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常识网首页
  2. 科普知识

仙人掌为什么会在夜里释放氧气?(仙人掌/球为什么可以在夜间吸入二氧化碳 释放氧气)

仙人掌的确是在晚上释放氧气,景天科的植物都是晚上释放氧气。仙人掌原产于热带地区,那里环境干旱,太阳直射下温度极高,这类植物为了避免水分的散失,白天气孔是关闭的。...

很高兴有机会参与这个植物如何在夜间释放氧气?问题集合的讨论。这是一个多元且重要的话题,我将采取系统的方法,逐一回答每个问题,并分享一些相关的案例和观点。

仙人掌为什么会在夜里释放氧气?(仙人掌/球为什么可以在夜间吸入二氧化碳 释放氧气)

仙人掌为什么会在夜里释放氧气?

仙人掌的确是在晚上释放氧气,景天科的植物都是晚上释放氧气。仙人掌原产于热带地区,那里环境干旱,太阳直射下温度极高,这类植物为了避免水分的散失,白天气孔是关闭的。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因为气孔关闭无法吸收CO2,自身代谢产生的CO2量过少,浓度低无法刺激PEP羧化酶合成草酰乙酸(OAA)。同时光反应光解水产生的氧气,一部分用于自身组织的代谢,另外多出来的部分,不能在组织间积累,否则会产生超氧自由基对细胞造成毒害,所以这些氧气会聚集在气孔下腔,等待释放出体外。晚上太阳落山后,气温开始下降,仙人掌气孔打开,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第二天白天有光之后,用前一天晚上吸收的CO2,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执行景天酸代谢循环(CAM途径) 仙人掌一直进行呼吸作用,只是白天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所以说产生的氧气量大于消耗的氧气量,所以多出来的氧气会在气孔下腔聚集,这个是缓慢的过程。夜晚气孔一开,将释放到体外,但是它同样进行呼吸作用,和吸收二氧化碳是同步的。呼吸作用时刻进行,和吸收CO2是无关的。

是不是所有的植物在夜间都会释放氧气

植物释放氧气是光合作用的结果,植物吸收太阳光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同时,释放出氧气。而在晚上,植物因为接受不到光照,反而因为自身呼吸要消耗氧气,所以在晚上,卧室里最好不要摆放植物。但是有些植物是例外,凤梨、仙人掌、龙舌兰、芦荟等植物,晚上也能释放出氧气,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这些植物白天仅仅吸收太阳光能,但不进行气体交换,到晚间才开放气孔,吸收二氧化碳,释放白天光合作用积贮的氧气。

为什么植物会在晚上释放氧气?

1、植物给人类提供生存必需的营养物质。

这一点是最重要的。植物以太阳光作为能量来源,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而有机物是人类及其它动物食物的来源。植物的光合作物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动物生命存在根本。

2、降温增湿效益——调节环境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在炎热的夏季,绿化状况好的绿地中的气温比没有绿化地区的气温要低 3-5度,如我们测定居住区绿地与非绿地气温差异为4.8度。

绿地能降低环境的温度,是因为绿地中园林植物的树冠可以反射掉部分太阳辐射带来的热能(约20-50%),更主要的是绿地中的园林植物能通过蒸腾作用(植物吸收辐射的35-75%,其余5-40% 透过叶片),吸收环境中的大量热能,降低环境的温度,同时释放大量的水分,增加环境空气的湿度(18-25%),对于夏季高温干燥的北京地区,绿地的这种作用,可以大大增加人们生活的舒适度。

1公顷的绿地,在夏季(典型的天气条件下),可以从环境中吸收81.8兆焦耳的热量,相当于 189台空调机全天工作的制冷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严寒的冬季,绿地对环境温度的调节结果与炎热的夏季正相反,即在冬季绿地的温度要比没有绿化地面高出 1℃左右。这是由于绿地中的树冠反射了部分地面辐射,减少了绿地内部热量的散失,而绿地又可以降低风速,进一步减少热量散失的缘故。

3、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效益--调节环境空气的碳氧平衡

城市绿地中的园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合成自身需要的有机营养的同时,向环境中释放氧气,维持城市空气的碳氧平衡。对于维持清新的空气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要吸进750克的氧气,呼出1000克的二氧化碳,而一棵胸径20公分的绒毛白蜡,每天可以吸收4.8千克的二氧化碳,释放3.5千克的氧气,可以满足大约5个成年人全天呼吸的需要。

早晨随着太阳的出升,绿地中园林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于是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渐降低,到中午左右二氧化碳含量降到最低点,夜晚,植物光合作用停止并且也开始进行呼吸作用,而由于城市人的活动、车辆等的运转,都向空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空气中二氧化碳开始升高。所以在绿地中锻炼,从环境空气的清新程度上来说,是在上午10点至下午2点最好, 而在清晨并不是最好的时间。

4、滞尘效益--大自然的滤尘器

空气中的粉尘不仅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污染物,而且粉尘颗粒中还粘附有有毒物质、至病菌等,对人的健康有严重的危害。绿地中的园林植物,具有粗糙的叶片和小枝,这些叶片和小枝具有巨大的表面积,一般要比植物的占地面积大二三十倍,许多植物的也表面还有绒毛或黏液,能吸附和滞留大量的粉尘颗粒,降低空气的含尘量。当遇到降雨的时候,吸附在叶片上的粉尘被雨水冲刷掉,从而是植物重新恢复滞尘能力。

绿地滞尘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绿地充分覆盖地面,有效地杜绝二次扬尘。据测定,5、吸收有毒气体的效益

园林植物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并且做到彻底的无害处理。1 公顷绿地,每年吸收二氧化硫171千克,吸收氯气 34千克。对于维持洁净的生存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6、园林绿地的减菌效益

许多园林植物可以释放出具有杀菌作用的物质,如丁香酚、松脂、核桃醌等,所以绿地空气中的细菌含量明显低于非绿地。因此绿地的这种减菌效益,对于维持洁净卫生的城市空气,具有积极的意义。

仙人掌/球为什么可以在夜间吸入二氧化碳 释放氧气

仙人掌多属于景天酸代谢植物,原产于沙漠干旱气候,长期进化的结果形成了白天气孔关闭(只进行光反应,不吸收二氧化碳),这样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夜晚气孔开放,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同时释放氧气。

有哪些多肉植物是晚上打开气孔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的?

多肉在晚上会释放氧气。它们的细胞采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景天科酸代谢途径(简称:CAM)进行呼吸作用。在白天气孔关闭,不发生或极少发生气体交换。而在夜晚则会同时进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所释放的氧气远远多于二氧化碳。而多肉植物中除了景天科外,仙人掌、仙人球、长寿花等植物也都适用于这种CAM方式。

据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是共同存在的,“光合作用”发生在白天,依靠阳光进行,吸收二氧化碳并且释放氧气。而“呼吸作用”是一直存在的,如同人类一样,植物也是需要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的。

白天由于光合作用的效果远远大于呼吸作用,植物呼出的二氧化碳直接被用于光合作用,所以产生出来的基本都是氧气。但是到了夜晚,光合作用停止,而植物依旧需要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卧室内不宜摆放绿植,也就是这个原因了。

植物能在夜间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吗

植物不能在夜间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因为光合作用需要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晚上植物进行呼吸作用。

光合作,即光能合成作用,是指含有叶绿体绿色植物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碳反应(旧称暗反应),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或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或氢气)的生化过程。同时也有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化学能的能量转化过程。

光合作用是一系列复杂的代谢反应的总和,是生物界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地球碳-氧平衡的重要媒介。光合作用可分为产氧光合作用和不产氧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和某些细菌利用叶绿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和某些细菌(如带紫膜的嗜盐古菌)利用其细胞本身,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细菌为硫化氢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细菌释放氢气 ?)的生化过程。同时也有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化学能的能量转化过程。植物之所以被称为食物链的生产者,是因为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生产有机物并且贮存能量。

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可分为光反应和碳反应两个阶段。

光反应

条件:光照、光合色素、光反应酶。

场所: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蓝细菌等微生物的反应场所在细胞膜)(色素所在地)。

碳反应

条件:多种酶。

场所:叶绿体基质。

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绿色植物晚上释放的是什么?

大部分绿植绿色植物晚上释放二氧化碳

蟹爪兰、龟背竹、虎皮兰、芦荟、天堂鸟等绿植会在白天呼吸,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而夜间来临后,植株就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甲苯、甲醛等有害物质,释放出氧气,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其中一盆芦荟可以吸收一平方米中90%的甲醛。

大部分绿植夜间释放二氧化碳, 会影响空气质量,不宜摆放在卧室中,以免降低人们的睡眠水平,最好在夜间降临后,将绿植从卧室移出,而蟹爪兰、龟背竹等植物可以放在卧室养殖,有利于人体睡眠,但摆放数量不宜过多。

晚上释放氧气的绿色植物有:

1、虎尾兰。除了晚上释放氧气,还能吸收甲醛、甲苯、硫化氢等,据测定,10平方空间内摆放一盆虎尾兰能吸收百分之80的有害气体。

2、蟹爪兰。蟹爪兰造型可爱,花朵是红色的。晚上释放氧气,还能吸收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氨气。

3、鹤望兰。鹤望兰又名天堂鸟,清新高雅,它能在晚上释放氧气,增加空间负氧离子浓度。

4、芦荟。芦荟无论在夜间还是白天,都能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还能吸收苯、甲醛等挥发性气体,吸纳悬浮灰尘。

5、虎耳草。虎耳草能将空气中的氮氧化物转化为植物细胞蛋白质,释放氧气,增加空间中的负氧离子。

6、龟背竹。龟背竹晚上释放氧气的量可达其它植物的6倍,同时还能吸收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

7、鸟巢蕨。鸟巢蕨是很好的空气清新器,宽大的叶片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晚上释放氧气,净化空间。

为什么仙人掌等植物在夜晚(没有光的条件)也可以释放氧气?

仙人掌是CAM植物 白天光解水 晚上进行光合作用中的暗反应步骤

CAM植物指生长在热带及亚热带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的一些肉质植物(最早发现在景天科植物)所具有的一种光合固定二氧化碳的附加途径。具有这种途径的植物称为CAM植物。在其所处的自然条件下,气孔白天关闭,夜晚张开。它们具有此途径,既维持水分平衡,又能同化二氧化碳。途径的特点是:在夜间细胞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作为二氧化碳接受体,在PEP 羧化酶催化下,形成草酰乙酸,再还原成苹果酸,并贮于液泡中;白天苹果酸则由液泡转入叶绿体中进行脱羧释放二氧化碳,再通过卡尔文循环转变成糖。所以这类植物的绿色部分的有机酸特别是苹果酸有昼夜的变化,夜间积累,白天减少。淀粉则是夜间减少(由于转变为二氧化碳接受体PEP)白天积累(由于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果)。已发现许多科植物如龙舌兰科、仙人掌科、大戟科、百合科、葫芦科、萝摩科,以及凤梨科具有此途径。一般说CAM植物是多汁的,但也有不是多汁的。多汁植物也并不都是CAM植物。这类植物是通过改变其代谢类型以适应环境,由于该途径的特点造成光合速率很低( 3~10毫克CO2·分米-2·小时-1),故生长慢,但能在其它植物难以生存的生态条件下生存和生长。

仙人掌为什么会在夜里释放氧气?(仙人掌/球为什么可以在夜间吸入二氧化碳 释放氧气)

好了,今天关于“植物如何在夜间释放氧气?”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植物如何在夜间释放氧气?”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关注常识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HWK686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