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羚(世界最罕见的大型陆地哺乳动物Saola)
今天关注常识网给各位分享中南大羚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南大羚灭绝了吗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越南发现罕见亚洲麒麟,他和传说的麒麟有关系吗?...
中南大羚
今天关注常识网给各位分享中南大羚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南大羚灭绝了吗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越南发现罕见亚洲麒麟,他和传说的麒麟有关系吗?
1992年,动物学家首次在越南安南山脉发现了一种奇怪的动物,这种动物便是亚洲麒麟。
第一、亚洲麒麟学名为中南大羚。又名安南锭角羚、武广牛、剑角牛。它们体长一般在1.5米左右,体重约100千克,个体颜色多为深茶色,上半身部分毛发短而细,下半身则长而蓬松,且口鼻狭窄,鼻骨略拱,脸颊两边均分布着白文,头顶着一对长而笔直的尖角。由于侧面看时好像只有一只角,因此又被称为亚洲独角兽。它们生性温和,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挝分布范围最大,目前已经不足200只,属于极危物种。
第二、可信度不高。古籍记载,麒麟身似麋鹿,狮头虎眼,龙尾杩镞,头有一角,角端生肉,性情温和如牛,有四不像支撑。显然,要是拿它和生活中已知的物种相比,基本不会有与其相似的,因此大家更偏向于古人将当时一有的某种生物加以虚构而神话出来的,但经过多方考据,学者认为亚洲麒麟十分罕见,在众多古书典籍中均找不到与这一物种有关的记录。直到1992年,人类才首次发现它的踪迹。可见,以亚洲麒麟为原型创造出麒麟的说法可信度并不高。
第三、相似性。之所以被称为亚洲麒麟,其实更多的是他和麒麟在某些特征相似,比如说它的头部、叫声、身形等,故而才被冠以这样的称呼。在野外的环境中,亚洲麒麟最大的天敌除乐虎和豹外便是人类。虽说这种动物自保和防御力并不低,它们的皮肤厚,石头上的长脚也能刺破对方脆弱的肚皮。在面对捕食者的时候,亚洲麒麟尚有反抗的机会,但在面对守猎者时,他们基本毫无生还的可能。
中南大羚的种群状况
生存状况 1995年,估计约有几百只中南大羚生活在老挝和越南的边境,但是具体的种群数字并不清楚,因为它们处于偏僻又险峻之地。截至2009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工作组估计只残存有一两百只中南大羚,甚至可能只有几十只。现有的数据表明,中南大羚的种群数量正在显著地下降,在三代之内下降比例超过80%,超过了濒危的临界值标准。
狩猎是中南大羚种群生存最大的威胁,那来自于人类狩猎的压力可以用“山大”来形容,其中包括猎狗的追捕、陷阱的捕捉等。人们担心,中南大羚最终会步入灭绝的绝境。当地的村民除了会捕杀食用中南大羚,还会将其脸部的腺体用来入药。另外中南大羚栖息地的减少也严重威胁到它们种群的生存,分布区的森林被砍伐来制取木材和小规模的农业使用。供伐木用卡车行驶的道路不仅进一步加速了森林的破坏,使中南大羚的栖息地更加碎片化,还使中南大羚面对猎人的机会增加,死亡威胁进一步上升。
截至1998年,13只被捕获并圈养的中南大羚,没有一只存活超过5个月。截至2008年,至少有20只被圈养,但它们的命运和前者一样,除了其中两只被放生到野外的活了下来。考虑到此因素,越南的林业部提出了一项禁止捕猎、贸易、畜养中南大羚的禁令,并取消对拥有中南大羚的人的经济补偿。 另外,世界自然基金会设立了专门的项目,从当地招募护林员进行巡视。2011-2013年,护林员们移除了3万多处专门猎杀中南大羚的陷阱,捣毁了600多个非法猎杀窝点。
但是保护区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有效地对偷猎行动做好控制,那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冲突,水电工程、道路建设、矿区开采以及人口的增长蚕食了保护区的范围。虽然针对此物种的贸易需求不高,但是其需求有随着物种减少而增加的趋势,2000年,在越南河内,中南大羚的角曾卖到600美元。总之,种群生存压力的增大使中南大羚在可预见的未来有着灭绝的危险。 发现历史 1、2013年11月13日,英国《镜报》报道,在9月7日晚,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越南政府森林保护部门共同组成的一只摄像小分队拍到了濒危物种“亚洲独角兽”的身影,那是21世纪人类首次在野外观察到该罕见物种。
2、2010年9月15日,老挝政府宣布,在8月底博利坎赛省的村民捉住了一只中南大羚,并将它带回了村子。那只雄性成年大羚最后死去了,但留下了活着时候的珍贵照片。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生物学家保存了其尸体用于分析和研究,那是首只保存完好的中南大羚标本。
3、1999年,摄像师在老挝捕捉到了中南大羚的镜头,那是20世纪最后一次有记载的野外观察记录。
4、1992年,越南林业部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一个联合小组在越南和老挝交界处的森林里发现了一只中南大羚,不过当时他们只能从盗猎者窝点处遗弃的一只形状怪异的动物头骨来判断那是一只中南大羚。
苏拉是越南的一种新发现的一种动物么。
苏拉学名中南大羚,又称为武广牛、安南锭角羚、剑角牛、索拉羚、苏拉等,是偶蹄目下牛科中南大羚属中的单属种,1992年才被发现。目前分类仍不确定是属于牛、羚羊或山羊等。族群数目存疑,目前全世界有记录的只有11只,因此在IUCN红色名录内被列为极危物种。苏拉世界上最珍稀的动物之一,人称“亚洲独角兽”(也有人译作“麒麟”)。
2010年9月,老挝一偏远地区的村民捉住了一头苏拉。这是十多年以来人们首次发现它们的踪迹。不过,这头苏拉在被捉住之后不久就死去了。这种濒危哺乳动物是人们1992年在越南和老挝的山区首次发现的。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工作人员说,苏拉虽然长得像北非羚羊,却是野牛的近亲,它行踪不定,难以捉摸,因此被称作“独角兽”,尽管它其实有两只角。这种动物被列入了“极度濒危物种”的名单,也就是说只有几百头苏拉生活在野外。
中南大羚的生活习性
大部分的关于中南大羚的习性信息都来自于1998年捕获的那只雌性中南大羚。中南大羚是昼行性的,主要在白天和晨昏活动,虽然可能会与人类的活动时间有些偏差。它们在夜晚的时候经常把头贴在地上,闭上眼睛休息,它们睡觉的时候是把脚收拢到身体下面的。而在早上,它们基本上都在反刍食物。而据当地的老挝人讲,它们最活跃的时间是在早上、下午的晚些时候和晚上,而在太阳当头的时候则没有那么活跃,虽然在1999年曾经有相机拍到正午11:50时活跃的中南大羚。
当中南大羚面对人类时会显得相对温和,而面对狗时,它们会有强烈的防守反应:它们会正面对敌,收好脚,拱起背,弯下头,将尖尖的角指向狗,同时上颌的腺体向外鼓起,并伴随着鼻子的哼叫。而如果是在野外被狗追赶时,它们会跑到最近的溪流中,让狗只能在溪边呆呆地站着。
舔动舌头是中南大羚日常生活中一项重要的活动,主要用来驱赶聚集的苍蝇。眼睛和脸部是舔的最多的地方,然后是身体两侧、肩膀和前脚。中南大羚在进食后、喝水后以及反刍时,都会经常舔它们的口鼻。当脸部腺体和上侧的扁状物凸起,并和周围的石头磨蹭时,那是它们在做气味标记。它们的声音是温和而单调的咩咩叫声,持续时间约1秒钟。
中南大羚大小便时的姿势基本上是相似的,都是后腿下蹲并张开,臀部放低的姿势,一次大小便需要0.5-3分钟的时间。和其他牛科动物一样,它们的大小便是分开进行的。 据报告,中南大羚平常吃无花果树和河畔灌木的叶子,也喜欢吃天南星科的药草千年健。它相对较短的门牙说明它是一种草食性动物。中南大羚是一种非常挑食的动物,经观察1998年被捕的那只雌性大羚了解到,它们一开始是快速的将食物装进嘴中,然后咀嚼,但是它们在咀嚼植物的叶子之前会先将叶肉从茎干和叶柄中分离开来。虽然它们有着长而灵活的舌头,但是它们也只是偶尔用舌头将食物卷入嘴中。给被捕获的那只大羚喂食的是千年健、落檐、铁角蕨和一种不明的梧桐科阔叶植物,那些食物据报告也是野外中南大羚食物的一部分。
通过对中南大羚喝水情况的观察,研究者发现它们能够一次消耗大量的水,喝水时间将近4分钟。那只1998年被捕的雌性中南大羚能够一次喝上约60口水,中间只停下5次来舔一舔她的嘴巴和鼻子。
曾经在一次观测中看到中南大羚吃掉它们刚排出的粪便。
世界十大少见动物
世界十大少见动物如下:
一、白狮。据说全世界仅有130只左右,白狮不是因为白化病而全身白色,而是狮子的一个变种,非常稀有。
二、野生雪豹。据统计,野外的野生雪豹已经不足3800只,因为生活环境被人类压缩,偷猎者的杀害,野生雪豹已经越来越少。
三、澳洲毛鼻袋熊。现在你只能从澳大利亚找到他的身影,并且整个澳大利亚不足100只,什么概念,以澳大利亚的领土面积,碰上一只就可以去买彩票了。
四、锯鳐。因为头上长这一根像是电锯的吻部而得名,已经被列为极危物种,马上就要灭绝的了。
五、白化鳄鱼。白化鳄鱼想要长大非常困难,再加上出现的概率只有500万分之15,能见到一个野生的十分令人震惊。
六、蓝色龙虾。一名加拿大渔民一次性捞上来2只蓝色龙虾,竟然震动了整个美洲,你就知道这个物种的稀少了。
七、小熊猫。小熊猫可不属于浣熊一类,因为样子可爱,竟然被捕捉,目前已经不足万只。
八、四眼斑水龟。因为头上的花纹而得名,而它的贵客在一些人眼里是个宝贝,因此越来越少。
九、蓝色狼蛛。美丽的东西背后总是暗藏着危机,这种美丽的蜘蛛攻击性超强,但却很稀少。
十、跳鼩。一蹦一蹦的不仅有小兔子,还有这个小家伙跳鼩,数量稀少,但是生命力顽强。
中南大羚的介绍
中南大羚(学名:Pseudoryx nghetinhensis),别称武广牛、亚洲麒麟,为偶蹄目牛科中南大羚属下的单型种。分布于东南亚的老挝和越南。头顶长有两只长达半米的尖角,状似羚羊,而侧脸看时好像只有一只角,因此又被称为“亚洲独角兽”。犄角上表面光滑,向后方倾斜,稍微弯曲。脸上有白色斑纹和特殊腺体,腺体能够散发出刺激气味,可用于做气味标记。1中南大羚栖息于海拔200-1200m的常绿阔叶林中,生性温和,独居性,迁移时会组成2-3只的小队伍,喜欢吃无花果树和灌木的叶子,有季节性繁殖的现象。1中南大羚于1992年在越南安南山脉首次发现,它的发现当时被认为是20世纪最惊人的动物物种发现之一。但是其种群数量十分稀少,面临灭绝,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物种。
中南大羚拓展阅读
世界最罕见的大型陆地哺乳动物Saola
Saola中南大羚(学名:Pseudoryx nghetinhensis),别称武广牛、亚洲麒麟,是在野外见到的大型陆地哺乳动物。从没有科学家见过它的真身。它并非传说中的生物,saola是真实存在的,它只栖息于老挝和越南的安南山脉,与牛和羚羊同属牛科动物,看上去更像羚羊。它头顶长有两只长约半米的尖角。因其只出现在亚洲,也被称为“亚洲独角兽”,是异常珍稀的物种。生物学家对saola知之甚少,但可以确定的是,这种动物在陷阱遍布的安南山脉很难生存下来。
© Bill Robichaud
这对保护工作来说一个巨大的挑战。
不同寻常的Saola
Bill Robichaud是全球研究saola的专家之一。他说,“我们了解得不多,但是现在的信息已足够令人惊讶了。1992年,越南林业部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的联合探险队在安南山脉进行调查时,一位生物学家在当地村庄发现猎人的房子里挂着他不认识的动物的角。”
Bill Robichaud with saola horns. Photo © Bill Robichaud / Global Wildlife Conservation / Flickrthrough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Saola专家组的Robichaud说,“我们证实,这种动物不仅是一个新物种,而且是一个新的属别。虽然它表面上看起来像羚羊或野牛,但两者实际上无法比较,是一个全新的物种。”
安南山是一个生物宝库,那里其他重要的野生动物发现包括裸脸鹎、大角麂和安南纹兔。Saola被发现之后,生物学家使用红外触发相机记录它们的行踪。Robichaud曾看到过一只活的saola,但它当时已被猎人捕获并被关在兽笼里,不幸的是它在被囚禁后仅18天就死亡了。
Saola. Photo © Silviculture / Wikimedia through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Robichaud说,“saola像家养的猪或山羊一样温顺,它对人类很警惕,但从来不会真的发怒。”saola独居于森林,不会破坏村庄和农田。
专家估计,现在仅有30到300只saola。Robichaud说,“老虎、大象和大熊猫得到了大量应得的保护,但是,人们对saola所面临着更大的风险缺乏认识,要知道saola是一种具有独特基因的大型哺乳动物。”
深陷炸弹和陷阱包围的saola
生物学家们不清楚saola曾经有多常见,但是和东南亚许多野生生物一样,saola在越南战争期间数量急剧下降。越战期间,老挝成为人类历史上人均遭受轰炸程度最高的国家,在这里投下的炸弹数量比二战期间投掷在全欧洲的还要多。
这些炸弹再加上一种名为“橙剂”的剧毒除草剂使许多saola直接丧命,其栖息地变得支离破碎。saola分布稀疏的地区就是那些被轰炸得最严重的地区。
Photo © Bill Robichaud / Global Wildlife Conservation / Flickr through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如今saola面临的威胁变成了数量惊人的陷阱。安南山脉遍布着成千上万的钢丝陷阱。“这些陷阱不是当地人为了捕猎食物而设的,”Robichaud说,“而是偷猎者为了卖给药商和野味餐馆布设的。市场需求刺激了这场灾难。”据悉,黑市上一头老虎可以卖一万美元,一只金钱龟两万美元。但是saola从未在安南山脉以外的地方生存过,所以它们没有在传统医药中的记录。
但是陷阱会捕杀所有动物。在森林中密布的陷阱同样会使saola丧命,就像金枪鱼网中的海豚一样。
困境中的希望
不同于对许多野生动物的保护,保护saola不是栖息地的问题,老挝还有大量森林。Robichaud说,“让村民参与保护saola非常容易。saola甚至不吃农作物,当地人很愿意保护它们。”
许多村民对当地拥有saola感到十分自豪。一位猎人曾问Robichaud,“在美国和非洲有多少只saola?”当得知全世界,甚至在泰国或老挝其他地方都找不到saola时,他脸上浮现出若有所思的表情。后来这个猎人的狗发现了一只saola,他没有捕杀它。
目前,当地人在保护组织的支持下,正在大规模地拆除陷阱。从2011年到现在,他们已经销毁了13万个陷阱。这也拯救了很多别的野生生物。
如果你爱自然、爱科学、爱分享,
欢迎关注大自然保护协会TNC;
TNC微信平台:大自然保护协会TNC
TNC官方微博:@大自然保护协会TNC
以上就是关于中南大羚(世界最罕见的大型陆地哺乳动物Saola)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