可按四时颂祝:
春社 暑安 秋棋 冬馁
逢年尾岁首,可贺:
新禧( 元旦 )春禧( 春节 )年禧 岁祺 节禧(节日通用)新年快乐新春愉快
常时可颂:
近祺 日祉 时吉 时绥 起居安吉 行止佳胜 工作顺利 台安 大安
当日可达之信,颂:
晨安 早安 午安 晚安 刻安
对女性可颂:
淑安 妆安 阃安
对未婚女子,颂:
闺安
对父母健在而承欢膝下的平辈,可颂:
侍安 侍祉
对晚辈后生,祝愿:
学业锐进 工作好 生活愉快 幸福 健康 进步 侍棋 课祉
祝收信人全家:
阔府康泰 全家幸福
祝收信人夫妇:
双安 俪安 俪祉
贺有喜庆事者,道:
喜安 庆祺
贺新婚者:
燕安 燕喜
贺生子者:
麟安
对家居者,颂:
潭安 潭祺 潭祉
对行旅者:
客安 行祺 旅 一帆风顺 旅居康乐
唁丧,请候:
礼安 孝履
问病,祝颂:
早日康复 痊安
对蒙遭意外不幸者,祝祷:
否极泰来
对知识界,可泛颂:
文安 道安 研安 文祺 雅祺
对编辑:
编祺 编安
对写作者:
著祺 撰安 笔健
对教师:
教祺 教安 诲安
对军界:
勋扯 戎安
对政界
政安 勋安 升安 公祺 钧祺 崇祺
对工商实业界:
筹祉 财安 吉利 赢祺 盈祺 发祺 运祉 事业昌隆 宏猷大展 行止佳顺 万事顺
遂 百事称心 诸事如意 盛利久发 财源茂盛 日进斗金
古时书信,颂祝语大都融贯在正文中,至近代才逐渐形成祝辞独立一栏。所以
,书信正文中如已包含祝福内容,或者本身就是祝贺信函,那么视辞一项便可省去
。还有,信一开头就称?你好?的,如果信末再写祝好之类,便显得累赘了,应注
意避免。
署名
署名,就是在正文结尾的右下方签署写信人姓名。如果是写给熟识的亲
属友人的,可只写名字,不必写姓;或在名字前面,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弟、侄
、晚等。称呼与名字之间,可略空半字地位;或者将称呼用小字写在名字的左上方
。
署名的后面,可加写启禀词,也可不加。常用启禀词如下:
对尊长:
叩 叩上 叩禀 敬禀
对平辈:
上 敬上 谨启 鞠启 顿首 亲笔 手肃
对晚辈:
字 示 白 谕 手白 手谕
在署名或启禀词后面,写上撰信的年月日,也可把日期写在下一行署名的右下
方。另外,还可以在日期之后,写上撰信时的处所、氛围、心境等,如?舟中?、
?灯下?、?万籁俱寂?之类。
附候或致意 如写信人的家属、近处朋友也和收信人熟悉,署名后一行或加上
这些人的附候,如?某人嘱笔问候?。如应向收信人的家属、近邻亲友问候的,可
此致的意思
此致的释义是:用于书信、报告等末尾,表示亲切祝愿或友好地致意。
1、在书信或报告的结尾处,人们常常会使用“此致”这个词来表示亲切的祝愿或友好的致意。这个词语的用法非常广泛,不仅限于正式的书信或报告,也可以用于非正式的场合,如私人信件或电子邮件。
2、此致的“此”指的是这封信或这份报告,而“致”则表示致意或祝愿。使用“此致”可以表达写信人或报告人的诚挚情感和友好态度,同时也可以向收信人或收件人表示敬意和感激之情。
3、除了“此致”之外,还有一些类似的词语也可以用于书信或报告的结尾,如“顺祝”、“敬礼”、“谨上”等。这些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与“此致”相似,但具体使用时需要根据场合和语境进行选择。
4、此致这个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可能会因地域、文化、时代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在一些场合下,“此致”可能被省略或用其他词语代替。因此,在使用这个词语时,最好根据具体的语境和习惯进行判断和选择。
此致的具体用法
1、此致的此指的是这封信或这份文件,致则表示致意或送达。因此,此致可以理解为以此致意或以此送达。在书信或公文中使用此致,通常是在正文内容已经表达完毕后,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此致,再另起一行顶格书写敬礼、顺祝等词语,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友好态度。
2、除了书信和公文外,“此致”也可以用于其他场合,如贺卡、贺信、信封等。在这些场合下,“此致”通常用来表示对对方的祝福和致意,可以与“恭祝”、“谨祝”等词语配合使用。
3、需要注意的是,“此致”的具体用法和意义可能会因地域、文化、时代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在一些场合下,“此致”可能被省略或用其他词语代替。因此,在使用这个词语时,最好根据具体的语境和习惯进行判断和选择。
今天关于“谨祝与顺祝是什么意思 ”的讨论就到这里了。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您能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