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生活常识

长津湖美陆战一师真实伤亡(长津湖战役,美军伤亡17843人,志愿军伤亡48156人,到底谁是赢家)

今天关注常识网给各位分享长津湖美陆战一师真实伤亡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长津湖战役陆战一师伤亡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长津湖一战中美军陆战1师...

今天关注常识网给各位分享长津湖美陆战一师真实伤亡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长津湖战役陆战一师伤亡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更多长津湖美陆战一师真实伤亡的这个问题,以及大家所关心的长津湖战役,美军伤亡17843人,志愿军伤亡48156人,到底谁是赢家的内容,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我们提供的精彩分享。

长津湖美陆战一师真实伤亡

今天关注常识网给各位分享长津湖美陆战一师真实伤亡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长津湖战役陆战一师伤亡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长津湖一战中美军陆战1师伤亡多少人?

陆战1师 阵亡:718人,失踪192人,负伤3504人。加上冻伤的非战斗减员,负伤者有七千。他这一个师编制人数可达到一万九千人。

北极熊团(polar bears) 美军第31步兵团,在长津湖战意参战的是一个营 加上一个韩国辅助营 不过他的团长和团指挥部在这被灭。这个团参战人数大概也是三千多,伤亡加冻伤减员后有385人有战斗力带着伤员突围(坐车跑了)由于团指挥部被灭,所以团长和副手都死了。

从长津湖撤退后,美7师(北极熊团所在的师)送到釜山进行整补,很快又回到前线。到后来的上甘岭战役,开始进攻的第一批部队中就有这个北极熊团的1营和3营。

长津湖美陆战一师真实伤亡 究竟损失多少人

惨烈的长津湖战役,陆战一师的战史记录:此役陆战一师阵亡604人,失踪192人,负伤3503人。一场兵团级的大战役,24000人的陆战一师仅死亡796人(含失踪),就如丧家之犬一样狂奔100多公里逃到海上,怎么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近日查资料的时候发现,陆战一师严重隐瞒了伤亡人数,实际死亡人数应该是记录的5倍左右。

长津湖美陆战一师失败

1950年11月27日,志愿军27军80师在新兴里包围了美军第7师31团战斗队,第7师副师长赫斯特准将急忙向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求救,在电话里他哭诉道:第31团一天阵亡了近400人,现在已经被包围,请史密斯至少派出一个营的援兵支援他。可史密斯手里也没有一个营啊,想来想去,他想到了配属给陆战一师的那200多名只吃饭不干活的英国海军陆战队员来。

二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英国也同样享受到了在日本驻军的权利,但此时的英国经济举步维艰,因此只以英联邦的名义,在横须贺象征性的驻扎了一支“皇家陆战队第41独立战斗队”。说是象征性,是因为包括指挥官德赖斯代尔中校在内,一共才235人。

之后不久,麦克阿瑟将这支独立战斗队划归远东海军中将乔伊指挥。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已经吃了几年闲饭的德赖斯代尔向乔伊表示,看到前线打得火热,自己在后方闲着实在不好意思。乔伊顺水推舟将他们配属给陆战一师。史密斯师长也没有反对,多养两百多人而已嘛。

现在,史密斯师长想到了他们,不能光吃饭不干活啊,虽然人少了一点,但是可以临时加强啊。史密斯给德赖斯代尔加强了陆战一团3营G连、步兵7师31团B连和师部营机关连,又派给他3个坦克排,总计17辆坦克、171辆卡车、922个人。

史密斯看到英军的武器寒酸,又给他们换上了美军的武器。这样拼凑出一个营的兵力,由军衔最高的德赖斯代尔中校指挥。在史密斯的心里,大家都是海军陆战队,水平应该不会差太多,然而后面的事情让史密斯后悔不已。

临时加强的这支部队称为“德赖斯代尔特遣队”,早上9点45分他,他们从古土里出发了。古土里距离第31团所在的新兴里公路距离只有30公里。然而才刚刚走了2公里,特遣队就遭到志愿军打援部队的阻击。志愿军第20军60师的战士,用数量不多的重机枪和迫击炮将特遣队死死地钉在原地。

德赖斯代尔感觉到志愿军火力并不强,他决定将坦克和汽车混编起来,开足马力冲过去。听到这个想法,坦克排排长明白了,这位长官对于坦克作战是十窍通了九窍——一窍不通。他花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给德赖斯代尔普及了基本的装甲作战常识,并建议他向陆战一团求援。

德赖斯代尔照做了,此时已经是中午一点了。陆战一团团长接到电话后,只得又派出12辆坦克前去支援。坦克到达后,德赖斯代尔重新布置了部队:17辆坦克打头阵,41战斗队紧随其后,陆战一师G连、师部机关连、7师B连一起排在中间,12辆坦克殿后。

等做完这一切,已经是下午4点,天快要黑了。特遣队已经被阻击了6个多小时。坦克排长再次提醒德赖斯代尔,这样的排列坦克应该能冲过去,但汽车就危险了,只要被打坏几辆,就可能全部无法通过。

志愿军共击毙162人,击伤159人,俘虏237人,击毁坦克、汽车共74辆,缴获火炮20门。德赖斯代尔只带着364人冲出了山谷赶到下碣隅里,他兴冲冲的地向史密斯报道,并说只要稍加休息,他的人就可以继续向新兴里出发,去解救第包围的第31团。

史密斯气乐了,他强忍着怒气提醒德赖斯代尔:你还剩多少人?直到此时德赖斯代尔才发现,自己已经损失了过半的人员,不知道他在山谷中究竟经历了什么,让他一口气跑回来都不敢回头看一眼。史密斯师长后悔万分,白白赔上了一个陆战连和一个机关连,尤其是机关连,那里面可有一大半军官啊。

长津湖战役的评价

长津湖战役对于整个朝鲜战争来说意义和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产生的影响也是很深远的,后人对长津湖战役评价也各不相同,不可否认的是,在长津湖战役中,中国志愿军开始扭转了整个战争的走向。

长津湖战役后,志愿军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整个朝鲜半岛的东部地区,自此以后联合国军再也没有踏过三八线半步,彻底将美军遏制在了三八线以西。毛泽东评价长津湖战役为,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同样,在这次战役中,也暴露了志愿军物资困乏,火力不足等一系列的缺点,看出了志愿军和美军在装备上的实力悬殊。

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长津湖战役成功撤离之后,也被高度的赞赏和评价,他们被认为重挫了人民志愿军的士气和战斗力,使得中国志愿军主要作战军团不得不撤离前线,也奠定了美国军队将朝鲜战争继续持续下去的信心。虽然在军事战略上有了重大的挫败感,但是在军事实力上美国有着巨大的信心准备。

人们对长津湖战役的褒贬不一,对长津湖战役的评价也大致不同,但是就整体的战争走势而言,长津湖战役在整个战略意义上扭转了整个朝鲜战场的局势,中国志愿军迫使美军撤退三八线以外,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在取得战略性胜利的同时,中国军队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各个师部也逐渐撤离前线。

长津湖战役双方伤亡人数

长津湖战役我军的伤亡在两万三千人以上;美军和英军的损失在1万9千人以上。

长津湖战役发生在当时三八线附近的东线战场,当时朝鲜军队首都平壤早已被攻占,而朝鲜的临时政府江界也被美军步步紧逼。可以说整个朝鲜当时已经处于生死存亡之际了。面对这种情况,志愿军第九兵团被紧急调往美朝交战的东线战场。

在第九兵团进入朝鲜后,我军采取进攻美军侧翼,将其打散打乱,然后分割包抄的战术。为了达到战术要求,我军经常长时间一动不动的伏在雪地上。而那时候我军是紧急入朝的,衣物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再加上朝鲜北部地区气温极度寒冷,达到零下二、三十度简直是家常便饭。因此在这场战役中,大量志愿军的将士被冻伤冻死。

志愿军的这种窘境在长津湖战役时更是达到了巅峰。在1950年11月27日,美军和我军的精锐在长津湖地区碰面,双方立刻展开了激战。当时参与长津湖战役的是美军陆战1师以及两个步兵师,如果加上本就驻守在这里的南朝鲜第一兵团,这支以美国为首的联军人数达到了10万人。在我军方面,参与战场战役的是志愿军第九兵团中第20、26和27三个军,人数达到了15万人。

在长津湖战役开始后,我军依旧以用了一个月的进攻侧翼,分割包抄的战术为主。大量的志愿军将士伏在雪地中,等美军行军到一半的时候对其发动突然袭击。因为缺少御寒的衣物,冻伤的志愿军将士达到了全军的五分之一。这15万人至少有上万人因为严寒而失去战斗力或冻死。而载入军史的“冰雕连”就诞生于长津湖战役中。

在志愿军的袭击下,美军的重武器施展不开,全军被分割为几个部分,被志愿军围追堵截。面对志愿军的疯狂攻势,美军决定南撤。因此打了一个月的对抗战到了长津湖战役时,变成了包围歼灭战。

之后我军对美军进行了层层封堵,但因为阵线问题,美军南撤的阻力越来越小。最后美军依靠7艘航母的掩护,乘船全体逃离了朝鲜东北部地区。在战后的统计中,美军阵亡2万余人,南朝鲜阵亡一万余人,而我军阵亡一万九千人。除了阵亡的战士之外,还有四千人被严寒夺去了生命。因此我军的伤亡在两万三千人以上。

而根据美国人的数字,美军在长津湖战役中战斗伤亡6800余人,非战斗伤亡1.3万人,其中作为主力的陆战1师战斗伤亡4433人,非战斗伤亡7313人,步7师战斗伤亡2200人,非战斗伤亡4000余人,英军伤亡500人左右。

冰雪长津湖,铁血铸辉煌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场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不对称、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团的纪录,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现代战争中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

长津湖战役的“强弱”之势,并不是指人数上的多寡,而是武器装备与战力上的悬殊。例如,志愿军参加长津湖战役的主力之一27军,入朝时只有45辆汽车。因为天气寒冷炮管收缩,炮弹都打不响,手榴弹成了“重武器”,御寒的衣物也严重供应不足。

而他们面对的,是堪称“王牌中的王牌”的美陆战1师。该师自1941年成立以来,经过瓜岛战役、冲绳岛战役,从未吃过败仗。

长津湖一役中,美军有7艘航母、500架舰载机掩护,坦克、火炮等重型武器无数。在这样的对比下,志愿军并没有畏惧、怯战,他们以血肉之躯对抗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用步枪、机枪去冲击敌人的“铁桶阵”,最终打败了敌人,扭转了战场态势。

朝鲜战争中“长津湖之战”,陆战一师到底伤亡多少?

这是第二次战役。

陆战一师从10月26日元山登陆(长津湖战役是在11月27日)到战役结束12月15日,阵亡:718人,失踪192人,负伤3504人。

志愿军死亡多少?中国历来就是无名英雄多,谁管那么多,但是第九兵团(下辖12个师,共计12万人)没有参加下一场战役,直到51年3月才重新出现在正面战场,可以想象这个大兵团的伤亡是极其巨大的。

到现在连中国政府都没有搞明白中国在整个朝鲜战争中到底死了多少人,现在又说是18万人,接近实际数据(连名单都搞不明白,怎么会搞懂实际死亡人数),因此这个数据也是忽悠老百姓的。

一场战役阵亡近千人对于美国来说已经是非常大的伤亡了,但是这个数如果按照中国军队伤亡的标准简直就是轻微损失。

陆战一师也叫瓜达卡达尔师,是当时美军中全自愿兵组成的军队,虽然三分之二以上是新兵组成,但是确是一支职业化军队,具有很强的职业意识。

陆战一师的补给,中国军队始终没有切断,虽然陆地通路已被中国十万大军切断,但是从空中而来的补给却源源不断(通过机场和空投),并且借助空中优势,陆战一师成建制打通了退路,这场战役的确是对于中国政府有很大的震撼力,自此中国志愿军放弃了那种不切实际的想法,认为对付美军即便是5倍以上的兵力都是不够的。

求长津湖一战 中美双方伤亡 资料

公元1950年11月中美两支王牌军在这里展开的一场改变历史进程的战斗。当时志愿军的第一次战役刚刚结束,“联合国军”虽遭志愿军迎头阻击,但仍然认为中国是“象征性出兵”,“并不是不可悔的势力”。因此迅速集中其全部侵朝部队兵力,发动一次能“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企图将志愿军赶过鸭绿江,占领全朝鲜,并要在十二月二十五日前结束朝鲜战争。

在新兴里、后浦地区的31团特遣队各部队总共有3200人(其中包括编入美军的韩国人515人),突围到达下碣隅里(包括从后浦撤回的31团团部及坦克连325人)共约1600人,其中1150多名伤患由飞机后送,490名没有受伤的官兵(其中从新兴里突围的计385人)整编成陆军暂编营跟随陆战1师一起撤退。美军在新兴里实际被歼(指纯损失,阵亡、失踪和被俘约,1700人,其中被俘约300人,阵亡、失踪约1400人。损失兵力折合约为半个团(约占第7师31团完整建制编制人数3781人的45%),与志愿军战史所称歼灭美军一个建制团(甚至还有资料称为加强团)有一定距离。

美军陆战1师,该师编制人数约2.5万人,当时到达长津湖地区是3个陆战步兵团、1个陆战炮兵团以及直属第1坦克营、第1工兵营等部队,而师部部分人员、师直属第1海岸营和第1水陆两栖车运输营以及一些后勤人员还留在兴南港,在长津湖地区部队总共约2.4万人。

而陆战1师最后从兴南港登船撤离的人数是22215人,加上还有约1000名重伤员已直接空运日本,也就是说在长津湖陆战1师被消灭(阵亡和失踪)约为2000人。

根据美军战后公布的资料,陆战1师的伤亡情况是: 陆战1师从10月26日至12月15日(是从元山登陆进入东线战场到从兴南登船撤出整个东线作战,而非仅指长津湖之战),阵亡604人,伤重死亡114人,失踪192人,伤3508人,战斗伤亡总数为4418人,另有7313名非战斗减员,主要是冻伤和消化不良,但在战役期间大部就已伤愈归队。此外陆战队飞行员还有8人阵亡,4人失踪,3人负伤。整个陆战队战斗伤亡为4433人。

美军后来修正的数据:步7师战斗伤亡2670人,步7师下属的KATUSA(临时招募的韩国人补充美军)战斗伤亡1602人,再算上美步3师,南朝鲜首都师,土耳其旅的伤亡,东线第2次战役中的美第10军战斗伤亡达到10495人,这1万多人还都是是第10军的Battle Casualties,如果再计算在此期间的Non-Battle Casualties(包括冻伤)的人数----其中第1陆战师有7338人。

中方伤亡资料:根据《抗美援朝战争卫生工作总结 卫生勤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1988年3月第1版 第327页 数据:东线九兵团3个军 战伤伤员14062、冻伤伤员30732、战斗死亡7304,总减员52098 (冻伤死亡不清)。

长津湖之战对于整个朝鲜战争来说,影响非常深远。志愿军九兵团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将美国人彻底轰出了朝鲜东部元山平原地区,在战略态势上得了分。但此战也暴露了志愿军后勤匮乏、通信不畅、攻坚火力不足、在美军空中优势面前束手无策等农业国家军队固有的弱点,在装备方面与美军差距悬殊。美国陆战1师的惊险逃生也使美国军政高层信心大增,最终确立了继续将朝鲜战争持续下去的决心

长津湖战役真实伤亡

长津湖战役我军的伤亡在两万三千人以上;美军和英军的损失在1万9千人以上。

长津湖战役发生在当时三八线附近的东线战场,当时朝鲜军队首都平壤早已被攻占,而朝鲜的临时政府江界也被美军步步紧逼。可以说整个朝鲜当时已经处于生死存亡之际了。面对这种情况,志愿军第九兵团被紧急调往美朝交战的东线战场。

在第九兵团进入朝鲜后,我军采取进攻美军侧翼,将其打散打乱,然后分割包抄的战术。为了达到战术要求,我军经常长时间一动不动地伏在雪地上。

而那时候我军是紧急入朝的,衣物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再加上朝鲜北部地区气温极度寒冷,达到零下二、三十度简直是家常便饭。因此在这场战役中,大量志愿军的将士被冻伤冻死。

志愿军的这种窘境在长津湖战役时更是达到了巅峰。在1950年11月27日,美军和我军的精锐在长津湖地区碰面,双方立刻展开了激战。

当时参与长津湖战役的是美军陆战1师以及两个步兵师,如果加上本就驻守在这里的南朝鲜第一兵团,这支以美国为首的联军人数达到了10万人。在我军方面,参与战场战役的是志愿军第九兵团中第20、26和27三个军,人数达到了15万人。

在长津湖战役开始后,我军依旧以用了一个月的进攻侧翼,分割包抄的战术为主。大量的志愿军将士伏在雪地中,等美军行军到一半的时候对其发动突然袭击。

因为缺少御寒的衣物,冻伤的志愿军将士达到了全军的五分之一。这15万人至少有上万人因为严寒而失去战斗力或冻死。而载入军史的“冰雕连”就诞生于长津湖战役中。

在志愿军的袭击下,美军的重武器施展不开,全军被分割为几个部分,被志愿军围追堵截。面对志愿军的疯狂攻势,美军决定南撤。因此打了一个月的对抗战到了长津湖战役时,变成了包围歼灭战。

之后我军对美军进行了层层封堵,但因为阵线问题,美军南撤的阻力越来越小。最后美军依靠7艘航母的掩护,乘船全体逃离了朝鲜东北部地区。

在战后的统计中,美军阵亡2万余人,南朝鲜阵亡一万余人,而我军阵亡一万九千人。除了阵亡的战士之外,还有四千人被严寒夺去了生命。因此我军的伤亡在两万三千人以上。

而根据美国人的数字,美军在长津湖战役中战斗伤亡6800余人,非战斗伤亡1.3万人,其中作为主力的陆战1师战斗伤亡4433人,非战斗伤亡7313人,步7师战斗伤亡2200人,非战斗伤亡4000余人,英军伤亡500人左右。

据了解,志愿军入朝后主要遇到三个困难:一个是武器装备的劣势和弹药不足;还有就是吃的问题,特别是热食供应困难;此外就是冬服紧张,造成大量非战斗减员。

“第9兵团的战士大多来自南方,对于北方的天气并不是很了解。”张校瑛介绍说,长津湖地区是朝鲜北部最为苦寒的地区,海拔在1000至2000米之间,林木茂密,道路狭小,人烟稀少,夜间温度很低。而志愿军士兵穿着的都是华东温带的冬季服装。

第9兵团原准备在辽阳、沈阳等地稍事休息并换装,但由于朝鲜战况紧急,当列车开进山海关时,原总参谋部派高级参谋拦住列车,宣读了中央军委“紧急入朝”的命令。十几列火车只在沈阳稍停片刻,就继续火速开进。

第9兵团大部分将士穿着大檐帽、胶鞋和单薄的棉衣进入到长津湖地区,以至于在冰天雪地中出现了大面积的冻伤减员情况。

她继续说,谁也没想到,1950年的冬天,是朝鲜50年不遇的极寒天气。夜晚的时候,能达到零下30多摄氏度,甚至有时候达到零下40摄氏度。


长津湖美陆战一师真实伤亡拓展阅读

长津湖美陆战一师真实伤亡(长津湖战役,美军伤亡17843人,志愿军伤亡48156人,到底谁是赢家)

长津湖战役,美军伤亡17843人,志愿军伤亡48156人,到底谁是赢家

2月1日,虎年春节大年初一,电影《长津湖》续作《长津湖之水门桥》正式上映,当日票房突破7亿,观影人次超1000万,打破了《长津湖》在2021年10月6日创下的5.14亿的战争片单日票房纪录。

长津湖美陆战一师真实伤亡(长津湖战役,美军伤亡17843人,志愿军伤亡48156人,到底谁是赢家)

《长津湖之水门桥》上映

这固然与春节档的档期优势有一定的关系,但《长津湖》为续作《长津湖之水门桥》带来的强大的观众基础,它所承载的历史,它背后的血泪,以及无数“最可爱的人”以血肉之躯直面血与火、生与死的英勇悲壮,是让很多观众选择走进影院去观看,并被打动、被震撼的重要原因。

严格说来,《水门桥》并不完全是《长津湖》的续作,而是其独立成章的下半部分,两者合二为一缝合了整个故事,使叙事更为完整和系统。

长津湖美陆战一师真实伤亡(长津湖战役,美军伤亡17843人,志愿军伤亡48156人,到底谁是赢家)

《长津湖之水门桥》剧照

与《长津湖》的宏观视角相对,《水门桥》的切口具体而细微,人物命运更跌宕起伏、故事情节更紧张感人,在149分钟的时长内,整部影片以三炸水门桥战斗为基点,向人们展现了一场中国“钢铁军人”与美国“钢铁军队”的殊死较量。

冰血长津湖

提起抗美援朝战争,人们最先想到的,便是上甘岭战役。“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首脍炙人口的电影插曲,立时就会在耳畔响起。

长津湖美陆战一师真实伤亡(长津湖战役,美军伤亡17843人,志愿军伤亡48156人,到底谁是赢家)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然而,就在上甘岭战役前,还有一场战役打得比上甘岭更艰苦、更惨烈、更震撼,这就是长津湖战役。

我军在极度严寒和饥饿中,用落后的武器装备,与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军队,在朝鲜长津湖地区展开了一场惨烈的战斗。我军在付出巨大的伤亡代价后,迫使美军主动撤退,并一直后退到三八线以南地区。

长津湖美陆战一师真实伤亡(长津湖战役,美军伤亡17843人,志愿军伤亡48156人,到底谁是赢家)

美军陆战1师的巴顿重型坦克

长津湖战役交战双方,都是赫赫有名的王牌部队。

美军包括海军陆战第一师和第三、第七步兵师,以及韩国第一军团,约10万人。美军陆战一师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从未打过败仗,号称王牌师,堪称美军的骄傲。美步兵七师隶属于美国陆军战斗序列,是陆军当中的精锐部队。

志愿军第九兵团由20军、26军和27军组成,近15万人,是一支相当过硬的部队。孟良崮战役中大败张灵甫,淮海战役中俘获杜聿明,解放大上海后又被称作“霓虹灯下的哨兵”,英名远扬,威震八方。

长津湖美陆战一师真实伤亡(长津湖战役,美军伤亡17843人,志愿军伤亡48156人,到底谁是赢家)

志愿军第九兵团顶风冒雪向预定攻击位置开进

长津湖地处朝鲜东北部盖马高原的高寒山区,地质为玄武岩台地,海拔1200~2000米,被称作为“朝鲜的屋脊”。

湖周边多是崇山峻岭,人烟稀少。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和风雪在这里汇合,每年10月下旬即进入冬季,至11月下旬白天最低气温可达摄氏零下30余度,夜间气温多为摄氏零下40余度,滴水成冰,气候极其恶劣。

长津湖战役期间,又正值朝鲜50年不遇的严冬,长时间天降大雪,绝大多数时间的气温都在摄氏零下40度左右。

长津湖美陆战一师真实伤亡(长津湖战役,美军伤亡17843人,志愿军伤亡48156人,到底谁是赢家)

长津湖战役态势图

1950年11月27日夜,凛冽的西北风卷着棉球般的雪花,刮得人睁不开眼。

当时,美陆战一师和步兵七师3万余人,正沿着长津湖旁边的一个山间的小路行进。突然,山林中忽然传出惊天动地的军号声和呐喊声,在此埋伏了6天6夜的10万志愿军将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美军,将其长达50公里的机械化战斗队形拦腰切断,分割包围在柳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以及古土里四个区域,意图瓮中捉鳖,一举全歼。

然而,美军凭借先进的军事装备、凶猛的火力优势,以及强大的空中支援,拼死抵抗,付出了沉重代价之后,最终突破了志愿军的包围圈,并在增援部队的配合下向南突围。

三炸水门桥

在美军南撤过程中,有一个决定其生死存亡的关卡——水门桥。

长津湖美陆战一师真实伤亡(长津湖战役,美军伤亡17843人,志愿军伤亡48156人,到底谁是赢家)

水门桥

水门桥,不是平常理解中连接两岸的桥梁,它原本是发电厂的水坝,是一个依崖壁而建的半悬空通道,可以通行各种车辆和火炮、坦克等重型武器装备。

这座架设于长津湖的引水管道上方的水门桥,位于长津湖古土里以南6公里处,是美军后撤的唯一通道,渡过此桥向南不远,便是宽阔的海岸线和元山港口,极利于美军机械化部队快速通过。

水门桥,真的就是一扇门,这扇门一旦关上,长津湖地区的美军就面临着合围和被歼灭的危险。

长津湖美陆战一师真实伤亡(长津湖战役,美军伤亡17843人,志愿军伤亡48156人,到底谁是赢家)

美军士兵与水门桥

一个要跑,一个要阻,敌我双方都清楚地认识到,水门桥是决定各自胜败的生死“桥”。

对于志愿军来说,炸毁水门桥,将是围歼美军陆战一师的最后机会。

于是,就有了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中描绘的、志愿军“三炸水门桥”这样的“小战斗”。

这场战斗规模虽小,可是在那种极致的环境中,志愿军将士以血肉之躯直面血与火、生与死的悲壮选择,以及在战斗中表现出来的“以死相搏”的勇气、力量和精神,以至连美军最高指挥官也会对我们的战士肃然起敬。

长津湖美陆战一师真实伤亡(长津湖战役,美军伤亡17843人,志愿军伤亡48156人,到底谁是赢家)

美军陆战一师向南撤退

在这场战斗中,武器装备极为落后的志愿军,面对一个营、40辆坦克,并配备大量轻重火力的美军守桥部队,毫不畏惧,一往直前,在枪林弹雨中,先后三次将水门桥彻底炸毁。

可是,完全出乎志愿军的想象,美军凭借着强大火力的支援和极为先进的工业能力,像变戏法一样,先后三次将被炸毁的水门桥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修复。

甚至在第三次,就连水门桥的桥基都被志愿军完完全全炸毁的情况下,美军连夜在日本定制了专用降落伞和8套巨大的钢制车辙桥组件(M-2 型钢木标准桥梁),利用8架C-119大型运输机将车辙桥组件空投到古土里。美军工兵仅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就重新架设起了一座载重50 吨、可以通过所有型号的坦克和车辆的钢制桥梁。

长津湖美陆战一师真实伤亡(长津湖战役,美军伤亡17843人,志愿军伤亡48156人,到底谁是赢家)

长津湖战役中的美军

就在这座桥第三次重生2个小时后,美军陆战一师幸存的1万多名官兵,以及1500多辆汽车和坦克庞大的队列也抵达了这里。

这一天是12月24日,也是西方圣诞节的前夕。

他们很诧异,这一次居然没有遭到志愿军的攻击,平安地通过了水门桥。

致敬“冰雕连”

其实,美军通过水门桥时,附近不多的志愿军曾试图做过最后的努力。

但是,当夜零下40度的严寒,以及美军空前密度的火力掩护,已经远远超越了他们努力的极限,他们最终成为了令人感动的“冰雕连”。

长津湖美陆战一师真实伤亡(长津湖战役,美军伤亡17843人,志愿军伤亡48156人,到底谁是赢家)

致敬“冰雕连”

电影《长津湖》最后有这样一个镜头,就在美陆战一师准备过桥的那一刻,师长史密斯意识到:美军通过水门桥,肯定还会遭到志愿军伏击。为慎重起见,他决定先派小分队前去侦察,然后再让大部队视情况紧随其后。当美军士兵摸上水门桥对面的山头后,当即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一排排志愿军将士俯卧在厚厚冰雪阵地上,手握钢枪或手榴弹,保持着整齐的战斗队形与姿态,全体目视作战前方,枪口冲着敌人的方向。然而,没有等到发起冲锋的那一刻,他们却全都冻死了,成为了永垂不朽的冰雕。

这便是第9兵团20 军59 师177团6连、60师180团2连,27军80师242团5连, 除 1名掉队战士和1名通信员外,3个“冰雕连”成建制被冻死在战场的壮烈场景。

长津湖美陆战一师真实伤亡(长津湖战役,美军伤亡17843人,志愿军伤亡48156人,到底谁是赢家)

《长津湖之水门桥》剧照

在《长津湖》中那个有几分顽劣的少年伍万里,在《水门桥》中逐渐成长为一位勇敢顽强的战士,影片的最后,他大声喊出:“第七穿插连,应到157人,实到1人。”看着七连战士一个个鲜活生动的面容,观众止不住热泪盈眶。伴随着片尾《雪花》的歌声,让人心情久久未能平复。

战后,人们在冰雕连一名叫宋阿毛的战士的口袋中,发现了他的绝命诗:

我爱亲人和祖国,

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

我决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

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长津湖美陆战一师真实伤亡(长津湖战役,美军伤亡17843人,志愿军伤亡48156人,到底谁是赢家)

“冰雕连”战士宋阿毛的绝命诗

这就是志愿军之所以能够以弱胜强、打败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军队的原因所在。

从此,志愿军“冰雕连”成为了一座精神丰碑,被载入国家史册,镌刻在人民的心中。

1952年9月,志愿军第9兵团从朝鲜回国,车行鸭绿江边,司令员宋时轮下车来,他向长津湖方向默立良久,然后脱帽弯腰,深深鞠躬。

长津湖美陆战一师真实伤亡(长津湖战役,美军伤亡17843人,志愿军伤亡48156人,到底谁是赢家)

《长津湖》剧照

当他抬起头来时,人们发现,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早已泪流满面、不能自持。

这一颇具悲情色彩的场景,无疑是对这场战役惨烈程度的最好注解。

时至今日,生活在和平幸福年代的我们,能做的也不多,唯有以铭记让英雄永存,永不要遗忘。

敌我装备对比

长津湖一战,交战双方都宣称自己获胜。如果单从伤亡数量上来看,的确如此。

据相关资料,美军阵亡1029人,受伤4582人,失踪4894人,非战斗减员7338人,总计17843人,占第十军总数的五分之一。美军非战斗减员几乎全为冻伤约7300余人,且其冻伤部位90%皆仅发生在足部,故而冻死者极少。

长津湖美陆战一师真实伤亡(长津湖战役,美军伤亡17843人,志愿军伤亡48156人,到底谁是赢家)

《长津湖》剧照

志愿军9兵团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减员28954人(其中冻死1000余人,冻伤后救治无效致亡者3000余人),总计48156人,占9兵团总数的三分之一。

此战,双方损失均很重,可谓皆付出了巨大代价。

不过,美军战斗减员明显高于非战斗减员,而志愿军正好相反,这便真实客观地反映出了双方军队的作战实力与后勤保障的差距。

长津湖美陆战一师真实伤亡(长津湖战役,美军伤亡17843人,志愿军伤亡48156人,到底谁是赢家)

美军的航母

美军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在朝鲜战争中,以坦克(进攻)、战车(行军)、火炮(攻击)、飞机(轰炸)、航母(支援)等陆上机械化及海空重装备为主,有着强大的“陆海空”立体作战的绝对优势(钢铁优势)。

长津湖美陆战一师真实伤亡(长津湖战役,美军伤亡17843人,志愿军伤亡48156人,到底谁是赢家)

美军的舰炮支援

而志愿军第9兵团以步兵轻武器装备为主,由于严寒,原本落后的武器装备的性能严重下降,70%的迫击炮无法使用,许多枪械的枪栓被冻无法击发,通信联络也极不畅通,没有任何制空、制海权,就连呼叫整建制的炮兵支援,也是一种奢望。

长津湖美陆战一师真实伤亡(长津湖战役,美军伤亡17843人,志愿军伤亡48156人,到底谁是赢家)

长津湖战役中的美军阵地

美军装备精良,战勤保障充足,约13名后勤人员保障1名前线士兵。

在防寒措施方面,美军士兵均配发羊毛内衣、毛衣毛裤、带帽防寒服、防雨登山服、鸭绒睡袋等,军营也有完善的取暖设施,机动车辆也实行了严格的防寒保养。

长津湖美陆战一师真实伤亡(长津湖战役,美军伤亡17843人,志愿军伤亡48156人,到底谁是赢家)

美军士兵和“C类口粮”

在食品供应方面,美军有着充足的战斗口粮,其中著名的单兵“C类口粮”便是可随身携带、不经加热直接食用的特制食品。同时,还有肉、豆制成的熟食罐头,甚至有肉、奶制品、蔬菜、水果罐头的供应。

在医疗救护方面,美军以师为建制下设有“医疗营”、团级下设“医疗连(或卫生连)”等作为基本救护力量,而且能够通过陆地机动车辆运输,以及空中运输等方式,及时地把伤员运送至战场以至后方的野战医院。

长津湖美陆战一师真实伤亡(长津湖战役,美军伤亡17843人,志愿军伤亡48156人,到底谁是赢家)

美军士兵

而志愿军装备简陋,战役初期保障不足。志愿军1个后勤人员约需保障6~10名前线士兵。

第9兵团先期入朝的2个军(20军、27军),由于任务紧、行程急等多种原因,官兵们的冬装尚未完整备足(仅薄棉服等)就已火速开赴前线,以致在战斗中出现了大量因冻伤、冻死而发生的非战斗减员。

长津湖美陆战一师真实伤亡(长津湖战役,美军伤亡17843人,志愿军伤亡48156人,到底谁是赢家)

《长津湖之水门桥》剧照

志愿军单兵的伙食供应也以随身自带的干粮(炒面粉或高粱米等)为主,甚至有些连队在冰雪阵地上因敌机轰炸封锁等,导致弹药粮品断供,每人每天仅能以一两个冻硬的烤土豆充饥,严重影响了部队战斗力的充分发挥。

长津湖战役,虽然因为严寒天气、武器装备劣势以及后勤补给落后这一系列因素的交互作用,使得此役战场伤亡我众敌寡,本拟围歼却又让美军有计划、有接应地撤跑了。

长津湖美陆战一师真实伤亡(长津湖战役,美军伤亡17843人,志愿军伤亡48156人,到底谁是赢家)

《长津湖之水门桥》剧照

但是,对比双方战斗伤亡数据(10505比19202≈0.55∶1),我们可以看到,在敌我两方的作战条件极不对称、军事装备力量极为悬殊的情况下,面对武器装备世界一流、历次大战功绩显赫的美军王牌部队,这个“交换比”,已足以说明“小米加步枪”的志愿军是多么英勇顽强。

且不说此役彻底粉碎了美军的“圣诞节攻势”,收复了三八线以北大部分区域,扭转了整个朝鲜战争的局势,单就志愿军战士凭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和超越生命极限的信仰力量,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打出了令世人瞩目的英雄主义气概,书写了中国军人不可战胜的英雄传奇,真正的赢家非志愿军莫属。

因此,战后美军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少将感叹:“长津湖战役,是钢铁部队在和钢铁人作战。”(张文平)


以上就是关于长津湖美陆战一师真实伤亡(长津湖战役,美军伤亡17843人,志愿军伤亡48156人,到底谁是赢家)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