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朱祁镇和朱祁钰(朱祁钰继位名正言顺,登基8年,为何轻易就被朱祁镇给推翻了?)
今天关注常识网给各位分享历史上朱祁镇和朱祁钰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历史上朱祁镇和朱祁钰是同母所生吗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明朝朱祁镇与朱祁钰...
历史上朱祁镇和朱祁钰
今天关注常识网给各位分享历史上朱祁镇和朱祁钰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历史上朱祁镇和朱祁钰是同母所生吗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明朝朱祁镇与朱祁钰是怎样的皇帝呢?
古语有云:“一山不容二虎”,一国也不能有二君。在一个朝廷中,若是同时存在两位皇帝,那会闹出天大的笑话。
但是在我国历史上的明朝时期,就存在过一朝同时有两位皇帝的情况,也就是明英宗朱祁镇和明代宗朱祁钰时期。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要从“土木堡之变”说起,正统年间,北方的瓦刺开始侵扰明朝的边疆。
当时明朝已经在走下坡路了,而年仅二十几岁的朱祁镇正是意气风发之时,加上宦臣王振的怂恿,朱祁镇便决定亲自出征,不管朝中大臣如何反对他都听不进。
果不其然,朱祁镇在土木堡战败被俘。而古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孙太后与朝中大臣便拥护朱祁钰为皇帝,是为“景泰帝”。
然而朱祁镇只是被俘而非被废,这样从名分上说,明朝就有了朱祁镇和朱祁钰两个皇帝。而瓦刺那边呢?本来是想以朱祁镇作为谈判条件的,谁知道明朝干脆换了个皇帝。八年后,明代宗病重以至于不理朝政,整个皇宫人心惶惶。景泰八年正月十六日夜,大内太监曹吉祥、武清侯石亨、太常卿许彬等朝中大臣率领亲兵、家丁等数千余人发动“夺门之变”。
他们的目的便是帮助朱祁镇复辟,重新夺回皇位,虽遭抵抗但最终还是成功了。朱祁镇上位后又是抓捕当初拥护朱祁钰之臣,又是改年号。
然而他却唯独没有在成功复辟的当天废除朱祁钰皇帝的称号,直到半个月后的二月初一,朱祁镇才下旨“废帝为郕王,迁西内”。不久后,朱祁钰暴毙而亡。
由于把持朝政的需要,我们能够理解在朱祁镇被瓦刺俘虏时,为什么需要第二位皇帝朱祁钰,严格来说并不算一朝二帝,毕竟做决策的还是朱祁钰。
朱祁镇和朱祁钰,在历史上的身世到底是哪样的?
追了好久的古装剧《大明风华》,终于在新年到来之前落下了帷幕,因为这部剧的热播让很多人对于明朝的那段历史开始感兴趣了。《大明风华》这部剧是根据小说改编而来的,必然有很多与真实历史不符合的情节。比如说有人看过这部剧会问到:根据正史的记载,明英宗朱祁镇真的是剧中孙若微孙皇后的儿子吗?明代宗朱祁钰真的是胡善祥的所生的儿子吗?
根据史书的记载,朱祁镇的确是孙皇后所生的孩子,正史中的孙皇后就是剧中的孙若微,而朱祁钰却并不是胡善祥胡皇后所生的孩子。
根据正史的记载,胡皇后仅仅生下过两个女孩,没有诞育过皇子,而朱祁钰的生身母亲是明宣宗的吴贤妃。
除此之外,剧中很多人物的出身都是虚构的。比如说胡善祥胡皇后,大明风华中的胡皇后是靖难遗孤,自小便进入宫中做宫女,后来经过汉王的推荐,得以被选为太孙朱瞻基的正妻,后来成为了皇后。但历史上真正的胡善祥是锦衣卫百户胡荣的女儿。
她嫁给朱瞻基的时候,明成祖朱棣还在世,别看朱棣对于大儿子朱高炽不怎么待见,但是对于朱高炽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孙子朱瞻基青睐有加,他听说胡善祥非常贤惠,所以亲自做主将她许配给自己的孙子朱瞻基。
胡善祥的确是一位很贤惠的女人,不仅受到朱棣的青睐,连婆婆张太后也非常喜欢这个儿媳妇。明宣宗继位之后便顺理成章地将胡善祥立为皇后。所以《大明风华》中那个性格怪异,时刻想着作妖的胡皇后与历史上真正的胡皇后简直是判若两人,剧中对于她的抹黑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了。
胡皇后是个贤德的好皇后,但却不受明宣宗的喜欢,而且她一连生下了两个女儿,没能为明宣宗生下一个儿子,所以明宣宗并不宠爱她。明宣宗不宠爱胡皇后也就罢了,竟然还将她废掉了。明宣宗为了面子竟然逼迫胡皇后自己主动要求辞掉皇后之位,给出的理由也根本站不住脚,对外说是胡皇后没有子嗣,而且常年身体不好,所以甘愿放弃皇后之位。就这样,胡皇后成为了无错被废的皇后,实在让人不大服气。
被废之后的胡皇后只能进入道观出家修行,而明宣宗之所以废掉胡皇后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为自己宠爱的女人腾位置。这个女人就是嫔妃孙氏,也就是《大明风华》中的孙若微。孙氏出身寒微,父亲是一名俸禄微博的小官。
明朝选妃、选后都都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不看门第,所以大部分明朝的太后、皇后以及妃嫔出身都不好,这也使得大明朝没有机会出现外戚专政的现象。所以说大明风华中孙太后的出身也是虚构的,她也不是什么靖难遗孤,而是一名芝麻小官家中的女儿。
根据史书记载,孙氏长得漂亮,还为明宣宗生下了儿子朱祁镇,所以很受明宣宗的喜欢,胡皇后被废掉之后,孙氏便成为了新的皇后。明宣宗驾崩后,她的儿子朱祁镇继位,是为明英宗,而她便从孙皇后变成了孙太后。
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所俘虏,五十万大明精锐也损失殆尽,瓦剌人更是濒临北京城下,大明王朝危在旦夕。此时孙太后站了出来,支持于谦等人废掉了被俘虏的明英宗朱祁镇,将其第朱祁钰立为新的皇帝,摆脱了瓦剌人对于大明朝的要挟。
说实话,孙太后这么做对于亲儿子朱祁镇来说是十分危险的。朱祁镇如果还是皇帝,瓦剌人不会轻易杀他,会将他当成手中的筹码来要挟大明朝。可一旦朱祁镇不是皇帝了,这个筹码没用了,瓦剌人很可能会将他杀掉。
孙太后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为了稳定当时的形势,为了大明王朝的前途,她还是决定大义灭亲,废掉被俘虏的亲生儿子,立朱祁钰为皇帝。并且大力启用于谦,打赢了北京保卫战,没有让大明王朝重蹈北宋的覆辙。
就从这一点来说,孙太后的确是一位头脑冷静且十分理智的政治家。好在朱祁镇在被瓦剌俘虏一年多以后便被释放了回来,后来还发动“夺门政变”重新夺回了皇位。若当时瓦剌人一气之下便将朱祁镇给杀了,不知道作为母亲的孙太后会不会后悔当初的决定。
朱祁钰和朱祁镇哪个是昏君?
朱祁镇是个大昏君。
朱祁镇是个昏君,宠信宦官,发动了土木堡之战,使得明朝的主力军消失殆尽,消亡了几代先帝精心培养的心血。历史上朱祁钰是个明君,他上位是于谦王直等众大臣劝孙太后共同推举的,他上位裁撤改革明朝军队,使明朝军队战斗力大幅度提升。
重用于谦抗击瓦刺,他力排众议坚决不同意南迁,清除王振余党,他在任内提拔了很多有才干的人,景泰一朝政治清明,言路大开,忠臣敢谏敢言,他在任内做出了很多事,改革,使明朝恢复了元气。
朱祁钰和朱祁镇关系介绍:
朱祁镇和朱祁钰,两位都是明朝的皇帝,都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儿子,明英宗朱祁镇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长子,明代宗朱祁钰是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朱祁镇的母亲是孝恭章皇后孙氏,而朱祁钰的母亲是贤妃吴氏,这两位就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朱祁钰和朱祁镇哪个好
朱祁钰在治国能力上远胜于朱祁镇。终景泰一朝,总体上政治清明,能委贤任能,北方击败瓦剌,南方平息了苗人叛乱,这都是景帝的功绩。
明英宗朱祁镇(1427年11月29日-1464年2月23日),男,汉族,明朝第六位(1435-1449年)和第八任(1457-1464年)皇帝,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母为孝恭章皇后孙氏。
宣德十年,正式即位,年号正统。主少国疑,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操持,任用"三杨内阁"主理朝政,发动麓川之役,导致综合国力耗损。正统八年,正式亲政,励精图治,宠信王振,导致宦官专权。 正统十四年(1449年),御驾亲征,攻打日益崛起的蒙古瓦剌部,发生土木堡之变,兵败被俘。
孙太后联合兵部侍郎于谦,扶持_王朱祁钰登基称帝,赢得北京保卫战胜利。 迎接明英宗回京,安置于南宫。景泰八年(1457年),策动夺门之变,废景帝朱祁钰,杀少保于谦、名将范广,迫害景泰一朝的忠良、功臣,复位称帝,改元天顺。任用李贤等人, 追复胡善祥为恭让皇后,释放建文帝后代,废除宫妃殉葬制度,后来又听信谗言流放郭登、袁彬等人,重用门达、逯杲等奸臣,致使弋阳王一家冤死,民间又爆发了数十万的流民起义,导致明朝自景泰时期恢复的国力再度受创。
天顺八年(1464年)病逝,谥号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庙号英宗,葬于明十三陵中的裕陵。
历史上朱祁镇和朱祁钰拓展阅读
朱祁钰继位名正言顺,登基8年,为何轻易就被朱祁镇给推翻了?
众所周知,朱祁钰在土木堡之变后,临危受命,做了大明八年的皇帝,让大明王朝转危为安。可是,他做了八年皇帝后,皇位却被朱祁镇给轻而易举的给推翻了,最后连明朝迁都后的皇陵,明十三陵都没入。可,这是为什么呢?
朱祁钰继位名正言顺
朱祁钰继位,是在土木堡之变,朱祁镇被俘后,孙太后和大臣为了避免主少国疑,正式请朱祁钰登基的,请注意,朱祁钰登基,在最初并不是他的本意。并且,朱祁钰登基,是符合正式流程的,古代帝王登基,多是以前一位帝王的遗诏为准,若事有变故,太后懿旨,也是正式参考之一。
而朱祁钰登基,首先就是事发突然,因为朱祁镇被俘,国无君主,很容易让外敌忌惮引发国家动荡骚乱。虽然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已经是太子至尊,可是,土木之变时,当时的朱见深才两岁,在外敌环伺的情况下,让两岁的孩子登基,基本就是把明朝往死路上送了。所以,大臣和孙太后才决定,让当时的监国朱祁钰登基。
并且,还是孙太后亲自发了明旨的,《明史》记载:郕王即皇帝位,尊上为太上皇帝。可是,为什么名正言顺得来的帝位,最后却那么容易就被推翻了呢?这是因为,孙太后同意朱祁钰为帝时,还另有条件:《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司礼监太监金英传,奉皇太后圣旨,今立皇帝庶长子见深为皇太子。也就是说,虽然她同意朱祁钰登基,但是她要求朱祁钰在过世时,还要把皇帝还给自己的亲孙子朱见深。如此一来,才为后来的夺门之变埋下伏笔。
朱祁钰不想迎回朱祁镇
朱祁钰登基后,很多大臣都常常说要把朱祁镇给接回来。可是这话就让朱祁钰郁闷了,这皇帝本来他是不想当的,结果大家跟他说让他以大局为重,结果人家当了,还当的挺好。不仅,支持于谦打赢了北京保卫战,还将大明治理的井井有条,人家好不容易适应了皇帝的生活,还一直兢兢业业的。
可,大臣们常跟他提朱祁镇,孙太后还明里暗里的又是送衣物给朱祁镇,也时不时的跑来跟他说。可是久居帝位,谁愿意将权力拱手让人?但是,无奈之下只好同意了。可是,朱祁钰不想迎回朱祁镇的态度,让朝中官员有所不满。古人讲究:兄友弟恭,十分的重视&34;,而朱祁钰此举,明显违背此宗旨。
朱祁钰幽禁朱祁镇
可是,毕竟皇帝也不能力排众议完全自己做决定,加上朱祁镇毕竟是自己的亲哥哥,两人的关系之前还是很不错的,朱祁钰就同意了接回朱祁镇。
可是,朱祁镇被接回后,朱祁钰虽然在他刚回来时,演了一出兄弟情深。可是,在后来,朱祁钰把朱祁镇给幽禁了,为了怕他和外界勾结,甚至把朱祁镇住的地方的树都给全砍光了。相当于,朱祁镇从瓦剌的监狱到了另一个牢笼。本来拒绝接回朱祁镇的朱祁钰,就已经招致群臣不满,将他幽禁,更是让人对他更加不满,尤其是孙太后。
朱祁钰废掉朱祁镇的儿子太子之位
但是,真正让人对朱祁钰完全生了反意的,还是朱祁钰废掉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上文讲到,朱祁钰登基之前,孙太后之所以愿意明发旨意,支持朱祁钰登基,前提就是朱祁钰的帝位,在他百年之后,必须传位给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可是,朱祁钰却废掉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另立了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如此做法,可以说是犯了孙太后的大忌。
历史总是出人意料,朱祁钰费尽心思,顶着压力,立了自己的儿子为太子,结果呢?他的儿子被立为太子没多久,就不幸夭折了。此事一出,朝中开始流传,太子之死是因为朱祁钰对朱祁镇不好,另立太子不守诺言所致,官员们对朱祁钰的看法更加的不好了。
朱祁钰重病
历史仿佛真的在和朱祁钰开玩笑,在他的儿子去世后,几年时间里,他一直没有再有子嗣。渐渐的,太子之死也开始在他心理埋下阴影,心理压力过重的朱祁钰,得了重病,很久没法去上朝,直到有一天,他重病的样子被一个官员看到。
而这个官员还是很不支持他幽禁朱祁镇,废掉朱见深之人。朱祁钰重病的模样。给了这个官员信心,他开始联络朝臣,一起向孙太后请旨,复立朱祁镇为帝。而孙太后早就对朱祁钰有所不满,甚至给了他们旨意,让他们扶持朱祁镇复立。《明史》中&34;,就充分说明了孙太后在此事中的作用。
朱祁镇的复位十分的容易,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孙太后在先前和朱祁钰的约定:必须传位于朱见深,给了天下臣工一个信号,朱祁钰虽然继位是名正言顺。可是,他只是在替代朱祁镇做皇帝,帝位的传承还是在朱祁镇一脉。
而朱祁钰废立朱见深,让天下臣工认为他身为一国之君,违背诺言,甚至违背太后旨意,不讲信誉,还不讲孝道。再结合他幽禁朱祁镇七年,本就让官员心生不满。在古代那个重礼法,讲&34;的社会,朱祁钰的做法根本就是在自掘坟墓。所以,他死后不入明十三陵,被赐谥号&34;,连皇帝的庙号都没有,在当时,才没人反对。毕竟明朝的文官,是皇帝都敢骂的,不反驳就意味着接受此事。太后反对,群臣反对,朱祁镇的复位才会顺理成章,朱祁钰才会那么容易就被推翻了。
以上就是关于历史上朱祁镇和朱祁钰(朱祁钰继位名正言顺,登基8年,为何轻易就被朱祁镇给推翻了?)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