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运时期疫情防控会更严吗(春运是否有可能导致新一轮的疫情高峰?元旦、春节出行这些方面应该注意)
春运是一年之中人流量最大的一次活动,几乎全国一大半的人都会乘坐各种交通工具回家过年,尤其是外出工作的人,全年在外务工,就等着春节回家跟家人团聚待几天。由于202...
2021春运:多项防疫举措保障旅客安全出行|今日环球
2021年春运时期疫情防控会更严吗
春运是一年之中人流量最大的一次活动,几乎全国一大半的人都会乘坐各种交通工具回家过年,尤其是外出工作的人,全年在外务工,就等着春节回家跟家人团聚待几天。由于2020年出现新冠疫情,故今年比较特殊,由于疫情没有结束,春运会大大增加防疫难度。那么2021年春运时期疫情防控会严吗?下面就和关注常识网一起具体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什么是春运?
2、2021年春运时期疫情防控会严吗
3、春运期间怎么防疫
4、节假日期间防疫工作
什么是春运?
春运,即春节运输,是中国在农历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大规模的高交通运输压力的现象。以春节为中心,共40天左右,每年农历腊月十五到次年正月廿五。由国家发改委统一发布,交通运输部、民航局按此进行专门运输安排的全国性交通运输高峰叫做春运。一般意义上的春运,是指中国大陆的城际交通,不包括中国大陆与香港、澳门和台湾之间的交通以及国际交通。
“春运”一词最早出现于1980年的《人民日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人员流动限制的放宽,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乡外出务工、求学。诸多人群集中在春节期间返乡,形成了堪称“全球罕见的人口流动”的春运。
2021年春运时期疫情防控会严吗
相对而言,可能会更严格一点。
春节期间是否会采取更严厉的防控措施增加流动性?对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学家吴尊友表示,全球疫情日趋严重,我国一些零星病例也是正常防控中的常见现象,要完全避免是非常困难的。11个月来,我国总结出一套能及时发现疫情、第一时间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的防控措施。虽然春节期间人流大,但只要人群中没有感染者,就不会有大的疫情。综上所述,要做到科学防控、精准落实、集中力量、突出重点。
随着冬季的来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北半球的流行速度加快。截至目前,全球共有5890多万人感染,近30天来,全球每天新确诊病例超过50万例。近30天来,我国新增确诊病例98例,是前30天的7.5倍。多数病例来源于聚集性疫情,疫情传播呈现“从物质到人”和“从人到人”的特点;
无直接食用冷链食品引起新的冠状病毒感染;近期,进口冷链食品核酸阳性检出率明显提高,波及更多省份,涉及产品从海产品。
春运期间怎么防疫
1、公路运输
一是做好运输车辆、车站的消毒、通风、卫生工作。
二是加强对进出客运站旅客的温度检测。如超过37.3度,应尽快转到卫生部门。
三是控制运输车辆的上座率,为旅客提供坐散空间。同时在运输车辆尾部预留一部分空间,作为紧急情况下的临时隔离区,避免交叉感染。
四是要做好旅客信息登记和追溯工作,确保一旦在运输工具上发现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尽快发现其他旅客。
五是加强途中和事后的防疫工作。如旅客在运输途中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到车厢后部急救区进行临时隔离,并尽快将旅客送至检查站。
六是加强对一线员工的防护物资保障。
2、铁路运输
一是加强售票源头控制。
旅客列车座位率控制在50%左右,同时实行分散售票。取午餐盒,避免旅客在车厢内走动。为防疫控制预留必要的座位空间。一旦疫情需要隔离,就可以有单独的防控空间。
二是严格车站和列车的温度检测。
目前,全国已有2337个客运站开展了站内外温度检测。加强列车运行中测温的抽检,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前站卫生部门移交。严格执行车站、列车通风、消毒、卫生等防治措施。途中加强普通列车通风,空调列车新风量设为最大档位。对客流较大的车站和客流密集的场所,要增加清洗消毒频次,对到发列车进行全面消毒。同时,加强服务旅客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
三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畅通。
节假日期间防疫工作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家吴尊友:随着元旦和春节的到来,会有大量的人员流动。但很显然,只要流动人口中没有新的冠状病毒感染者,就不会有大规模传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检测无症状传染病的关键危险因素。在高危人群中定期检测核酸和检测可能接触新冠状病毒的新人群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行业内,特别是从事冷链商品进口和任何进口国际商品的企业,都应该定期进行核酸检测,并及时与社会共享检测结果。人事管理已成为今冬明春能否过冬的重要防控措施。
拓展阅读
春运是否有可能导致新一轮的疫情高峰?元旦、春节出行这些方面应该注意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徐诗瑜)2023年1月8日起,新冠感染将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对于接下来即将到来的元旦、春节,市民们在出行时应该注意什么?春运是否有可能导致新一轮的疫情高峰,我们有什么可以提前准备的吗?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了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胡国清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主任魏晟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教授,对于公众关心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解答。
12月24日,市民在北京市朝阳区蓝色港湾购物中心购物休闲。新华社记者鞠焕宗 摄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对于即将到来的元旦、春节,广大市民如何安全出行?已经转阴恢复的市民和暂未感染的市民是否需要错峰出行呢?
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胡国清:对于感染过且已恢复的市民来说,感染刺激机体产生了一定强度的免疫力,且此免疫力将持续数月才会出现下降。对于此部分公众而言,不用过度担心二次感染,需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心态、日常饮食、睡眠和卫生习惯(如:外出戴口罩、回家后先洗手),尽量避免从事强度过大的劳动或锻炼。暂未感染的市民也不用紧张,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提升个人免疫力仍是大家主动应对感染的重要策略。如有条件,该人群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接种第四针加强疫苗。此外,公众可在家里适当备一点应对常见感冒症状的常备药,以备紧急使用。对于患有基础病、身体免疫力相对较低的极少数公众来说,应尽量避免人群扎堆,少聚集,不宜让身体过度疲劳。如要出行,此部分人群可考虑错峰出行。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主任魏晟:广大市民仍需要做到戴口罩、勤洗手、少扎堆,公共场所仍然需要贯彻执行“口罩令”。目前不仅有奥密克戎,也是流感的活跃期,错峰出行并不现实,主要是保持个人的防护措施,注意防护,避免感染。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出行时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如规范佩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养成“一米线”好习惯,就餐时拉开间距,使用公筷公勺;从外面回到家里先洗手、通风。已经转阴恢复的市民和仍未感染的市民不需要错峰出行,未感染的市民更需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可以在出行前补种一次疫苗。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目前,南北方毒株是否有明显差异?
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胡国清:目前暂无权威研究数据证明南北方毒株存在哪些生物学属性差异。社会公众对南北方毒株差异的判断,主要是个别公众结合自身、朋友或家人感染症状的个人判断,这些判断不能代替严格的科学证据。无论是新冠,还是流感,很多感染者都会出现一些症状。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在所有有症状感染者当中,症状相对较轻的患者仍占绝大多数。但由于当前社会公众对新冠感染非常重视,不少公民可能会放大对新冠感染者后自身症状严重程度的判断。目前存在两种极端的认知,一种极少数公民放大新冠的感染症状。对于青壮年来说,一些症状被放大了,很容易在社会上引起公众的集体性焦虑。另一种错误做法则是硬抗,比方说忽视了持续高热对感染者身体的危害,坚持自我医疗,甚至同时服用多种同类药物。建议公众在用药之前咨询一下周围的医生、药师等专业人员,切忌仅凭个人感觉乱服药。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主任魏晟:从病毒学的角度来看,目前南北方流行的毒株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异。但南北方气温相差较大,流感的流行强度存在一定差异,目前除了奥密克戎,也可能有叠加流感合并感染的情况。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在国内,从患者反映的上呼吸道和全身其他症状来看,北方和南方似有一些差异。但尚未见系统的研究报道,更多只是停留在个人感受层面。目前的研究尚未发现奥密克戎株致病性存在差异的线索。因此,这种个人体验的差异可能更多的是受气候、温度、湿度的影响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导致。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春运是否可能造成二次感染?春运是否可能导致感染高峰?各地公共卫生机构及市民应该如何应对?
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胡国清:大范围感染过后人群会形成一定的免疫力。如果绝大多数康复者不是自身过度疲劳,发生二次感染的概率不会很高,但这不适用于自身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康复者。当个人特别劳累的时候,免疫力会下降,就可能会发生二次感染,而且感染后症状可能还会较重。就目前社会公众发布的感染信息看,整个社会感染的比例已经很高了,未来不太可能出现更高的感染峰。从整个社会来看,社会秩序会春节前后会逐渐恢复正常,广大公众对疫情防控调整适应后,我们的社会很快就会迎来充满活力的2023年。在此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倡导正确的个人心态,倡导戴口罩、坚持运动、合理膳食和良好睡眠等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社会焦虑,建议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合理服用药物,切忌凭个人感受胡乱吃药。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主任魏晟:目前流行的BA.5、BF.7毒株从奥密克戎病毒进化株来看比较接近,感染后能起到交叉免疫的作用,春运导致二次感染的概率较小。从各地监测的数据来看,目前全国的感染率都比较高,春运反而会进入平缓期。之前对于新冠感染的分析样本量较小,现在是社会活跃人群感染,感染的样本量大,第一波放开后的数据统计、经验教训总结是很有必要的。目前需要做的就是做好动态的数据监测,以备接下来可能到来的第二波、第三波感染。但之后感染的人群数量一定会大幅减少,不需要过度担心。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目前不同地区流行的都属奥密克戎株,不同毒株间的免疫原性差异很小,可以实现交叉保护。因此,感染过的人获得的免疫保护作用在3-6个月内是很强的。感染后至少三个月内不必要担心再感染。免疫力好的人,半年内都是安全的。春节期间,各地公共卫生机构需要重点关注农村及偏远地区的疫情,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人及有基础病的人,需要储备好对症治疗的药物。
以上就是关于2021年春运时期疫情防控会更严吗(春运是否有可能导致新一轮的疫情高峰?元旦、春节出行这些方面应该注意)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