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背景是什么(中共一大召开的背景)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背景是什么?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中国工业最集中的城市—一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无产阶...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背景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背景是什么?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中国工业最集中的城市—一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党的一大召开的历史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里,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和剥削的中国人民,从1840年以来,从未间断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这种斗争虽然使帝国主义不能完全吞并中国,但中国人民付出了一笔又一笔血的代价,却始终没有摆脱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中国近代历史证明,无论农民革命,还是资产阶级革命,都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这样,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就不能不由更先进的阶级——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来承担。
二是国际的有利条件。党的一大召开时,苏俄劳动人民不仅摆脱了受奴役被压迫的困境,而且成了社会的主人。这充分证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是无产阶级、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光明道路。
马克思列宁主义迅速而广泛地传入中国,使中国人民的思想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欧洲一些国家的人民纷纷起来和统治阶级进行坚决的斗争,有的还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党的一大就是在这种有利的国际条件下召开的,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武器为指导,以列宁的党(布尔什维克)为榜样建立起中国共产党。
三是国内的可能条件。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从马克思列宁主义那里找到精神武器;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又迫切需要从工人运动中找到物质力量。这样,五四运动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日益紧密地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产生的条件就日渐成熟。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背景是什么拓展阅读
中共一大召开的背景
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中国的先进分子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把它与中国正在发展的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他们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讲解革命道理,组织工人进行斗争。在这个基础上,各地先后成立了一些党的早期组织,这些地方分别是上海、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济南。此外,旅居日本和法国的中国共产主义者也成立了这样的组织。这些组织当时叫法不一,有的叫共产党,有的则称共产党小组或支部,由于它们性质相同,因此,后来统称它们为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后,积极开展工作,推动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样,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已经成熟。
1921年6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通知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派代表到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次全国代表大会。7月下旬,除旅法小组因路途遥远未能派代表外,其他各地代表陆续抵达上海。由于当时革命活动处于秘密状态,所以,参加会议的外地代表,统一安排居住在以北京大学暑假旅行团的名义临时租借的私立博文女校内。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称望志路106号,现改兴业路76号)召开。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2人。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其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背景是什么(中共一大召开的背景)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