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科普知识

河西走廊以北的少数民族是什么(祁连山河西走廊生活着甘肃特有的什么民族)

河西走廊以北的少数民族,有藏族、裕固族、哈萨克族、蒙古族,河西走廊,古称雍州、凉州,是甘肃西北部狭长堆积平原。河西走廊(HexiCorridor,简称河西)古称雍州、凉州,位于中国黄河以西,呈西北—东...

河西走廊以北的少数民族,有藏族、裕固族、哈萨克族、蒙古族,河西走廊,古称雍州、凉州,是甘肃西北部狭长堆积平原。河西走廊(HexiCorridor,简称河西)古称...更多河西走廊以北的少数民族是什么话题,以及更多祁连山河西走廊生活着甘肃特有的什么民族的详细内容,欢迎浏览我们的专题频道。

河西走廊以北的少数民族是什么(祁连山河西走廊生活着甘肃特有的什么民族)

河西走廊以北的少数民族是什么

河西走廊以北的少数民族,有藏族、裕固族、哈萨克族、蒙古族,河西走廊,古称雍州、凉州,是甘肃西北部狭长堆积平原。

河西走廊(HexiCorridor,简称河西)古称雍州、凉州,位于中国黄河以西,呈西北—东南走向为狭长状平原,形如走廊,故而得名,是古代丝绸之路必经之道,也是古代中国汉地同西方世界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国际通道。著名景点有鸣沙山、嘉峪关、卫星基地、张掖丹霞等。

河西走廊的世居民族有哪些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现有54个少数民族成份。世居甘肃的少数民族有回、藏、东乡、土、裕固、保群、蒙古、撒拉、哈萨克、满族、维吾尔族等11个少数民族。其中,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为甘肃的独有民族。

从分布情况来看,回族主要聚居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散居在兰州、平凉、定西等地市;藏族主要聚居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和河西走廊祁连山的东、中段地区;东乡、保安、撒拉族主要分布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裕固、蒙古、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祁连山的中、西段地区。

祁连山河西走廊生活着甘肃特有的什么民族?

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为甘肃的独有民族。祁连山河西走廊生活着这些民族的群众。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西北、西南和东北边疆地区。最近这些年,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经济发展迅速。

胡人是哪些地方的人

汉人以华夏正统自居,对周边的少数民族的叫法都是带有侮辱性质的。南蛮,东夷,北胡。北方的少数民族都被叫做胡人。你要问分布,这可有点不好说。各个历史时期的胡人都不一样,势力强弱也不一致,因此其地域分布也大不相同。比如匈奴和突厥。其鼎盛时期,所占的地盘那是比当时的中国要大得多。

在南北朝时期,当时北方有十六国。那个时期也叫五胡乱华,就是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个少数民族。后来,在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国际化程度最高的时期,当时的河西走廊有一半以上是外国人包括阿拉伯人、印度人、波斯人等等,他们以及他们同当地民族通婚的后代都叫胡人。

到了后来,元朝以后,基本上没有胡人这个说法了,也是因为国家经济中心的转移,北方地区不再繁荣,国际交流也少了。胡人这个说法也就少了。

总的来说,在黄河以西(即河西走廊以及西域)黄河以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都被汉人叫做胡人。

张赛出使时位于河西走廊是哪个少数民族

大月氏,原先是河西走廊定居,后来被匈奴人赶走去了西域,最后去了中亚。

译作禺知、禺氏、牛氏等,后来也有译作月支的,是公元前2世纪以前居住在中国西北部、后迁徙到中亚地区的游牧部族。大月氏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古族。匈奴发迹、汉通西 域、佛教东传,都与大月氏有直接的密切的关系。

1、历史渊源

公元前5~前2世纪初,月氏人游牧于河西走廊西部张掖至敦煌一带,势力强大,为匈奴劲敌。约在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汉使张骞至其国,以后往来渐密。国内分为休密、双靡、贵霜、胖顿、都密五部歙侯。公元前177年前不久,月氏击破敦煌附近另一个小游牧部落乌孙,杀其王难兜靡,夺其地,难兜靡子猎骄靡初生,其部落逃奔匈奴。公元前177~前176年间,匈奴冒顿单于遣右贤王大败月氏。公元前174年,匈奴老上单于立,不久又大败月氏,杀其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大多数部众遂西迁至伊犁河流域及伊塞克湖附近,原居此地的塞种大部分被迫南迁到兴都库什山以南。月氏在河西走廊留下小部分残众与祁连山间羌族混合,号称小月氏,而西迁之月氏从此被称为大月氏。至公元前139~前129年间,乌孙王猎骄靡长大,为其父报仇,遂率部众西击大月氏,夺取伊犁河流域等地。大月氏再次被迫南迁,过大宛,定居于阿姆河北岸。公元前1世纪初叶,大月氏又征服阿姆河南的大夏。至公元初,五部歙侯中贵霜独大,建立贵霜帝国。大月氏人的两次迁徙对中亚地区的历史影响至巨。它造成希腊化的巴克特里亚王国(大夏)灭亡,促使塞种入侵印度北部,并引起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从而开辟丝绸之路。

关于月氏的来源,中外史学家看法颇不一致。据中国学者王国维考证,月氏即《逸周书·王会解》中的"禺氐",《穆天子传》中的"禺知"或"禺氏"。欧洲学者也在西方古文献中搜求相当于月氏的记录,异说不下六、七种。关于月氏的族属,中国古籍如《魏略》称其为羌,《旧唐书》称其为戎。近百余年来,学术界更加异说纷纭:有藏族说、突厥说、印欧语族说、波斯说等。由于他们没有文字,而且月氏本身的记录亦不齐全,现时我们要了解他们,只能透过中国史书里的片面记录。而我们从中国史书里所知道的,月氏居于约当今甘肃省兰州以西直到敦煌的河西走廊一带。大约远在战国初期,月氏便在这一带过着游牧生活。秦及汉初,月氏势力强大,与蒙古高原东部的东胡从两方面胁迫游牧于蒙古高原中部的匈奴,匈奴曾送质子于月氏。秦末,匈奴质子自月氏逃回,杀父自立为冒顿单于,约在公元前205~前202年间举兵攻月氏,月氏败。可能从这时起,月氏便开始弃河西走廊而向西迁徙。公元前177或前176年,冒顿单于再次击败月氏。据冒顿单于于公元前174年致汉文帝刘恒书中说:“故罚右贤王,使至西方求月氏击之。以天之福,吏卒良,马力强,以夷灭月氏,尽斩杀降下定之。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已为匈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北州以定。”月氏这次败後,更西迁到准噶尔盆地。至老上单于时(前174~前161),匈奴又破月氏,月氏乃更向西迁移到伊犁河流域。当月氏离弃河西时,有一小部分越祁连山,“保南山羌,号小月氏”。这部分月氏人日後长期留住该地,与青海羌人逐渐融合。

伊犁河流域原久为塞族所居住。《汉书‧张骞传》:“月氏已为匈奴所破,西击塞王。塞王南走远徙,月氏居其地。”塞族即古伊朗碑铭及希腊古文献中所载Sacae(Sakas)。月氏既击走塞族,塞族便向西南迁徙,跨过锡尔河,到达河中地区的索格底亚那(Sogdiana)地方。原已移住在天山北麓并服属匈奴的乌孙,在其王昆莫的统领下,“西攻破大月氏”,迫使大月氏和塞族一样离弃伊犁地区向西南迁徙,而乌孙便从此占领了他们的地方。这次迁徙的年代约在公元前139~前129年间。有一部分未能西徙的,便和少数塞人一样,仍留住原地,服属于乌孙,所以《汉书》说乌孙国内“有塞种﹑大月氏种云”。公元前2世纪,大月氏从河西走廊出走“塞地”,后又为同类乌孙所逐,南下吐火罗斯坦,远涉北天竺国。唐代于阗王族“尉迟氏”,宋代西夏大姓“讹氏”,甘青藏族“洼扎”和“吾合扎”等氏族,都是“月氏”或“兀者”之后裔,月氏民族遍布河西、中亚、南亚的格局,是在一个漫长的时期中,通过多次的迁徙活动形成的。

2、流传事迹

前162年,大月氏再度被匈奴攻击。当时冒顿单于的儿子老上单于还把大月氏的国王杀掉,并把国王的首级割下带返匈奴,把他的头盖骨作杯来使用。月氏人深恨匈奴,但苦于没有支援力量。而败亡的大月氏唯一再往西迁,来到粟特。在这里,大月氏征服了大夏,并在当地立国。立国後,因著贸易中转而变得繁荣。(大夏即希腊人在中亚所建立的巴克特里亚(Bactria)。有关巴克特里亚的灭亡,大月氏只是其中一个说法。另一个说法,是指他们被西徐亚人所灭。)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听到月氏王被杀这个消息就立即传诣召募能出使月氏的人,因为出使月氏必须经过匈奴。张骞前来应募,他只带了一百多人向西而去。出了陇西,果遇匈奴骑兵,张骞一行人全被活捉带到了单于面前。单于得知张骞要出使月氏后恼怒地说:「月氏在我北边,你们汉朝想遣使从我头上过?我想出使南越,汉天子答应吗?」于是单于将张骞扣留在匈奴十年,逼他娶妻生子,希望消磨他的意志,但张骞始终记得他的使命。

终于有一天张骞趁看守不严逃了出来,翻山越岭,向西走了几十天,来到了大宛,大宛国王听说了他的遭遇和中原的丰美富庶,非常高兴,很想和汉朝通好,就派向导把张骞领到康居,再转程到月氏。可是此时的月氏国已经新立了一位夫人为国王,他们臣服于大夏国,得到一块水草肥美的土地安居乐业,已经不再有向匈奴报仇的心了。更何况他们觉得汉朝离他们太远,更难帮助他们。张骞在月氏停留了一年,始终不能圆满达成使命,只好回国。

大月氏相传是把佛教带入中国的民族。当时是公元前2年,有大月氏国王的使者伊存,把『浮屠教』等口述经典传入。不过,亦有人指这种说法比较草率。

3、民族祖先

月氏本是世居我国河西、祈连山一带的游牧民族,公元前二世纪为匈奴所败,西迁伊犁河、楚河一带,后又败于乌孙,遂西击大夏,占领妫水(阿姆河)两岸,建立大月氏王国。月氏西迁伊犁河、楚河时,逐走了原居该地的塞人(Saka),迫使塞人分散,一部分南迁罽宾,一部分西侵巴克特里亚(Bactria)的希腊人王国,建立大夏国。后来月氏复占大夏,月氏王亲辖巴克特里亚平原的沃野,而将东部贫瘠的山区分封五部翕候治理。关于休靡、贵霜、肸顿、高附五部翕候究竟是月氏人还是大夏人(塞人)的问题争论很大,近人余太山在《塞种史研究》中力辨五翕候是大夏人,为月氏王所扶植的亲奉月氏的大夏国原小长的后裔或亲族,其说甚是。据《魏书·西域传》,可以考定五翕候领地都在东部山区,绝非大夏国的全部领地,大月氏王未必会将亲族置于这些贫瘠的地方,而起用原大夏国的小长或其后裔来管理这些并非要害的地区是很有可能的。

4、分支

至于往东南迁至今日中国甘肃及青海一带的小月支,由于当时的甘肃和青海尚在中国以外,为匈奴所管治,这一班居住在匈奴人中间的月氏人,渐渐地与匈奴本族融入,被称为匈奴别部卢水胡。其中沮渠家族推後凉汉官段业为主,在现甘肃地区建立北凉。後沮渠蒙逊杀段业,自立为北凉主。後被鲜卑人拓跋氏北魏所灭。

5、读音问题

关于月氏的读音,自五十年代以来,中、小学历史课本一直注音为ròuzhī(肉支)。但据考证,这个注音是不对的,月氏的“月”字旧读作“肉”,这是以讹传讹结果,是误读。《说文解字》中“月”与“肉”是形似而不同的两个部首,但常被混淆。新版的《辞海》已经将“月支”读音纠正为“越之”。“月氏”国在先秦史籍中早就见诸记载,即《逸周书》和《管子》中所记载的“禺氏”国。禺、月是同一外来语音的不同译写,不应当读为“肉”。

1982年第二期《文史知识》曾登过一篇题为《“月氏”究竟读什么音?》的文章对此做过勘正说明。文章提出了三个证据:

一、查《史记·匈奴列传》、《汉书·西域传》以及《资治通鉴》卷十八汉纪十,凡首见月氏名字的地方,月氏的“氏”都专门注出“氏,音支”,而“月”字却都没有另外注音,可见自古以来,月氏的“月”字不另读音。

二、清人何秋涛和近人王国维考证,《逸周书》和《穆天子传》中提到的“禺氏”、“禺知”,即《史记》、《汉书》中说的月氏,月、禹音相近,说明月氏的古音不可能为ròuzhī(肉支)。已故历史学家岑仲勉在《汉书西域传地理校释》一书中,对月氏应读为yuèzhī(月支),有专文论述。

三、通行的辞书,如《辞源》(修订本1980年版第二册1473页)、新编《辞海》(3425页)、《中华大字典》(846页)、《康熙字典》中,“月氏”的条目均注为yuèzhī,或在“月”下注音“鱼厥切”。

北宋河西走廊是被什么族沾领的

沙洲回鹘和党项

终宋一朝,敦煌地区属于亲宋的归义军、沙洲回鹘治下,间或为割据西北的党项叛军征服。始终处于相对自立的地位。该地首领通过向宋朝贡,取得宋的承认和支持,从而和党项、黑汗对立。

沙州回鹘,是唐时期活跃在我国西北的少数民族,是回鹘的一个分支。早在唐初就已有回鹘别部——契苾部到达过沙州。9世纪中叶以后,一部分回鹘人自漠北迁入瓜、沙一带。先为吐蕃所属,848年归属归义军政权,但同时保有自己旧有的部落组织——族帐。1036年,西夏攻取归义军控制下的肃、瓜、沙三州。期间未遇归义军政权的抵抗,却与回鹘军队发生了激战。这一史实表明,当时统治肃、瓜、沙的归义军势力已相当衰弱,而回鹘势力却很强大,以致于在归义军政权抗击西夏的战斗中成为中流砥柱。

党项族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属西羌族的一支,故有“党项族党项羌”的称谓。 据载,羌族发源于“赐支”或者“析支”,即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一带。汉代时,羌族大量内迁至河陇及关中一带。此时的党项族过着不知稼穑、草木记岁的原始游牧部落生活。他们以部落为划分单位,以姓氏作为部落名称,逐渐形成了著名的党项八部,其中以拓跋氏最为强盛。此外还有黑党项、雪山党项等部落。 另一说拓跋氏是鲜卑族的后裔,西夏开国君主李元昊就自称是鲜卑后代。

河西走廊以北的少数民族是什么(祁连山河西走廊生活着甘肃特有的什么民族)

以上介绍的就是《河西走廊以北的少数民族是什么(祁连山河西走廊生活着甘肃特有的什么民族)》的具体内容,希望本篇文章能帮助到你了解更多的学习知识和生活常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