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口普查是几月开始几月结束(2020年人口普查清查开始)
2020年人口普查清查开始,此次2020年人口普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分别是准备阶段,普查登记阶段和数据汇总和发布阶段1、准备阶段(2019年10月—2020年1...
2020年人口普查清查开始
2020年人口普查清查开始,此次2020年人口普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分别是准备阶段,普查登记阶段和数据汇总和发布阶段
1、准备阶段(2019年10月—2020年10月)
主要工作是:组建各级普查机构,制定普查方案和工作计划,进行普查试点,落实普查经费和物资,开展普查宣传,选聘培训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普查区域划分和制图,进行户口整顿,开展摸底,摸底工作于10月11日开始,到10月31日结束。清查摸底全部入户,了解各类普查对象,为正式普查登记做准备。
2、普查登记阶段(2020年11月—12月)
主要工作是:普查员入户登记,进行比对复查,开展事后质量抽查。普查的登记复查工作,分为短表登记、长表登记和比对复查,从2020年11月1日开始到12月10日结束。
选择互联网自主填报的住户在获取账号信息后即可进行填报,并应于2020年11月5日前完成普查表的填报和提交。对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自主填报的住户,普查员将于2020年11月6日开始入户进行登记。
短表登记工作应于2020年11月15日前完成。短表登记完成后,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一进行普查长表抽样,在短表住户中抽取10%的户填报长表。长表登记工作应于2020年11月30日前完成。
3、数据汇总和发布阶段(2020年12月—2022年12月)
主要工作是:数据处理、评估、汇总,发布主要数据公报,普查资料开发利用等。
2020年人口普查是几月开始几月结束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摸底开始时间是2020年10月11日,结束时间是2020年10月31日。
根据不同的普查对象和普查内容,具体分为四种普查表:
1、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短表
普查短表包括反映人口基本状况的项目,由全部住户(不包括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填报。短表户记录7项,人记录12项。
2、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长表
普查长表包括所有短表项目和人口的经济活动、婚姻家庭、生育和住房等情况的项目,在全部住户中抽取10%的户(不包括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填报普查长表。长表的户记录19项,人记录29项。
3、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死亡人口调查表
死亡人口调查表包括死亡人口的基本信息,由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期间有死亡人口的户填报。
4、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普查表
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普查表包括反映人口基本状况的项目以及入境目的、居住时间、身份和国籍、就业情况等项目,由在境内居住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填报。
2020年人口普查哪个部门负责
1、2020年人口普查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和地区行政公署,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人民政府,设置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乡、镇和街道办事处,设置人口普查办公室;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设置人口普查小组,分别负责人口普查的领导、组织和具体实施。
2、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中国在2020年开展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展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普查标准时点是2020年11月1日零时。
3、普查对象是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公民身份*、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等内容。
以上就是关于2020年十月人口普查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齐装网CCTV展播品牌,深耕互联网装修8载,比熟人更靠谱。
2020年人口普查清查开始拓展阅读
105城位列“大城市”名单,有你家吗?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海叔聊经济工作室】
评价一座城市是否具备大城市的资格,城区常住人口是重要的评价指标。近日,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以下简称《分县资料》),其中包括各县级行政单位城区常住人口,一份最新的“大城市”名单呈现在大家面前。下面海叔就带大家看看这份名单,里面有没有你的家乡?
105座大城市进入名单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中国共有691个城市,其中地级以上城市297个、县级市394个。其中有多少能算是“大城市”?
海叔了解到,按照国务院2014年发布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城市类型按城区常住人口划分。其中,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
从这套标准看,《分县资料》显示,全国共有105个大城市,包括7个超大城市、14个特大城市、14个Ⅰ型大城市以及70个Ⅱ型大城市。上海、北京、深圳这3座超大城市位列前三位,其城区人口分别为1987.3万人、1775.2万人和1743.8万人。
大城市的形成,有哪些推动因素?专家分析,近些年大城市人口增长主要源于人口迁移,而非人口自然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人口流动日益活跃,2020年全国流动人口达3.76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6.6%。2010年至2020年,主要城市群人口集聚度加大,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人口分别增长35%、12%和7.3%。户籍制度方面,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基本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有序放宽落户条件,进一步推动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名单继续扩大有基础
名单还将进一步扩大吗?
《分县资料》显示,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城区常住人口逼近百万大关,包括河南省安阳市和平顶山市、浙江省嘉兴市、云南省曲靖市,其城区人口分别为99.1万人、99万人、98.8万人和97.2万人。
多位专家认为,总体看,名单继续扩大有基础。
在就业方面,大城市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吸引着更多劳动力。《分县资料》显示,在105个大城市,第二、三产业的各行业门类吸纳了大量16岁以上人口就业。
在基础设施方面,中国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升,部分领域基建适度超前,为培育更多大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数据显示,2021年年末,全国城市建成区面积达6.24万平方公里;城市供水、燃气、管道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99.38%、98.04%、79.84%。
不过,大城市建设发展也面临人口结构等考验。《分县资料》显示,不少大城市已不同程度迈入老龄化社会。如北京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3.52%,上海为16.28%。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当一个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即进入老龄化阶段,超过14%属于中度老龄化。提升养老服务供给水平,正成为许多大城市在发展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县级市加入,怎么看?
截至2021年底,中国有392个县级市、1482个县城,其中县城总人口达到1.39亿人。随着县域经济蓬勃发展,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经济规模可观的县级市、县城。
《分县资料》显示,全国已有4个县级市的城区常住人口超100万人、成为Ⅱ型大城市,包括江苏省昆山市、福建省晋江市、浙江省慈溪市和义乌市,城区人口达141.43万人、101.25万人、106.19万人和118.42万人。
县级市进入名单,靠什么?
一是大量的流动人口。《分县资料》显示,进入大城市行列的4个县级市常住人口中户口登记地在省外的人口均超过70万人。产业集聚带来了可观的就业岗位,吸引大量外来人口务工、经商等,推动相关县级市人口规模快速扩张。二是较强的经济实力。海叔发现,上述4个县级市在2021年中国地区生产总值十强县中分别位列第一、第四、第六和第十,区域经济发展各有特色。
面对大城市“入场券”,更多县级市、县城“跃跃欲试”。更多城区人口较多的经济强县有望进入大城市行列。其中,浙江省瑞安市城区人口已达97.9万人,江苏省江阴市和常熟市分别为83.6万人、82.9万人,已接近Ⅱ型大城市门槛。
本期编辑:白天亮、聂传清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海叔聊经济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以上就是关于2020年人口普查是几月开始几月结束(2020年人口普查清查开始)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