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球是可回收还是不可回收(1974年,一只直径15米的间谍气球飘到河北,总理下令务必击落)
1、气球是干垃圾是不可回收的,气球虽说是用橡胶做成的,但是回收率极低,所以是归类到干垃圾里面的2、除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垃圾都属于干垃圾,包括餐...
3岁开始学英语的三大好处,一次讲清楚!线上英语老师推荐
气球是可回收还是不可回收
1、气球是干垃圾是不可回收的,气球虽说是用橡胶做成的,但是回收率极低,所以是归类到干垃圾里面的
2、除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垃圾都属于干垃圾,包括餐盒、餐巾纸、湿纸巾、塑料袋、食品包装袋等。
3、将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废弃物。投入干垃圾收集容器,并保持周边环境整洁。
拓展阅读

1974年,一只直径15米的间谍气球飘到河北,总理下令:务必击落
1974年5月的一天,中国西北地区上空突然出现了一只热气球,时高时低、时快时慢。
起初在天空巡航的飞行员很好奇,不知道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很快,大家就看出了它的蹊跷之处,因为它的体积过于“庞大”了,直径竟然有十五米之多。
而且它飞的速度非常慢,跟风的速度并不同步,还总是漂泊在罗布泊上空,不肯离去。
很显然,它不是一只普通的民用热气球。
要知道,新疆罗布泊可是我国的核基地,里面有太多的机密。基地负责人收到信息后,暗叫一声不好,这气球怕是专门搜集我国的核情报的,它不怀好意,来者不善。
还真是猜对了,这只气球果然是高空间谍气球,气球底部安装着像素很高的摄像头和驱动装置。
据西方媒体报道,这种摄像头可在1.2万米到1.8万米高空轻松拍摄地面的物体,清晰度非常高,能分辨出车牌号。拍摄之后,它能通过上面的发射装置传输到很远的地方,距离不低于一万公里。
那么问题来了,侦察对方的机密,用侦察机不好吗?为什么要用相对不那么稳定的热气球呢?
二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个不同阵营的国家,开始了冷战。他们都把对方当做势不两立的敌人,为了消灭对方,展开了军备竞赛。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为了战胜对方,就要对对方的军事部署和武器研制了如指掌。
要想了解对方的军事动向,摸清对方的军事实力,除了打入敌人内部,安装窃听器材,大打间谍战,还要普遍使用侦察机来刺探情报。
在此背景下,高空侦察机应运而生。
1954年,全球最先进的U-2侦察机横空出世,其巡航高度为28115米,是苏联米格17战机飞行高度的两倍。
这种侦察机是全天候的,可以在任何天气情况下进行侦查。因U-2侦察机的性能优越,各国难以发现,即便是发现了,它也高于战机和高炮射程,不怕被揍下来,所以它可以轻松在任何国家的领空自由出入。
有矛就有盾,60年代之后,U2侦察机的克星——苏联产的萨姆导弹问世,雷达探测功能也日新月异,国民党派出的U2侦察机在大陆接连折戟沉沙。
在此情况下,美国绞尽脑汁研制出了飞行高度更高的间谍气球。
不管是侦察机,还是气球,只要侵犯中国领空,就不能让它来去自如,不然我国的核设施将毫无机密可言。
随后,基地负责人当即把热气球的情况向中央军委进行汇报。总部召开会议研究后作出决定,决定要不惜任何代价打掉它,不能让帝国主义的阴谋得逞。
当时我们的判断是,这个热气球应该是美帝派出来的,为什么判断是美国而不是苏联的?
因为在当时,世界上只有美国掌握了这项技术,研制出这种名叫“锦毛鼠”的气球。而苏联技术相对落后,当时还没有研制出来这种热气球。
美国在四大洋常年有航母游荡,他们便从海洋上释放,用航母接收信号。
不管是谁家的,只要进入中国领空,那就让它有去无回。
然而,要想打下它来又谈何容易?表面看,这只气球目标很大,直径十五米,但是别忘了,距离是在两三万米高空,在地面看起来像一只蚂蚁。
哪怕是在万米高空的战斗机向上观察,也不过跟儿童玩耍的玻璃球大小。
我国当时的歼6战斗机两翼间距也只有九米,如果飞机不小心撞上了,肯定会机毁人亡,后果不堪设想。而且侦察气球的高度在1.5万米以上,再高的可以达到2到3万米,这样的高度是我国战斗机遥不可及的。
使用导弹攻击,很难命中,主要是当时的导弹精度有限,气球产生的热源又不高,将其锁定难度很大。
用飞机上的机炮攻击,仍然是够不着,再说距离远了也很难命中,即便是距离近了,气球爆炸之后的碎片很容易进入发动机,迫使其停止工作,那样的话后果也非常严重,飞机可能会坠毁。
不但我国,就是超级大国苏联也拿它没有办法。
顺便交代一下,那些气球也并非都是针对中国的,也有一部分是先转遍苏联、东欧,在完成主要任务后,再随着气流一路向南,飞抵中国领空。
间谍气球所经过的国家,有北约也有华约国家,北约军事基地对美军毫无秘密可言,美军了如指掌,不必刺探,间谍气球主要是为了刺探华约国家。
这些国家要么因为技术原因根本探测不到热气球的存在,即使探测到了,也是干瞪眼,谁让你技不如人?
甚至熊气哄哄的超级大国苏联,面对美国的这一新式武器也无计可施。
莫斯科发现这类高空间谍气球后,也曾派出了米格系列飞机进行拦截,结果可想而知,不但弄了一肚子气,还被五角大楼狠狠地奚落一顿。
苏联当时自称自己的军事科技已经是世界第一,没有谁能与之相比,尽管如此,他们对美国人的新玩意都无可奈何。而当时中国的飞机不是进口苏联的,就是仿造苏联的,发动机这一关我们都没过,飞机作战水平不难想象。
因此美国军方就更加嚣张,根本就没有把中国空军放在眼里,气球飞入中国的频率越来越高。
比如这次的气球飞入中国领空后,他们还把高度降低到在1.5万米左右,因为距离地面越近,拍摄的照片就更清晰。他们也许认为,反正中国空军落后,这样干也不会有风险,总之是吃定你了。
对于美军的狂妄行为,我们的人民空军自然不会等闲视之。
上级早就从空军的技术精湛的飞行员中抽调一批根红苗正的强中强手,组成了一支“打气球战斗队”,打算让美国人尝尝中国空军的铁拳。
但是打气球这事,我们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没有经验可借鉴,需要慢慢摸索,只凭热情是不行的。
去年的一次“打气球行动”中,一位姓宋的飞行员,他胆大心细,在距离实验气球190米的时候开火,连打了11炮将其击碎,但是碎片也进入引擎,导致发动机停转,飞机迫降,失去控制。
幸亏飞行员急中生智,才转危为安。
所以,打气球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5月,这只间谍气球闯入了华北地区,防空部队发现后,迅速派出5架战斗机拦截,但是非常遗憾,没有拦截成功,还是让它跑了。
如此一来,五角大楼更加狂妄,放出风来,说中国空军对他们的热气球“鞭长莫及”。
消息传到中南海,周总理发怒了,他召见了空军负责人,下了一道命令:
不惜代价也要击落它!
空军高层将命令下达到作战部门,作战部门又将命令下达到北京空军某飞行师。
“经过观察和精确计算,美侦察气球将于近日当天飞到河北易县上空,你部务必将其击毁,不得有失!”
随即,空军某飞行师成立了临战指挥委员会,连夜制定作案方案。
经过集思广益,作战指挥委员会制定了最佳作战方案,并决定选派4名一级飞行员执行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具体作战方案是采取车轮战术,每12分钟出动一架飞机,争取在一小时之内将其击碎。
方案制定后,师首长进行了战前动员会,飞行员信心百倍地表示,誓要完成战斗任务。
尽管如此,空军高层手里依旧捏着一把汗。歼6最高时速为1560公里,如果迎头打,打不中的话,就有可能就会直接撞上气球,出现机毁人亡的后果;如果从侧面打,机会稍纵即逝。
难度之高,前所未有,不亚于一场空战。
我军飞行员一贯作风顽强,敢打硬仗,他们经过了精心准备,一定要完成周总理交给的任务。
1974年5月26日上午9时,高空间谍气球飘至河北易县境内。
“气球进入作战区域,升空!”随着指挥部首长一声令下。
四名飞行员早已迫不及待,依次飞上蓝天。
一号机靠近气球,飞行员按下发射按钮,但是打偏了。
二号机很快跟上,飞行员有一连开了两炮,结果落空了。
两架飞机没有击中,地面指挥部的气氛开始紧张,但是师长却胸有成竹。因为三号机飞行员技能更加过关,是高手中的高手。
三号机飞行员名叫董培,是我军一级战斗英雄赵宝桐的得意弟子。在抗美援朝时,赵宝桐一人击落7架敌机,击伤2架敌机,并在朝鲜战场上拿到了多个第一,威震朝鲜半岛,是当之无愧的王牌飞行员。
名师出高徒,董培多次在全军比武中拔得头筹,受到空军高层接见。因此,师首长才把他放在了压轴位置。
看到战友们没有命中,身在万米高空的董培不慌不忙,冷静地观察了远处的气球,发现气球不像飞机那么稳定,而是随着气流大小改变方位和速度,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忽快忽慢,难以捉摸。
他绕着气球盘旋了一大圈之后,想到了一个猎杀绝招。
他先是一点点调整距离,由1000米缩小到600米,然后迅速调整射击角度,尽量飞到高处,居高临下就能游刃有余。
改单发为群发,三炮齐射。
按说改变与气球的距离之举非常危险,需要向指挥部请示,董培这样做需要独自承担责任,一旦飞机坠毁,即使自己跳伞,也会面临严重处分。但是时间紧急,根本来不及,再不能击中的话,气球就会飘到渤海湾,然后向东飞到公海上,被在那里游弋的美军航母回收,中国的所有军事设施,尤其是核基地秘密就会外泄,截击计划就会失败。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了完成总理的嘱托,董培将个人荣辱抛到了脑后,他没有多想,也未向地面指挥部请示,便驾驶歼6战斗机,朝着气球勇敢地靠近。
1000米、800米、700米、600米,待距离气球400米距离时,董培果断按下按钮,向位于左前方的气球射出三炮,又快速调整向右前方、向下俯冲再拉上机头,这样迅速拉大与气球残骸的距离。
就在那一刹那间,气球被击中轰然爆炸,飞机安然无恙。
这只穿越五大洲、四大洋,途径十几个国家、让多国恨得牙根痒痒却拿它没有办法、狂妄无比的间谍气球,最终粉身碎骨、销声匿迹。
打掉气球后,飞机平安降落,机场上、指挥部一片欢呼。
董培下了飞机,到指挥部报到,对师首长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处罚我吧。”
“为什么?”师长诧异地问。
“首长,我临时改变作战方案,向您检讨,应该处罚我。”
首长激动地握着他的手说道:“战场局势瞬息万变,最怕的就是教条主义,墨守成规是兵家大忌。你机智灵活,随机应变,是个将才,部队需要的就是你这样的人才,你不但无过,而且有大功!”
周恩来总理接到战报之后,非常欣慰,嘉奖了全体作战人员。
对立下大功的董培,周总理更是赞赏有加,在国庆时也没有忘记他,安排工作人员向他发出请柬,邀请参加国庆25周年招待会。
得知间谍气球被击落的消息,美国军方十分沮丧,感到极为丢脸,因此他们始终不承认气球是被中国飞机击落。
但是我方很快就戳穿了他们的谎言。
周恩来总理早就料定了美国佬的反应,专门对空军高层作出批示,下令当地驻军和民兵,以及广大群众,在气球坠毁地周围数千平方米内进行搜索,终于找到了这只间谍气球的残骸和各种设备,并将其运到了北京。
有关部门还专门举行了新闻发布会,揭穿美方的谎言,和美国践踏国际法、侵犯我国主权的流氓行径。
为了纪念我国成功击落美国间谍气球,有关部门把气球残骸存放在我国的军事博物馆,作为美国侵犯我领空的铁证。
以上就是关于气球是可回收还是不可回收(1974年,一只直径15米的间谍气球飘到河北,总理下令务必击落)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