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种植技术(问一问:马尾松树的栽培方法如何呢)
相信目前有很多人对于马尾松种植技术都比较感兴趣,如今小编就在互联网上为大家归纳了一些关于马尾松树的栽培方法方面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帮助到你。马尾松生长5~...
马尾松种植技术
相信目前有很多人对于马尾松种植技术都比较感兴趣,如今小编就在互联网上为大家归纳了一些关于马尾松树的栽培方法方面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马尾松生长5~6年后开始强壮,从第10年开始越来越强壮。采种时,应选择20~30年生的母树,树冠对称,树干自主,生长强壮。采种时间为10月中旬至12月初,球果由绿色变为栗褐色,鳞片未开裂。采摘后,可手动干燥,使种子在果球中自行脱落。
马尾松苗圃应选择地形开阔、地势平坦、周围无高大树木、无遮荫、排水方便、土壤肥力中等的地区。该地段气温保持在18~26℃,土壤性质与造林地基本相同,苗床湿润但无积水,苗床坡度控制在15~25°,而且到造林地交通便利。播种前,当年2月下旬翻耕,耕深18~22cm。在苗圃内进行温室育苗,在苗床、走道、排水沟配置齐全合理的情况下,尽量减少非生产性面积,提高棚内土壤种植面积利用率。1%的福尔马林溶液用于建造苗床前的土壤消毒。在有坡度的一侧筑高15~20cm、宽80~110cm主通道与温室方向一致,副道垂直于主通道。主道宽45~50cm,副道宽35~40cm,排灌沟应规划排灌沟。
马尾松育苗方法多,但营养袋育苗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育苗质量高。为了培育高质量的马尾松幼苗,山松林表土和苗圃地表土可按1种使用∶2.制备营养土,并根据土壤肥力添加一定量的过磷酸钙、硫酸钾肥等。马尾松一年可培育两次,播种期一般选择在3月初、9月下旬至10月初播种。播种前,苗床要浇足底水,保持土壤湿润。播种前还应对种子进行消毒、催芽,催芽时可播种70%以上的种子裂口。在每个营养碗中播种3~4粒,覆盖约1粒cm用喷壶喷适量的水,保持表土湿润。如果在苗床上播种,也要浇足底水,播种前松土,然后开沟播种,播种量约50粒/粒m,覆土1.5cm厚的细土。
4.1 温度管理
棚内温度应控制在25~30,以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如果温度过低,应手动加热和保温。棚内湿度低时,应关闭棚内,减少通风次数,提高棚内温度。同时,夜间应覆盖保温被。冬春初育苗时,气温逐渐升高,但昼夜温差较大,中午温度过高时可通风,夜间温度过低时仍需覆盖保温被。5月10日以后,外界温度升高,棚内温度升高,有时超过30℃,此时拆除保温被,昼夜通风降温。棚内外温超过355℃除昼夜通风外,还要用遮阴网遮阴。
4.2 水分管理
对于营养碗育苗,应根据营养碗干湿情况及时浇水,做小水,不能浇水大水,以免高温淤泥导致幼苗溃疡,发生干病。对于苗床育苗,可根据苗床水分及时浇水,温度过高时可在通道洒水冷却保湿。
4.3 肥料管理
为培育壮苗,应及时追肥,并配以根外追肥。5月下旬至6月底是马尾松幼苗快速生长的时期。此时营养需求旺盛,应施用完全腐烂的优质有机肥和一定量的氮肥;7月初至8月中旬减少氮肥用量;8月底至9月中旬,结合施肥喷施0.4%磷酸二氢钾叶面肥,促进叶片浓绿发亮,促进生长。如果杂草在营养碗中生长,应及时人工拔草。苗床育苗可用小锄松土除草。
土壤pH山地土层厚度不低于50~6cm,丘陵地不少于60cm种植马尾松可用于阳坡、半阳坡和半阴坡。如果山坡陡,需要整地,可以做成水平阶,可以在雨天起到一定的保水作用,增强抗旱气候能力,有利于枯叶腐化增肥,后期管理。若坡度较小或较平缓,可进行鱼鳞点状整地,既省工省力,又有利于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为了减少树苗的缠结和侵占,应彻底清除杂藤。种植时,树坑宽度一般为65~75cm,深度为45~55cm,坑与坑的上下间距1.5~2m,水平间距2~2.5cm,然而,上下坑之间的位置应错开,使马尾松树幼苗在生长后期有足够的光线,有利于其根系的平衡分布,有利于松树的健康生长。
为了提高马尾松幼苗的移植存活率,在种植移苗时土壤移植,用胶带或塑料袋包裹根部,防止根部土壤脱落;用营养碗育苗的人可以把杯苗带到树坑前,然后取下营养碗填充幼苗。幼苗立苗时,应保持幼苗直立,先填充营养丰富的地表腐植质土,浇水后填充母土,夯实填土,保持土墩略高于周围,防止积水导致幼苗死亡。
造林年,5月至6月松土,8月松土、培土、锄草。连续3~5年,幼树生长旺盛,高度逐渐高于杂草和灌溉。此时,松土和除草可以停止。在干旱季节,应及时浇水,避免干旱造成树苗死亡。雨季来临时,应提前开沟,防止雨水过度淤积。
常见的马尾松病主要有幼苗立枯病、叶枯病、松瘤病等,主要有松毛虫、金龟子、红蜘蛛等。叶枯病一般发生在每年8月至10月,多见于幼苗下部的针叶,呈逐渐向上发展的趋势。发病初期,所有针叶死亡,直至幼苗死亡。硫酸铜、生石灰、水可在发病初期使用∶1∶波尔多液的比例为120,每天喷洒2~3次。立枯病多危害马尾松幼苗,严重时可导致幼苗死亡。∶8比例混介均匀撒在幼苗基部处理,效果好。用4.5%高效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喷雾松毛虫和红蜘蛛,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