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生活常识

世界最早的浑天仪(张衡发明的“漏水转浑天仪”有何意义?)

世界最早的浑天仪是什么样子?漏水转浑天仪简称浑天仪,为东汉科学家张衡于公元117年设计并制造的一件天文仪器,属水运浑象,是有明确历史记载的世界上第一架用水力发动...

世界最早的浑天仪

世界最早的浑天仪是什么样子?漏水转浑天仪简称浑天仪,为东汉科学家张衡于公元117年设计并制造的一件天文仪器,属水运浑象,是有明确历史记载的世界上第一架用水力发动的天文仪器。仪器通过转动机械,把浑象和漏壶结合起来,以漏壶流水控制浑象,使它与天球同步转动..,更多参考信息由小编为你整理了详细内容,欢迎浏览了解。

世界最早的浑天仪(张衡发明的“漏水转浑天仪”有何意义?)

浑天仪浑天仪

世界最早的浑天仪是什么样子?漏水转浑天仪简称浑天仪,为东汉科学家张衡于公元117年设计并制造的一件天文仪器,属水运浑象,是有明确历史记载的世界上第一架用水力发动的天文仪器。仪器通过转动机械,把浑象和漏壶结合起来,以漏壶流水控制浑象,使它与天球同步转动,以显示星空的周日视运动。漏水转浑天仪还有一个附属机构即瑞轮冥菜,由传动装置和浑象相连,实现机械日历功能。中国现存最早的浑天仪制造于明朝,陈列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下面就跟关注常识网一起具体看看世界最早的浑天仪等相关内容。

学术背景

在汉代以前,中国的宇宙理论,大体分为三种,分别是盖天说、宣夜说和浑天说。浑天说从汉代开始以后的千余年中长期广泛流行,支配着历代的天文观测和历法的指定。浑天说认为地在天之中,天似蛋壳、地似蛋黄,日月星辰附着在天壳之上,随天周日旋转。为了演说浑象并观测天体方位,西汉耿寿昌发明了浑天仪。

张衡在其著作《浑天仪注》中对“浑天说”作出解释:天球像一个鸡蛋,就像弩弓上的弹丸一样圆;而地就像鸡蛋黄,独处在蛋的中央。天大而地小,天球内的下部有水。天靠气支撑着,地则浮在水面上。

构造原理

漏水转浑天仪用一个直径四尺多的铜球,球上刻有二十八宿、中外星官以及黄赤道、南北极、二十四节气、恒显圈、恒隐圈等,成一浑象,再用一套转动机械,把浑象和漏壶结合起来。以漏壶流水控制浑象,使它与天球同步转动,以显示星空的周日视运动,如恒星的出没和中天等。它还有一个附属机构即瑞轮冥菜,是一种机械日历,由传动装置和浑象相连,从每月初一起,每天生一叶片;月半后每天落一叶片。

影响意义

漏水转浑天仪完整的演示浑天说思想。漏水转浑天仪所用的两级漏壶是现今所知最早的关于两级漏壶的记载。漏水转浑天仪对中国后来的天文仪器影响很大,唐宋以来就在它的基础上发展出更复杂更完善的天象表演仪器和天文钟。远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时候,中国古人就可以造出这样复杂的仪器是很值得自豪的。但是,这套复杂的传动系统因为年代久远没有能够流传下来。

文化传承

2014年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利用漏水转浑天仪引燃圣火。2014年8月17日晚,一个巨型天文望远镜与巨大的浑天仪遥遥相对。最后一棒火炬手、江苏籍运动员陈若琳用手中的火炬引燃浑天仪,瞬间,火星四溅,层层点燃的火焰在浑天仪顶端如流星般飞向主火炬台,青奥会圣火熊熊点燃。


【世界最早的浑天仪(张衡发明的“漏水转浑天仪”有何意义?)】世界最早的浑天仪是什么样子?漏水转浑天仪简称浑天仪,为东汉科学家张衡于公元117年设计并制造的一件天文仪器,属水运浑象,是有明确历史记载的世界上第一架用水力发动,更多《浑天仪》请参考更多的百度知识问答。

张衡发明的“漏水转浑天仪”有何意义?

答:张衡发明了第一架由水力推动齿轮运转的浑象,能自动演示星体的升起、落下,并配有漏壶作为定时器,叫“漏水转浑天仪”,即水运浑象。只要将张衡的水运浑象放在屋子里,就可以知道外面的天象,在白天也可以知道什么星到了南中天。 水运浑象在当时确...详细

漏水转浑天仪是由谁发明创造的?

答:浑象的球面绘有赤道,按照实际观测的结果,把天空的星体标在球面对应的位置上。 后来张衡发明了第一架由水力推动齿轮运转的浑象,能自动演示星体的升起、落下,并配有漏壶作为定时器,叫“漏水转浑天仪”,即水运浑象。只要将张衡的水运浑象放在屋...,详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