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科普知识

知府大人相当于现在什么官(道员正四品,知府从四品,那么他们是不是上下级关系呢?)

知府相当于一个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兼市长。知府,官名,别称太守、府尊等,明代官制正四品,清代官制从四品。唐代时已有相近的权变做法;宋代时称“知某府事”;元朝废府设路...

知府相当于一个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兼市长。知府,官名,别称太守、府尊等,明代官制正四品,清代官制从四品。唐代时已有相近的权变...更多知府大人相当于现在什么官的这个问题,以及大家所关心的道员正四品,知府从四品,那么他们是不是上下级关系呢?的内容,欢迎大家继续分享关注常识网。

知府大人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知府相当于一个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兼市长。知府,官名,别称太守、府尊等,明代官制正四品,清代官制从四品。唐代时已有相近的权变做法;宋代时称“知某府事”;元朝废府设路,只在散府设有“知府”的官职;明代正式把官职名改为知府;清代沿袭明制,官职变化不大;辛亥革命后,撤销府一级行政区,知府遂废。“知府”作为封建王朝中一项重要官职,自唐代设置起,一直被沿用至清代。知府掌一府之政,总领各属县,凡宣布国家政策、治理百姓,审决讼案,稽察奸宄,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其职责。可通过荐举、外放、论俸截取或推升等方式选任;可升迁为道员、盐运使等。渊源背景中国地方行政区划以府命名,始于唐代,“隋以前,未有府之名。其以京都称府者,自唐始。”唐代的府分三种:都督府、京都府与都护府。都督府为军区性质,都护府为少数民族区最高行政机构,此二者与后世的府无因缘关系,惟有“京府”,可视作后世府之源。唐代“京府"由皇帝所在及曾驻地之州升格而来。府的长官牧、尹并置或只置府尹,实际政务由府尹主持。府尹从三品,掌宣教化,岁行属县,观风俗,录囚徒,恤孤寡,为地方“道”之下、“县”之上的中级行政官。由此可见,尽管府尹品级高于后世之知府,然其职掌基本相同。出身出任知府之官,以正途出身为多。中国台湾学者李国祁等对70府4935名知府统计,正途占绝对优势,而正途中,又以进士为多,其次是举人。“清代规定,各省首府的知府,原则上要由正途出身。违例保送非正途,如所保者犯有贪酷劣迹,一经发觉,即将原保上司,降三级调用(私罪),其所以如此,乃因首府知府为一省头面人物,既要接受督抚之直接督派,又要应接四面八方的人事,故人选要求较严。清朝知府大人相当于现在什么官清朝知府大人相当于现在的市长兼市委书记。知府,官名,别称太守、府尊等,明代官制正四品,清代官制从四品。唐代时已有相近的权变做法;宋代时称“知某府事”;元朝废府设路,只在散府设有“知府”的官职。明代正式把官职名改为知府;清代沿袭明制,官职变化不大;辛亥革命后,撤销府一级行政区,知府遂废。知府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凡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稽察奸宄,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其职责。

知府大人相当于现在什么官拓展阅读

知府大人相当于现在什么官(道员正四品,知府从四品,那么他们是不是上下级关系呢?)

道员正四品,知府从四品,那么他们是不是上下级关系呢?

清代的地方行政区划自高而低,分为省、道、府、州、县五级,因“厅”的设立并不常见,在此略过。相信大多数读者都知道,“道”的级别要略高与“府”,不过,道和府其实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上下级关系,有的地方是,有的地方却不是。而且,不少读者对“道”的概念也不是十分清楚,所以本文来讲一讲道和府。

知府大人相当于现在什么官(道员正四品,知府从四品,那么他们是不是上下级关系呢?)

先来说说道

道的设立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景泰时期,当时将道分为守道和巡道。所谓的“守道”,是指由布政使司衙门派出,驻守某一地方者;所谓的“巡道”,是由按察司衙门派出巡查某一地方者。

明代道从从属关系上来讲,属于布政使和按察使的属官,守道和巡道所管辖的范围也不是很明确,有的只辖一个府,有的辖三、四个府。此外,道也有不管辖某一区域者,如粮储道、盐法道、管河道、驿传道等,这些都是专职道员,就和现在的农业厅、水利厅等类似。

清代沿袭明制,在各省设分守、分巡道,按照《光绪会典》的记载,全国设分守道20员,分巡道72员,外加专管关税道,即天津海关道1员,共计93员。

知府大人相当于现在什么官(道员正四品,知府从四品,那么他们是不是上下级关系呢?)

清初时期,分守、分巡道都是藩、臬二司派出的临时性差遣,并不是正式的官职,其性质就像是皇帝派出的钦差大臣一样,其品级照原官而定。如京堂等官补授之道员,则系参政衔,为从三品;由知府补授者为正四品;由各部郎中、员外郎补授者为正五品。

到了乾隆十八年(1753)后形成定制,将道员的品级定为正四品,而且将道员定为实官不再是差遣性质。此后,道员在行政分工上也更为明确。

分守道管理地方收纳钱粮诸事,分巡道则管理刑名诉讼诸事。此外,部分道员还额外加兵备衔,此类道员皆可节制所辖境内之都司、守备、千总、把总等武职,成为该辖区最高的文武长官。

再者,各道员还肩负监察地方府、州、县之责,因而有“监司”之称。道本是地方的中级官员,在乾隆以前并没有单独向皇帝上奏的权力,但自乾隆四十一年(1776)以后,皇帝赋予了其单独上奏权,而知府是没有这个权力的。

知府大人相当于现在什么官(道员正四品,知府从四品,那么他们是不是上下级关系呢?)

清代的道员和明代一样,有些也是专职的,如河道、盐法、粮储、屯田等等,这类道员只管某一领域,相对其他道而言,基本上没有监察地方的权力。

再来说一说府

清代沿袭明制,各省下分设府,为承上启下之行政机构,府和现在的地级市同级。清代的府按照《光绪会典》的记载,共有185个,到了宣统朝时,因黑龙江、吉林、奉天建省,又增加到215个。

府的最高长官为知府,负责一府的行政事务,清初时期其品级为正四品,乾隆十八年后因道员定为正四品,遂降知府为从四品。

知府大人相当于现在什么官(道员正四品,知府从四品,那么他们是不是上下级关系呢?)

清代的知府虽然品级是一样的,但又分为几个等级,其标准是按照地方繁、难、疲、冲四字分定,对应产生了最要缺、要缺、中缺、简缺四等。按清制,最要缺、要缺的知府由皇帝钦定人选,中缺、简缺则归吏部铨选。

实际上,属于最要缺、要缺的知府往往更容易得到提升,更受朝廷的重视。知府和道员虽同属地方中级官员,但相比于道员,知府的事务更为繁杂,不仅要治理百姓,审决讼案,还要管理钱粮和考核属吏。

知府和道员从名义上来讲是上下级关系,但大多数情况下知府是直接向督抚负责的。比如一些重要刑案,由下属知县报呈知府后,知府拟定自己的意见而直接转交按察使或督抚,而不必经过道员。

不过有些道员权力较大,如江宁苏松太仓道,驻上海,带兵备衔,兼管水利、渔业、关务。那么凡是涉及这些方面的事务,江宁知府、松江知府就得受其节制,需先上报道台衙门后方能呈送督抚。

知府大人相当于现在什么官(道员正四品,知府从四品,那么他们是不是上下级关系呢?)

从清代晋升的程度来看,知府按例也是升各省道员或盐运使。也就是说,从制度设计这个角度而言,道员又是知府的顶头上司,具有明显的从属关系。


以上就是关于知府大人相当于现在什么官(道员正四品,知府从四品,那么他们是不是上下级关系呢?)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