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卖是什么(烧麦是什么东西)
烧麦,又称烧卖,是一种以小麦面粉加水和成硬面团、经醒制后用轴槌擀压成荷叶边面皮,包裹肉馅上笼蒸熟的中国北方传统面食,元代已有记载。烧卖用烫面,即用开水和面,面已半熟,再加入冷水和的面,以增加成型能力,...
烧卖是什么
烧麦,又称烧卖,是一种以小麦面粉加水和成硬面团、经醒制后用轴槌擀压成荷叶边面皮,包裹肉馅上笼蒸熟的中国北方传统面食,元代已有记载。烧卖用烫面,即用开水和面,面已半熟,再加入冷水和的面,以增加成型能力,用一种中间粗,两头有把的类似棒槌的特殊擀面杖擀皮,擀出的皮薄而不平,四边如同花边,中间放馅,不用包,一提就成型,上屉蒸熟。皮薄馅大,形若杯,底为圆,腰收细,上面如同花边,美观好吃。烧卖馅料多为糯米、香菇、萝卜、白菜、瘦肉等,加入调味的酱油、盐、香油、食用油、白糖。吃时配以醋、蒜丝,味道可口、鲜美。
烧麦是什么?
烧麦,又称烧卖,是一种面皮裹馅上笼蒸熟的小吃。形如石榴,洁白晶莹,馅多皮薄,兼有小笼包与锅贴之优点,民间常作为宴席佳肴。
材料:猪肉末、馄饨皮、盐、葱花、姜末、甜玉米、胡萝卜、生抽、糖、玉米淀粉、白胡椒粉、鸡精。
操作步骤:
1、在肉末中放入葱花、姜末、甜玉米、胡萝卜末、盐、生抽、糖、玉米淀粉、白胡椒粉、鸡精。
2、搅拌均匀在肉馅。
3、馄饨皮修掉四个角,剪成圆弧形。
4、将肉馅放在皮的中间位置,不要太多,容易包不住。
5、用虎口收紧的同时,把肉馅往上推,包成烧麦形状。
6、将包好的烧麦放入蒸屉中。
7、大火将水烧开,转中火蒸制15分钟即可。
8、取出后即可食用。
烧麦是什么东西?
烧麦,又称烧卖、肖米、稍麦、稍梅、烧梅、鬼蓬头,在日本称作焼売,是形容顶端蓬松束折如花的形状,是一种以烫面为皮裹馅上笼蒸熟的小吃。形如石榴,洁白晶莹,馅多皮薄,清香可口。喷香可口,兼有小笼包与锅贴之优点,民间常作为宴席佳肴。
在中国土生土长,历史相当悠久。人们把它叫做烧卖 ;烧麦在制作材料做法等方面有很大差异。
烧卖是什么东西
烧麦
烧卖,又称烧麦、肖米、稍麦、稍梅、烧梅、鬼蓬头,是形容顶端蓬松束折如花的形状,是一种以烫面为皮裹馅上笼蒸熟的面食小吃。烧卖源起元大都,在中国土生土长,历史相当悠久。现在中国南北方都有,在江苏、浙江、广东一带,人们把它叫做烧卖,而在北京等地则将它称为烧麦。
烧卖起源于包子。它与包子的主要区别除了使用未发酵面制皮外,还在于顶部不封口,作石榴状。最早的史料记载:在十四世纪高丽(今朝鲜)出版的汉语教科书《朴事通》上,就有元大都(今北京)出售“素酸馅稍麦”的记载。该书关于“稍麦”注说是以麦面做成薄片包肉蒸熟,与汤食之,方言谓之稍麦。“麦”亦做“卖”。又云:“皮薄肉实切碎肉,当顶撮细似线稍系,故曰稍麦。”“以面作皮,以肉为馅,当顶做花蕊,方言谓之烧卖。”如果把这里“稍麦”的制法和今天的烧卖作一番比较,可知两者是同一样东西。
到了明清时代,“稍麦”一词虽仍沿用,但“烧卖”、“烧麦”的名称也出现了,并且以“烧卖”出现得更为频繁些。如《儒林外史》第十回:“席上上了两盘点心,一盘猪肉心的烧卖,一盘鹅油白糖蒸的饺儿。”《金瓶梅词话》中也有“桃花烧卖”的记述。清朝乾隆年间的竹枝词有“烧麦馄饨列满盘”的说法。李斗《杨州画舫录》、顾禄《桐桥倚棹录》等书中均有烧卖一词的出现。《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烧卖、匾食有何难,三汤两割我也会。”傅崇矩《成都通览·成都之食品类及菜谱》中开列了“各样烧麦,大肉烧卖、地菜烧卖、冻菜烧卖、羊肉烧卖、鸡皮烧卖、野鸡烧卖、金钩烧卖、素芡烧麦、芝麻烧麦、梅花烧麦、莲蓬烧麦……” 清代无名氏编撰的菜谱《调鼎集》里便收集有“荤馅烧卖”、“豆沙烧卖”、“油糖烧卖”等。其中“荤馅烧卖”是用鸡肉、火腿配上时令菜作馅制成。“油糖烧卖"则用板油丁、胡桃仁和白糖做馅制成。中国南方还有一种“卤馅芽菜烧卖”。
时至今日,现时各地烧卖的品种更为丰富,制作出更为精美了。如河南有切馅烧卖,安微有鸭油烧卖,杭州有牛肉烧卖,江西有蛋肉烧卖,山东临清有羊肉烧卖,苏州有三鲜烧卖;广州有蟹肉烧卖、猪肝烧卖、牛肉烧卖和排骨烧卖等等,都各具地方特色。
烧卖用烫面,即用开水和面,面已半熟,再加入冷水和的面,以增加成型能力。用一种中间粗、两头有把的类似棒槌的特殊擀面杖擀皮,擀出的皮薄而不平,四边如同花边,中间放馅。不用包,一提就成型,上屉蒸熟。皮薄馅大,形若杯,底为圆,腰收细,上面如同花边,美观好吃。烧卖馅料多为萝卜、白菜、瘦肉等,加入调味的鱼露、味精。吃时配以醋、蒜丝,味道可口鲜美。
以前烧卖的馅分四季而有所不同:春以青韭为主,夏以羊肉西葫芦为优,秋以蟹肉馅最为应时,冬季以三鲜为当令。三鲜烧麦皮薄剔透,色泽光洁入口香醇鲜美。北京经营烧卖的餐馆不少,以都一处最有名。而都一处的烧卖则以三鲜和蟹肉烧卖最为人喜爱。烧麦本是晋南地区传统名食,形如石榴,洁白晶莹,馅多皮薄,清香可口。早在乾隆三年,浮山县北井里村人王瑞福,就在北京前门外的鲜鱼口开了个浮山烧麦馆,并制作炸三角和各种名菜。据说某年除夕之夜,乾隆从通州私访归来,到浮山烧麦馆吃烧卖。这里的烧卖馅软而喷香、油而不腻,洁白晶莹,如玉石榴一般。乾隆食后赞不绝口,回宫后亲笔写了“都一处”三个大字,命人制成牌匾送往浮山烧麦馆。从此烧卖馆名声大振,身价倍增。
若想自己做烧卖,制做起来也并不复杂。其原料包括面粉、干粉、馅料。制作的时候,面粉用开水烫好,摊凉,揉成粉团,搓成长条,再切成小段,擀成圆饼状,再撒些干粉,并将圆饼的外缘压成麦种形,包入馅料,用手一捏,上端便呈现石榴花般的花纹。把烧卖放进蒸笼里,约蒸10分钟后,便可食用。
主料:猪肉馅
辅料:云吞皮、鸡蛋、青豆、洋葱
调料:香油、酱油、盐、胡椒粉、淀粉、料酒、姜末
烹制方法:
1、将洋葱切成小粒放在盆中用淀粉拌匀;
2、将猪肉馅、香油、酱油、盐、鸡精、胡椒粉、料酒、姜末、鸡蛋打上劲后和洋葱粒拌匀;
3、用云吞皮做皮包成烧麦,顶上放一个青豌豆,上蒸锅蒸8-10分钟即可。
特点:浓香软糯,老少皆宜。
1、烧麦皮的制作(从迷糊那取得经哈)
土豆一劈两半,放锅里煮熟,迅速捞出沥水去皮,放进面和生粉均匀混合的盆里,边用器具碾压土豆边用筷子搅拌,等不烫手时,用手把没碾碎的土豆捏碎,把面活成均匀的面团,放在盆内用干净的布盖上,待用
我又一次心急了,还没等凉下来就去活面,结果把爪子差点烫熟了
2、烧麦馅的制作
第一步:糯米饭的制作:糯米浸泡四个小时左右,放蒸笼里蒸熟,晾凉备用:
第二步:香茹切细丁,虾仁剁茸,葱、姜剁细末,豌豆焯水断生备用
第三步:锅烧热,放油加至八成热放入葱姜末爆香,倒入肉馅、香菇翻炒,炒至肉馅发白,放生抽、精盐、五香粉、白胡椒粉和适量高汤,炒匀后放入晾凉的糯米饭,翻炒均匀后放入虾茸翻匀,再倒入豌豆,放点鸡精,炒匀即可
步:糯米饭的制作:糯米浸泡四个小时左右,放蒸笼里蒸熟,晾凉备用
3、烧麦的制作
取一个面剂子,用碗底压成片,放适量馅料,围口即可
一勺馅放面里 ,一勺馅放嘴里,爽歪歪哈
烧麦是什么?和蒸饺有何区别?
烧麦,又称烧卖、肖米、稍麦、稍梅、烧梅、鬼蓬头,是形容顶端蓬松束折如花的形状,是一种以烫面为皮裹馅上笼蒸熟的小吃。
一、外观不同
烧麦形如石榴,顶端蓬松束折如花的形状,洁白晶莹,馅多皮薄。蒸饺从造型来说,有月牙形、金鱼形、三角形、冠顶馋、玉兔饺等。
二、历史来源不同
烧麦最早的史料记载为十四世纪高丽(今朝鲜)出版的汉语教科书《朴通事》上。烧麦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早年的烧麦都在茶馆出售,食客一边喝着浓酽酽的砖茶或各种小叶茶,吃着糕点,一边就着吃热腾腾的烧麦,故烧麦又称“捎卖”,意即“捎带着卖”之意;
也有人说因为烧麦的边稍皱折如花,故又称之为“稍美”,意即“边烧美丽”;还有一种说法是,烧麦最初叫撮子包,因感其名不雅。又因其边象快熟的麦穗,随改名为烧麦。现今烧麦已成了美味可口的主食,所以一般人约定俗成叫“烧麦”。
蒸饺相传是中国东汉南阳“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在中国许多省市也有冬至吃饺子的习惯。中国南方地区也普遍有饺子这一食品。
三、食材不同
烧麦南方一般用猪肉,云吞皮制成,北方一般用牛羊肉,大葱,糯米,肉等制作而成,
饺子一般只是用猪牛羊肉和蔬菜作馅的传统小吃。但现在不光连鸡、鸭、鱼肉、蛋、海味、山珍、鲜蔬、干菜、果品等都可以作馅。但凡是好吃又富有营养的材料通通都可以作馅。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烧麦
百度百科——蒸饺
以上介绍的就是《烧卖是什么(烧麦是什么东西)》的具体内容,希望本篇文章能帮助到你了解更多的学习知识和生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