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科普知识

雨水节气养生知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水”节气养生重在这四点)

雨水后,春风送暖,致病的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故春季传染病常易暴发流行感冒。每个人应该保护好自己,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雨水期间天气变化无常...

雨水后,春风送暖,致病的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故春季传染病常易暴发流行感冒。每个人应该保护好自己,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更多雨水节气养生知识的这个问题,以及大家所关心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水”节气养生重在这四点的内容,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我们提供的精彩分享。

二十四节气之雨水

雨水节气养生知识

雨水后,春风送暖,致病的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故春季传染病常易暴发流行感冒。每个人应该保护好自己,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雨水期间天气变化无常,容易引起人们的情绪波动,乃至心神不安,影响人的身心健康。春季人的肝气旺盛,怒气伤肝,因而应当采取积极的修身养生方法,陶冶性情,保持情绪稳定。1、拉保保拉保保是四川地区古往有之的汉族民俗文化。拉保保即父母给孩子认干爹干妈的意思。现今这一川西独特的汉族民俗在广汉确定了一个全民参与的节日“保保节”。2、接寿接寿习俗意思是祝岳父岳母长命百岁。送节的另外一个典型礼品就是“罐罐肉”:用沙锅炖了猪脚和雪山大豆、海带,再用红纸,红绳封了罐口,给岳父岳母送去。这是对辛辛苦苦将女儿养育成人的岳父岳母表示感谢和敬意。如果是新婚女婿送节,岳父岳母还要回赠雨伞,让女婿出门奔波,能遮风挡雨,也有祝愿女婿人生旅途顺利平安的意思。3、回娘屋雨水节回娘屋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另一项风俗。民间到了雨水节,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据说,这样可使其尽快怀孕生子。1、雨前麻花落勿大,雨后麻花落勿久。(江苏苏州)2、雨前蒙蒙终不雨,雨后蒙蒙终不晴。(河北、陕西武功)3、夜睛无好天,明朝还要雨连绵。(广西郁林)4、雨打早五更,雨伞不用撑。(浙江义乌)5、早雨天晴,晚雨难晴。(江苏无锡、常熟、浙江义乌)6、开门雨,关门睛。(江苏元锡)7、开门雨涟涟,晴朗在午前。(江苏无锡)雨水节气谚语8、早雨睛一日,晚雨到天明。(陕西武功)9、早晨下雨,一天晴。(河北沧县、山东栖霞)10、投瞑雨,天卖晴。(福建福州)11、鸡鸣雨,下不长。(浙江象山)

雨水节气养生知识拓展阅读

雨水节气养生知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水”节气养生重在这四点)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水”节气养生重在这四点

视频加载中...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雨水节气前后:春风拂面,气温回升、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春天就要到了。然而万物萌动,生机勃勃的雨水节气也是全年天气变化最频繁的季节之一。江苏省中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中医师陈剑梅介绍,初春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却又容易出现“倒春寒”。同时,人体的抵抗力在冬季后难免有所下降,对风寒之邪的抵御能力也会有所下降,易感邪而致病。

雨水节气养生知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水”节气养生重在这四点)

图源 视觉中国

陈剑梅表示,中医养生讲究“天人合一,顺应四时”。中医理论,肝主生发,春季肝气旺盛,肝木较容易克脾土,故春季脾胃功能易于下降。同时,雨水后,降雨量增加,空气中水分增加,气温起伏不定,脾胃虚寒再外感风寒湿邪, 湿寒邪气内困,容易形成风湿病,或使旧疾加重,很难去除,所以雨水前后应当着重健养脾脏,祛风除湿。根据雨水节气的特点,养生重在:春捂防寒,健脾除湿,调畅情志,起居适宜。

第一点:春捂防寒。俗话说“春捂秋冻”,这是人民群众在生活中的大智慧。空气中水分增加,寒中有湿,体感温度低,对人体内脏和关节有一定的影响。过早减外衣容易导致体热外泄,湿寒交换于内入骨,易伤骨关节致病。特别是已经患有风湿骨病的患者,更要注意保暖。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捂好背、腹、足底。中医养生谚语“寒从脚起,湿从下入”讲的也是关于下体腿脚的保暖。人体下身血液循环相对上身来说较差,更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所以初春要注意腿部保暖;减衣时,要先减上衣,后减下装,鞋子也要穿得暖和一点。头部注意防风。外出时,尤其是风大时,不要穿低领镂空的上衣、低腰裤、短裙等,最好戴上围巾、套上风衣,帮助抵御风邪。

雨水节气养生知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水”节气养生重在这四点)

图源 视觉中国

总之,“春捂”的原则是过犹不及,不“捂”不行,“捂”过头也不成,掌握好“春捂”的尺度非常重要,衣物增减既要视天气的变化情况而定,也要根据自身的体能素质。

第二点:健脾除湿。“湿”分为两种:外湿和内湿。外湿: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家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雨水时节,春雨绵绵,空气中湿气过盛,人也难逃湿气的侵袭。可使用吸湿剂、除湿包或空调、除湿器等保持室内干爽,以免家具霉变、衣物湿冷致病。内湿多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导致脾阳虚损、水湿不化停聚体内所致。家中也可常备艾条,艾灸“大椎、涌泉、足三里、神阙、关元”等穴位,有健脾益气、护阳强身的功效。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药方》中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千金月令》中说“正月宜食粥”。春季肝旺而脾弱,没有糖尿病的患者,饮食上宜少酸多甜,可多食用天然甘甜的蔬果,如大枣、菠菜、荸荠、甘蔗、茼蒿、山药等。

第三点:调畅情志。春属木,肝也属木,因而春气通肝。雨水时节,春木得水则活,肝气也随之旺盛,肝火便处于上升势头,若肝气升发不利,人就容易情绪波动。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在《赡养心神调治脾胃论》中提到:“凡怒、忿、悲、思、恐、惧,皆损元气。”怒伤肝,春季动怒会导致“焦芽败种”,影响随后一年的生长收藏。所以民间有“春季动怒,抑郁一年”的说法。尤其是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患者更要注意,建议采取积极的精神调摄养生锻炼法,以保持情绪的稳定。保持心神的宁静,节制怒气、遇事不过度悲伤、凡事不过于忧虑,不使自己落入惊恐、惧怕的情绪,能使自己心情平稳,进而达到脾胃的保健。

第四点:起居适宜。春季空气湿度增加,引起身体“湿重”,很多人都有春困的情况。但是多睡并不是解决春困的有效办法。《黄帝内经·四季调神大论》春三月养生之道:“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中医提倡,人的睡眠要随着季节而变化,春天应“夜卧早起”。春天,白昼逐渐变长,夜幕来的逐渐迟了,故言“夜卧”,约在亥时(晚间九、十点)入睡、卯时(早上五、六点)起床,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每天睡眠7~8小时就可以。过多的睡眠反而可能降低大脑皮层兴奋度,使之处于压抑状态,人会变得更加昏昏欲睡,无精打采,结果越睡越困。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这样不仅能预防春困,还能激发人体生气,提高免疫力,预防流感等春季疾病。

通讯员 麻云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校对 李海慧


以上就是关于雨水节气养生知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水”节气养生重在这四点)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