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生活常识

什么是皇帝的御门听政(甄嬛传:皇上御门听政,年羹尧被参,清朝上朝原来不在室内吗)

在明朝,常朝和御门听政是同时进行的都在现在紫禁城的太和门(明代称为奉天门)。每逢皇帝听政午门上先击鼓,文武百官在午门外列队等候,待鸣钟后,百官按照文东武西的规定...

在明朝,常朝和御门听政是同时进行的都在现在紫禁城的太和门(明代称为奉天门)。每逢皇帝听政午门上先击鼓,文武百官在午门外列...更多什么是皇帝的御门听政的这个问题,以及大家所关心的甄嬛传:皇上御门听政,年羹尧被参,清朝上朝原来不在室内吗的内容,我们小编一一为大家详细解答,欢迎浏览。

什么是皇帝的御门听政(甄嬛传:皇上御门听政,年羹尧被参,清朝上朝原来不在室内吗)

什么是皇帝的御门听政

在明朝,常朝和御门听政是同时进行的都在现在紫禁城的太和门(明代称为奉天门)。每逢皇帝听政午门上先击鼓,文武百官在午门外列队等候,待鸣钟后,百官按照文东武西的规定依次进入左右掖门,过金水桥到太和门前,根据品级标牌东西站立。皇帝来到时,要升宝座,鸣鞭,百官一跪三叩头朝拜,然后就是各衙门依次向皇帝奏事。如果有机密的事,还要到皇帝面前细奏。奏事完毕,御史纠举礼仪,鸣鞭,皇帝回宫,百官依序退出。在皇帝御门听政时,不许喧哗、耳语、咳嗽、吐痰、随意走动等有悖礼仪的事情出现,奏事要绕道班尾到皇帝面前跪奏,遇违反者,御史就立即纠举,并请皇帝予以发落惩处。明朝初年,皇帝御门听政是经常性的政务,景泰年间还规定举行午朝。但嘉靖以后,朝事废弛,到万历年间甚至出现了皇帝长久不临朝,大臣们找不到自己站立的位置并因此而争吵的怪事。到了清代,基本是延续明代的制度,但把常朝改在太和殿,御门听政放在乾清门。清代御门听政的基本程序是,等到奏章积存到一定数量后,皇帝传旨选择日期举行御门听政,内阁通知各衙门准备奏折。御门听政时,乾清门正中设皇帝宝座、摆黄案、置屏风,地上铺供跪奏用的毡垫。各部院的奏事大臣先在朝房汇集,在中左门等候,由侍卫传旨后百官按顺序进入站立在乾清门前两侧,这时皇帝才乘轿来到乾清门升座,负责起居注的官员也在乾清门西柱下站立。要奏事的官员手拿已写好的奏疏,面向皇帝跪着奏陈,奏完后将奏疏放在案上,再退回自己的位置候旨,每奏一事,皇帝即降一旨,奏完后百官分别退下,皇帝回宫。在皇帝外出巡游期间,一般是在住跸地御门听政。在清代,御门听政最勤的是康熙皇帝,几乎每天举行。清朝很多重大事件的决策都是在御门听政时做出的,清代皇帝也非常重视御门听政,并且往往利用这个机会对群臣施以恩惠。同时,清朝的御门听政也是很严格的,认为这是典礼关的大事,甚至对迟到的官员,都要进行降职或罚俸的处罚。


什么是皇帝的御门听政拓展阅读

什么是皇帝的御门听政(甄嬛传:皇上御门听政,年羹尧被参,清朝上朝原来不在室内吗)

甄嬛传:皇上御门听政,年羹尧被参,清朝上朝原来不在室内吗

文|少年常乐游

《甄嬛传》有一集演到,皇后头风发作,但是太医院晚上无人值守,原因是太医都被年羹尧掳走治疗他媳妇去了。

而那时年羹尧恃宠而骄,权倾朝野,皇上经常忍让。(虽然后来甄嬛发现这是皇后下的一个套)

第二天立马就有人参本了,说年羹尧为了一己私利使得国母遍寻太医而不得,应该受重罚。

什么是皇帝的御门听政(甄嬛传:皇上御门听政,年羹尧被参,清朝上朝原来不在室内吗)

不过我今天不想讲这件事,而是想讲一讲清朝皇帝上朝这件事。

你们有没有发现,在《甄嬛传》中,皇上不像我们常看到的电视剧里那样每日上朝,太监也不会在旁边喊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那是因为清朝皇帝处理政务的上朝分为两种。

一种是皇帝召见军机大臣等高官的朝会,参加人数较少,地点在养心殿。

什么是皇帝的御门听政(甄嬛传:皇上御门听政,年羹尧被参,清朝上朝原来不在室内吗)

没错,就是皇上与甄嬛常常各种诗词歌赋,政务讨论的地方,也是嫔妃被抬去侍寝的那个地方。

什么是皇帝的御门听政(甄嬛传:皇上御门听政,年羹尧被参,清朝上朝原来不在室内吗)

另一种就是我们要说的“御门听政”,参加人数较多,地点在乾清门。年羹尧被参本这天,就是在御门听政。

而清朝皇帝御门听政选在室外也有一些特殊的意义:皇帝身为天子,因为承天命治百姓,所以在与大臣们商议军国大事的时候要露天举行,以便上达天听。

什么是皇帝的御门听政(甄嬛传:皇上御门听政,年羹尧被参,清朝上朝原来不在室内吗)

乾清门是紫禁城正中的地方。这也意味着在此门之前为国,也就是外朝;在此门之后为家,即皇帝的后宫。由于康熙皇帝将“御门听政”的地址选在了乾清门,从此它的意义就不仅仅是一道门,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舞台。

我们常听说的“早朝”其实是小说家虚构的,清代并没有固定专设的“早朝”。而“御门听政”,多少有些“早朝”的意思,但也绝不是天天都要上的。

不过御门听政的制度在清朝前期运用的还是非常频繁的,尤其是康熙时期。康熙勤勉,一日不“御门听政”就觉得不舒服甚至不安。

这可害苦了大臣们,康熙皇帝规定“御门听政”春夏于卯正一刻(早上6:15),秋冬于辰初一刻(早上7:15)就得开始等候上朝。百官们在听政开始时,还得遵守规矩,比如不得交头接耳,还不得大声咳嗽和喧哗来扰乱纪律,违者会进行重罚。

什么是皇帝的御门听政(甄嬛传:皇上御门听政,年羹尧被参,清朝上朝原来不在室内吗)

皇帝虽然勤勉态度可嘉,但毕竟皇宫是你家,你还近点。可大臣们就不一样了,半夜就得起床赶往宫里,再加上古代交通还不方便,路上可能还会遇到点突发情况什么的,所以就得更早。

而且大臣们也不都是年轻气盛的小伙子,还有一些老人家,每天熬夜起床赶去上朝,回来还得出来事务,真真是有苦说不出。

所以在“御门听政”这件事上,大臣们几乎都站在了统一战线上,那就是以各种理由请求皇帝放宽御门听政的时间。

由于大臣们屡屡上书参奏,康熙也只能无奈地一次一次让步,最终定为每次上朝的时候,如果遇到天气不好,比如大雨大雪,或是酷暑严寒,但又没有什么需要奏请的事,那么那天就不必听政了。并且上朝的时间也推后了许多。

什么是皇帝的御门听政(甄嬛传:皇上御门听政,年羹尧被参,清朝上朝原来不在室内吗)

另外,对岁数大的大臣们也放宽了限度,比如年逾六十岁的大臣不必每天都来,可以间隔三两天到乾清门前启奏一次。

不过对于康熙这个自律狂人来说,却极度不舒坦,即便下了命令宽松了听政,但他内心里还是怕自己若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会懈怠,所以还会坚持日日听政,直到晚年身体实在撑不住了,才降低了听政频率,但是依旧尽量三五天就去一次。

从“御门听政”的制度,我们可以看到康熙时期勤政的一个侧影。

什么是皇帝的御门听政(甄嬛传:皇上御门听政,年羹尧被参,清朝上朝原来不在室内吗)

“御门听政”在康熙年间最盛,后来雍正年间设置了军机处,每天早上在养心殿西暖阁,军机大臣会向皇上奏事,若是有重大事项需要扩大范围商讨,也多传旨在养心殿进行朝会议事。

由于康熙、乾隆之后的帝王逐渐疏懒惫惰,再加上军机、部院轮值制度的设立使御门听政必要性大大降低,所以“御门听政"到咸丰年间也就废止了。

甄嬛传里对于“御门听政”的情形,也算是比较还原了。

什么是皇帝的御门听政(甄嬛传:皇上御门听政,年羹尧被参,清朝上朝原来不在室内吗)

欢迎关注我@少年常乐游,从影视入手,讲些有趣的文化。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皇帝的御门听政(甄嬛传:皇上御门听政,年羹尧被参,清朝上朝原来不在室内吗)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