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闰二月算农历三月吗(闰二月有什么说法)
说到闰年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毕竟每隔一年大家都会经历一次,这不眼下2022年就要过去了,由于2023年的闰月在二月份,所以2023年闰二月算农历三月吗成了很多友...
2023年闰二月算农历三月吗
说到闰年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毕竟每隔一年大家都会经历一次,这不眼下2022年就要过去了,由于2023年的闰月在二月份,所以2023年闰二月算农历三月吗成了很多友友关注的,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看看闰二月有什么说法。
2023年闰二月算农历三月吗
不算。
2023年是闰二月,今年农历的天数一共有384天,公历年是平年,一共有365天。闰二月不算农历三月。闰月是一种特殊的历法名词,因为农历年的时间计算和回归年的时间有误差,所以要通过置闰月的方法来弥补误差。农历是我国的传统历法,所采取的传统农历是一种以阴历为基础,同时又融合阳历成分而形成的历法,即为阴阳合历。阳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为一回归年而制定的。阴历则以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而制定,根据月相把日期和月份确定下来。
闰二月有什么说法
公元2023年,在农历和公历之中是不同的,因为公历平年,共365天,53周。农历癸卯年(兔年),闰二月,共384天。由于2023年闰二月,所以在农历2023年里有2个立春,故称这一年为双春年。农历一年内出现两个二月,第二个二月为闰二月。春节、龙头节最早,上巳节最晚的年份通常闰二月。闰二月出现频率仅次于闰三月,在21世纪前后频率中等,一般每隔19年(如2004年、2023年)出现一次。此后闰二月频率逐渐下降成为罕见闰月,25~28世纪中每世纪各出现一次,29~30世纪、36~38世纪、40~44世纪没有闰二月。
闰二月有什么民间说法
1、送父母闰月鞋
民间有“闰月鞋,闰月穿,闰月老人活一千”的说法。部分地区民俗中,逢闰年闰月,孩子要给父母买双鞋,以报哺育之恩,祈求父母身体健康、平安。有的地区则是逢闰月年,出嫁的女儿要给母亲买鞋,祝愿父母福寿延年。
2、妇女喝闰月茶
在武夷山地区,闰月有喝茶的风俗,而且主要是妇女喝茶,男人不能参加,只有女性才有资格入席。设宴喝茶由村里农家妇女轮流作东,并邀请近村来的女客入席。茶宴上以茶代酒,可起到融洽情感,增进邻里和睦的作用。
3、忌迁坟安葬
在部分地区,逢闰年闰月有忌迁坟的习俗,说闰月是多出来的一个月,这个月里鬼门关不开,闰月去世的人要搁到下个月再安葬。而且迁坟更是如此,本月根本无法安葬先人,自然也不能迁坟了。
2023年闰二月算农历三月吗拓展阅读
2023双春年遇上闰二月,俗语“双春闰二月,春寒逢秋旱”,啥意思
闰月,是为了协调阴历年与阳历年之间的天数,通过“置闰法”进行调整,使两者年总天数相适应。“双春年”指的是按照阴历来说,一年之中有2个立春节气的年份。如果两者遇到了一起,有什么说法呢?
2023年是癸卯兔年,按照“置闰法”来说,当年是闰二月。再结合二十四节气,2023年还是“双春年”,也就是说,2023年属于双春年遇上闰二月,按照农村老话说“双春闰二月,春寒逢秋旱”,春天寒冷,秋天干旱,从农业种植角度来说,并不是好天气,农民朋友害怕担忧,会是“荒年”吗?
本篇内容,笔者关于上述问题,详细说说闰月、双春年,以及是否对农业方面有影响,2023年到底是不是“荒年”,大家看完后就有答案了。
2023年闰二月的由来,是二月份过完之后,正常情况下,下一个月中,应该包含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而2023年,二月份过完之后,下一个月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按照历法来说,当月没有“中气”的月份,就是上一个月份的闰月,所以,2023年是闰二月。
这里要解释什么是“节气”和“中气”,按照以前的说法,二十四节气其实要分为“节气”和“中气”,单数的节气称为“节气”,双数的节气称为“中气”,比如第一个节气是立春,第二个节气是雨水,后面是惊蛰、春分等,立春和惊蛰属于第一、第三等单数节气,也就是“节气”,而雨水、春分属于是第二个和第四个节气,则被称为“中气”,后续的节气以此类推。
2023年“双春年”的由来就很好解释了,查看一年之中立春当天农历的日子即可,通过查看日历得知,2023年阴历正月十四是2023年的立春节气,而2023年农历腊月二十五也是立春节气,只不过是2024年的立春。根据阴历时间来说,等于一年之中有2个立春节气,所以,被称为“双春年”。和其相反的则是“无春年”,也就是没有立春的年份。
看到这,相信大家对于2023年双春年遇上闰二月,有了一定的了解。这里再和大家说一些小知识,上一次出现闰二月的年份是2004年,间隔19年之后,也就是2023年再次迎来闰二月。而下一次闰二月的年份则是2042年,也是间隔19年。但是,再下一次出现闰二月的年份就要等到2099年了。
而“双春年”的年份,相对比较频繁一些,前10年来说,2012年、2014年、2017年、2020年都是“双春年”,接下来就是2023年、2025年、2028年、2031年等。
- “双春闰二月,春寒逢秋旱”
民间流传着“双春闰二月,春寒逢秋旱”这样一句农谚,关于闰二月和双春年,从字面意思解释,如果是双春年加上闰二月的年份,那么当年会出现春天比较寒冷,秋天比较干旱的情况。
从认知上来说,春天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温度逐渐回暖,万物复苏,如果春天比较寒冷,不符合大自然的常理,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大家常说的“倒春寒”,就属于春季出现的一种低温天气现象。从农业种植方面来说,给农业生产会带来一定的危害。
比如,小麦正处于返青拔节期,如果温度过低,延迟小麦的返青、拔节时间,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小麦发生冻害,进而影响后续的扬花、灌浆等,造成秕粒增多、千粒重下降,最终形成减产,这就是农民朋友害怕担忧的事情。
而秋天则是夏播作物生长的关键期,需要充足的水分来保持正常生长,如果遇到长时间的干旱天气,也会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
以夏播玉米来说,整个秋季占据了玉米绝大部分的生育期,如果长时间干旱缺水,玉米长势矮小,容易倒伏,玉米棒缺粒多,减产也属于正常现象。如果去灌溉浇水,一方面会增加种植成本,另外一方面,等到玉米生长中后期,玉米植株长势高,浇水不方便,很少有农户再去浇水。
因此,如果按照“双春闰二月,春寒逢秋旱”的说法,明年(2023年)庄稼的长势不会很好,属于“荒年”的范畴。
但是,闰月、双春年等说法,都是属于人为设置的,比如闰月是为了协调阴历年与阳历年之间的一种方法,“双春年”则属于民间人为的一种说法。而当年天气是否寒冷?降雨是否充足?会不会出现干旱?则是自然现象,他们之间并没有联系。
再加上随着这么多年气候的变化,民间以前的说法,有些也不适用于如今的社会了。至于庄稼是否高产,还要看农户们从种到收一系列的管理,笔者希望明年是“丰年”,而不是“荒年”,农民朋友都能获得大丰收。
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以上就是关于2023年闰二月算农历三月吗(闰二月有什么说法)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