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谏景公原文及翻译
《晏子谏景公》之原文及译解如下:原文: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陛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晏子谏景公》之原文及译解如下:原文: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陛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更多详细,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陛侧阶。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又,景公欲为高台,劳民。
台成,又欲为钟。
晏子谏曰:“君者,不以民之哀为乐。
君不胜欲,既筑台矣,今复为钟,是重敛于民也,民必哀矣。
夫敛民而以为乐,不详,非治国之道也。
”景公乃止。
译解:齐景公在位之时,雪连降多日而未止。
景公身披白狐裘,坐于朝堂之侧阶。
晏子入朝觐见,站立片刻,景公言道:“真乃怪事!雪落三日,而天竟不冷。
”晏子答道:“天不冷吗?”景公闻言而笑。
晏子接着说:“臣闻古时贤明之君,自己吃饱而知百姓之饥,自己穿暖而知百姓之寒,自己安逸而知百姓之劳苦。
今君王则不然。
”景公说:“好!寡人受教了。
”于是下令拿出衣物与粮食,分发给饥寒交迫的百姓。
又有一次,齐景公欲筑高台,致使百姓劳苦。
高台筑成之后,景公又想铸造大钟。
晏子进谏道:“身为君主,不应以百姓之哀苦为自己之乐。
君主欲望无度,已筑高台,今又要铸钟,这是对百姓的双重剥削,百姓定会哀怨。
以剥削百姓为乐,实为不吉,亦非治国之道。
”景公听后,便停止了铸钟的计划。
此篇文言文展现了晏子作为贤臣,勇于直言进谏,规劝国君勤政爱民、节用戒奢,体现了古代君臣之间的道义与智慧。
晏子谏景公原文及翻译
《晏子谏景公》之原文及译解如下:原文: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陛侧阶。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又,景公欲为高台,劳民。
台成,又欲为钟。
晏子谏曰:“君者,不以民之哀为乐。
君不胜欲,既筑台矣,今复为钟,是重敛于民也,民必哀矣。
夫敛民而以为乐,不详,非治国之道也。
”景公乃止。
译解:齐景公在位之时,雪连降多日而未止。
景公身披白狐裘,坐于朝堂之侧阶。
晏子入朝觐见,站立片刻,景公言道:“真乃怪事!雪落三日,而天竟不冷。
”晏子答道:“天不冷吗?”景公闻言而笑。
晏子接着说:“臣闻古时贤明之君,自己吃饱而知百姓之饥,自己穿暖而知百姓之寒,自己安逸而知百姓之劳苦。
今君王则不然。
”景公说:“好!寡人受教了。
”于是下令拿出衣物与粮食,分发给饥寒交迫的百姓。
又有一次,齐景公欲筑高台,致使百姓劳苦。
高台筑成之后,景公又想铸造大钟。
晏子进谏道:“身为君主,不应以百姓之哀苦为自己之乐。
君主欲望无度,已筑高台,今又要铸钟,这是对百姓的双重剥削,百姓定会哀怨。
以剥削百姓为乐,实为不吉,亦非治国之道。
”景公听后,便停止了铸钟的计划。
此篇文言文展现了晏子作为贤臣,勇于直言进谏,规劝国君勤政爱民、节用戒奢,体现了古代君臣之间的道义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