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生活常识

济南的冬天主要内容(第2课《济南的冬天》练习)

今天关注常识网给各位分享济南的冬天主要内容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老舍济南的冬天主要内容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济南的冬天》的主要内容《济南...

今天关注常识网给各位分享济南的冬天主要内容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老舍济南的冬天主要内容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更多济南的冬天主要内容的这个问题,以及大家所关心的第2课《济南的冬天》练习的内容,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我们提供的精彩分享。

一分钟了解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主要内容

今天关注常识网给各位分享济南的冬天主要内容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老舍济南的冬天主要内容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济南的冬天》的主要内容

《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通过对济南冬天场景和特点的描述,写了济南的雪,山,城,水。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对济南这座城市的热爱之情,以及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生活情操。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老舍先生在英国讲学六年之久,英国的雾气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来到济南后,感受非常强烈,标题“济南的冬天”,点明地点,节令。告诉读者,它是不同于其它地方的冬天。

济南市,简称“济”,别称“泉城”,是山东省省会、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环渤海地区南翼的中心城市,山东省的政治、文化、教育、经济、交通和科技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山东半岛城市群和济南都市圈核心城市、新一线城市。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据老舍夫人胡絜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

该文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发表在《齐大月刊》欧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小说家,戏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出身寒苦,自幼丧父,北京师范学校毕业,早年任小学校长、劝学员。1924年赴英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中文,开始写作,连续在《小说月报》上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成为我国现代长篇小说奠基人之一。

参考资料:济南的冬天-关注常识网

济南的冬天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内容:主要讲了济南的冬天温情,天气好。济南的小山可爱,生动,美丽。表达了老舍对济南和济南的小山的赞美、热爱之情!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剧作家、小说家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最初发表于1931年4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老舍在英国讲学六年之久,英国的雾气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去了西南地区,因此来到被誉为“泉城”的山东省会济南后,感受非常强烈。标题“济南的冬天”,简洁阐明了地点,节令。老舍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课文济南的冬天的内容概括

《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通过对济南冬天场景和特点的描述,写了济南的雪、山、城、水,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对济南这座城市的热爱之情,及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生活情操。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老舍在英国讲学六年之久,英国的雾气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去了西南地区,因此来到被誉为“泉城”的山东省会济南后,感受非常强烈。标题“济南的冬天”,简洁阐明了地点,节令。

老舍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

扩展资料:

在《济南的冬天》一文中,修辞格的运用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质与量达到完美的统一。

全文共八百来字,六个自然段,仅二十多个句子,却整理出比拟、比喻、错综、双关等近二十种修辞格,很多不常用的辞格在文章中也大量使用,如转品、示现、迭现等。

作者以自身的独特感受,通过与北平、伦敦、热带对比,写济南的冬天既无风声、又无重雾、也无毒日的“奇迹”和“怪事”,突出强调“温晴”这一特点,进而赞誉济南是个“宝地”,在此,作者对济南的喜爱之情得。

济南的冬天的主要内容

《济南的冬天》主要内容:主要讲了济南的冬天温情、天气好。济南的小山可爱、生动、美丽。表达了老舍对济南和济南的小山的赞美、热爱之情。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剧作家、小说家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最初发表于1931年4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

名家点评

《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作者充分调动了读者的想象力,使《济南的冬天》具有绘画艺术的特色。同时,也可以说它是一篇成功的写景散文,它的写景艺术是值得后人学习与借鉴。——中国考试命题研究中心主任委员田昊明

在促膝而谈的氛围中,更显老舍先生的情真意切,一切尽在无言的回味中,无须大书特书热爱、喜爱等字。全篇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慢慢体会、细细品味,如撞钟已止而余音缭绕不绝,更有一番情韵在其中。——高密市书法家协会支部委员会书记李连鸿

这篇短文的叙述语调是平易朴实的,语言是凝炼而亲切的,用词是准确生动的。但是最重要的是结构。它似乎无结构,但是内容组合的又是这么自然、精巧、恰当。——浙江工商大学西湖学者、教授吴炫


济南的冬天主要内容拓展阅读

济南的冬天主要内容(第2课《济南的冬天》练习)

第2课《济南的冬天》练习

◆任务一:查阅资料,借助工具书,阅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1.查阅资料,了解济南。 2.查阅资料,补全作者信息。

老舍,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北京人,满族。作家。他是语言大师,被誉为 “________”。代表作品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3.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4.给下面加点字的注音。

济( )南 镶( ) 澄( )清 贮( )蓄

发髻( ) 水藻( ) 着( )落 看( )护

◆任务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济南的冬天天气的总特征是怎样的?(从文中寻找、勾画描绘济南的冬天天气的总特征的词语)

2.课文主要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两种景物?

3.课文按照怎样的结构写济南的冬天?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任务三:品读课文,领略山“光”

1.研读2—5段,说说这部分写了哪几种状态下的山?

2.不同状态下的山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

◆任务四:品读课文,欣赏水“色”

1.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任务五:体会情感,探究主旨

1.文中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作者为什么对济南的冬天如此钟情?

2.概括文章的主旨。

◆任务六:探究写法,体会表达美

1.文章开头作者用什么样的方法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2.文章篇末用“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作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用词很是讲究,请仔细阅读全文,完成下列各题。

(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

(3)找出文中的色彩词,并具体分析它的妙处。

4.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作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参考答案】

任务一:查阅资料,借助工具书,阅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1.查阅资料,了解济南。

2.查阅资料,补全作者信息。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他是语言大师,被誉为 “人民艺术家”。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3.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4.给下面加点字的注音。

济(jǐ)南 镶(xiānɡ) 澄(chénɡ)清 贮(zhù)蓄

发髻(jì) 水藻(zǎo) 着(zhuó)落 看(kān)护

zhe ]

1.表示动作的持续:他打~红旗在前面走。他们正谈~话呢。

2.表示状态的持续:大门敞~。茶几上放~一瓶花。

3.用在动词或表示程度的形容词后面,加强命令或嘱咐的语气:你听~。步子大~点儿。快~点儿写。手可要轻~点儿。

4.加在某些动词后面,使变成介词:顺~。沿~。朝~。照~。为~。

[ zhuó ]

1.穿(衣):穿~。吃~不尽。

2.接触;挨上:附~。~陆。不~边际。

3.使接触别的事物;使附着在别的物体上:~笔。~眼。~手。~色。~墨。不~痕迹。

4.着落:寻找无~。

5.公文用语,表示命令的口气:~即施行。

[ zháo ]

1.接触;挨上:上不~天,下不~地。

2.感受;受到:~风。~凉。

3.燃烧,也指灯发光(跟“灭”相对):炉子~得很旺。天黑了,路灯都~了。

4.用在动词后,表示已经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睡~了。打~了。猜~了。

5.入睡:一上床就~了。

[ zhāo ]

1.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叫一着:高~儿。支~儿。

2.同“招3”

4.放;搁进去:~点儿盐。

5.用于应答,表示同意:这话~哇!。~,咱们就这么办!

任务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温晴。

2.山——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水——绿萍;水藻;垂柳。

3.总——分——总。先总写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围绕山和水展开,写了阳光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照应开头。

任务三:品读课文,领略山“光”

济南冬天山的特点: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晴

山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城外的远山➝淡雅

任务:欣赏水“色”

济南冬天水的特点:

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暖

水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绿

垂柳还要再水里照个影儿呢➝清

任务五:体会情感,探究主旨

1.老舍先生为什么对济南的冬天如此钟情?

2.概括文章的主旨。

作者抓住济南地处北国而冬季气候“温情”的特点,描绘了济南的阳光、小雪、山水等,抒发了对济南特有的冬景的喜爱和赞美,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生活情操。

任务六:探究写法,体会表达美

1.文章开头作者用什么样的方法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示例:对比方法,用“异地之冬”和“济南冬天”对比。“异地”主要写了北平、伦敦、热带三个地方,分别介绍了它们多风、多雾、日光毒、响亮的特点;而济南冬天则无风声、响晴、无毒日,从而突出了它“温晴”的特点,是块宝地。

2.文章篇末用“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作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示例:强调冬天,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间里的济南的总体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3.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用词很是讲究,请仔细阅读全文,完成下列各题。

(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示例: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

示例: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和谐,有一字传神之效。

(3)找出文中的色彩词,并具体分析它的妙处。

示例:“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矮松与白雪相互映衬,在白雪的映衬下,矮松越发的青黑。“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白雪与蓝天相互映衬。“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草的暗黄色和雪的白色相映衬。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等。从视觉方面形象真切描绘出济南冬天的景物之美,让读者能更直观感受出济南冬天之美。

4.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作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示例: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1)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 如“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了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二、请你借鉴课文写法,就你家乡的冬天的风景写一个片段,注意抓住特点,不少于200字。

示例:天气新晴,料峭的严寒,抖落在黄昏里,仍然有沁骨的凉意。夕阳,挂在脱尽了叶子的梧桐树梢上,许是奔波了一整天的缘故,光线里已经没有了热力,却充满了梦幻的色彩。整个晒谷场上,黄澄澄、亮晶晶的,宛如撒上一层金沙似的。天空中每一个粒子都染上颜色,流动着,跳跃着,一眨眼间便有种种奇妙的变化。神秘的紫色、鲜明的橙色、华丽的金色,酡醉的红色……从夕阳的中心向四周荡漾开,幻化成一片绚丽的异彩。但是,每一种颜色都带着黄蒙蒙的底子,这种黄像秋叶一般冷艳,也像秋叶一般渲染着浓郁的落寞,整个宇宙都笼罩在这奇瑰的光之网里。


以上就是关于济南的冬天主要内容(第2课《济南的冬天》练习)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