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的送别诗(高适最好的一首送别诗,年年入选小学语文课本,治愈后世1200年)
今天关注常识网给各位分享高适的送别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高适的送别诗句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高适的送别诗有哪些1)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
高适的送别诗
今天关注常识网给各位分享高适的送别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高适的送别诗句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高适的送别诗有哪些
1)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慷慨悲歌,是出自肺腑的诗作,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涂上豪放健美的色彩,前两句直写日落之景,纯用白描。
2)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作者: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
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
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
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
暂时分手莫踌躇。
【简析】这首赠别诗,既凄清缠绵,又慷慨悲歌,别意浓重,劝慰有加,除结句外,余皆“多胸臆语,兼有气骨”。
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意思
意思:
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
原文: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扩展资料
《别董大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是诗人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第一首诗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既表露出作者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第二首诗写老朋友相逢连买酒的钱都没有,自是穷困不堪,但诗人没有因此沮丧、沉沦,而是想到要奋翮高飞,其慷慨豪放之气自不可掩。全诗语言质朴,格调豪迈。
唐代诗人高适送别朋友的两句古诗是什么
唐代诗人高适送别朋友的两句古诗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这两首诗的题目都叫《别董大》,尤其是其中的第一首,更是送别诗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原诗如下: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的送别诗中流露出的那一份浓厚而纯朴的情感,一个关键的原因在于高适能够推己及人,时时处处能够站在朋友的角度,将心比心;他会从朋友的立场思考问题,与朋友进行推心置腹地交流,对朋友关怀备至,他的情感的表达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娇柔藻饰的敷衍之词。
公元747年,身在老家睢阳的高适与好朋友董大久别重逢 ,经过短暂聚会后又各奔前程,于是高适就写下了赠别的诗歌《别董大》。就是他在送别朋友董大时写下了。
董大原名董庭兰,是当时著名的音乐演奏家,最擅长的就是七弦琴的演奏,而且因为技艺高超,深得宰相房绾赏识 。对于这一事件,同时代诗人崔珏在诗中这样写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
董庭兰虽然身怀琴艺高超,但因为曲高和寡,知音很少,而且他本人也不善于交际,加之艺术家的清高,所以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高适的第一首诗有“丈夫贫jian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两句,意思是说董庭兰生活困顿,连酒钱都付不出。
这时的高适壮志未酬,浪迹天涯,时常处于困顿的境遇之中。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读来很励志。
高适的送别诗拓展阅读
高适最好的一首送别诗,年年入选小学语文课本,治愈后世1200年
《赠卫八处士》里,杜甫与昔日好友重聚,他动容地写下这样两句诗: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参(shēn)商,是天上两颗星星的名字。
参星居于西方酉位(下午五点到七点),商星居于东方卯位(上午五点到七点),两星一出一没,永不相见。
杜甫说:
人世间的聚散无常,有时就好像西方的参星与东方的商星般,你起我落,不得相见。
天下间无不散之筵席。
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所有的携手,都指向着别离。
于是有了李叔同《送别》,“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有了许浑《谢亭送别》,“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有了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有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有了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诗人们的送别,或豪壮,或凄美,或惆怅,或洒脱。
但无一例外,都寄托着对朋友最美好的祝福。
诗词世界
在所有这些祝福里,我最喜欢的,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两句诗——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不必忧愁前路没有知己,天下间还有谁不识得你呢?
它出自高适的名篇,年年入选小学语文课本的《别董大 二首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是送别、分别;“董大”一般认为是高适的好友、著名琴师董庭兰。
这首诗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年)。
这一年的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作为其门客的董庭兰,也只得怅然离开长安。
冬,董庭兰和高适会聚于睢阳(今河南商丘县南)。
此年的高适43岁,已然到了不惑之年,却仍然失意落魄。
他以为人到中年的自己,该是功成名就,鲜花着锦、烈火烹油般的锦绣人生。
在官场游刃有余,在沙场驰骋无敌。
可现实却狠狠打了他一巴掌:
官场屡屡碰壁,四处漂泊、潦倒落魄的他,甚至穷得付不起酒钱。
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人人都渴望“年少有为不自卑”,可绝大多数人,不再年少了,却依然无为,依然自卑。
董庭兰和高适的久别重逢,不是两个事业有成、有房有车中年男子的欣然相聚,会面在高档饭店,侃侃而谈彼此的光辉成就。
而是两个落魄失意者,多年后重逢,彼此携着手细细打量着对方。
鬓发有些斑白,衣着有些朴素,眼角眉梢俱是沧桑。
然后似理解、又似安慰般的,哑然一笑。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此时此刻,罗隐的两句诗用在此处,竟也很是贴切。
然而就是在这样彼此都狼狈不堪的境遇里,高适写下了这样悲壮而不失意气、昂扬的诗篇: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已是日暮时分,落日黄云,四野苍茫。
北风狂吹,大雪纷纷而落。
一对久别重逢的好友,短暂相聚后,转眼又将各奔他方。
天地广大,人世苍茫。
这一别,不知我们会否还有重聚之日?不知那时重聚的我们,又是何等模样。
只有一句,庭兰,我想赠给你的,只有这一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一去,不要担心前路遇不到知己。
你这样好,这样才情横溢,这样负有盛名,天下间还会有谁不识得你董庭兰呢?
好像陈述事实般的肯定,又好像寄予祝福般的深情。
世人常常说:知音难觅,知己难求。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 )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增广贤文》)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曹雪芹《红楼梦》)
高适又如何不知晓?
被理解,是件幸事,可又是一件多么奢侈、多么难得的事。
明知天真,明知幼稚,明知不切实际,可他还是虔诚地为朋友许下祝愿——“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我们笑着说再见,却深知再见遥遥无期。
既然我无法长久陪在你身边,那么,我便把世间最好的祝福赠予你:
愿你知己遍天下,一生不孤单。
愿你前路坦荡而光明,世人都识得你,都爱你敬你,都理解你懂得你,都为你的琴声深深着迷。
你我终有一别,而我祝别后的你:
继续高歌欢笑,迎来一个个全新的开始。
假如要你给朋友一句真挚的祝福,
你会选择哪一句诗呢?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世界原创发布。作者:叶寒。
以上就是关于高适的送别诗(高适最好的一首送别诗,年年入选小学语文课本,治愈后世1200年)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