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因为什么弑母(孔融晚年为什么要弑母)
其实我们常说的?孔融弑母?并不是孔融真的把自己的母亲杀了,而是曹操给他扣上的一个不孝不敬的帽子。读过史书的人应该都知道,在三国时期,有这么一个人,他虽然在军事上...
很高兴能够参与这个孔融因为什么弑母问题集合的解答工作。我将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每个问题提供准确而有用的回答,并尽量满足大家的需求。
孔融因为什么弑母
其实我们常说的?孔融弑母?并不是孔融真的把自己的母亲杀了,而是曹操给他扣上的一个不孝不敬的帽子。读过史书的人应该都知道,在三国时期,有这么一个人,他虽然在军事上没有什么才能,但是却是一个十分出名的人,那便是孔融,说起孔融,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应该便是?孔融让梨?的故事吧,按理来说这样的人一般都是非常孝顺才对,但是为什么最后他会走上弑母的道路呢?
根据相关史料的记载,孔融从小便十分的聪明,而且为人特别的勤奋好学,再加上是书香门第,所以在汉献帝继位之后,孔融便在朝中做起了官。朝堂之上的孔融可以说是刚正不阿,而且还检举过很多贪污受贿的官员,于是很多人便开始对他威逼利诱,但是却还是没有动摇过孔融的决心,也恰恰是因为孔融这样的性格,导致他在朝堂上得罪了很多权贵。
当年孔融刚开始做官的时候,其实还是董卓在把持朝政,刚正不阿的孔融看不惯这种行为,于是便和董卓展开了激烈的争辩,于是董卓便联合群臣,将孔融给贬到了北海。而此时的北海可以说是十分的动荡,于是孔融便用了六年的时间,将北海给重新整顿了一下,汉献帝见此十分的高兴,于是便将孔融给重新叫了回来,并且让他当上了少府。
不过好景不长,还没有等孔融大显身手的时候,曹操便来了个?挟天子以令诸侯?,我们都知道,其实曹操是宦官之后,所以孔融对他的出身和所作所为都十分的不满。于是孔融便很多次在朝堂上弹劾曹操,也就是因为这样,曹操记恨上了孔融,于是曹操便拿出当年孔融的父母无恩论,将孔融比作是一个弑父弑母之人,之后便将他给杀了。
孔融长大后为什么把母亲杀了?
现在所说的孔融弑母其实并不是孔融真的杀害了自己的母亲,而是被曹操所定的罪行。
坊间盛传孔融拭母,并无史书记载,是为谣传。
孔融自恃才高,心高气傲,口无遮拦。在曹操基本平定北方的时候,他竟然还想让曹操还权给汉献帝,曹操怎么可能答应,便对他怀恨在心。
恰逢孙权的使臣来访,孔融不知收敛,对着使者发了一顿牢骚,惹恼了曹操。公元208年,曹操授意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奏孔融:"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散播"不孝"的言论。
孔融让梨
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应见《世说新语笺疏》注引《续汉书》。说的是孔融四岁时候,与兄弟一起吃梨,但他一直拿最小的梨吃,父亲奇怪地询问他。
他回答说:"我是小孩子,按理应该拿小的。"孔融的宗族因而对他感到惊奇。《三字经》中就有"融四岁,能让梨"之语。
孔融为什么会弑母?
孔融拭母并无史书记载,是为谣传。
孔融自恃才高,心高气傲,口无遮拦。在曹操基本平定北方的时候,他竟然还想让曹操还权给汉献帝,曹操怎么可能答应,便对他怀恨在心。
恰逢孙权的使臣来访,孔融不知收敛,对着使者发了一顿牢骚,惹恼了曹操。公元208年,曹操授意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奏孔融:"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散播"不孝"的言论。
原本前面几条罪名还不至于判处孔融死刑,好死不死,孔融之前还说了句大逆不道的话,被曹操抓住,大做文章。孔融的原话:"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答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
意思就是亲爹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孝敬的,当时生孩子只不过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生理需求罢了;生自己的母亲更别说了,只不过像是一件容器而已,装的东西到日子出来了,那个容器也就没有用了。
这等大逆不道的话,在当今社会的价值观都不能容忍,何况当时汉天下以孝义治天下。孔融的这一番高论完全超出了社会的底线,最后,曹操以孔融不孝的罪名理直气壮的,把孔融杀死了。
孔融晚年为什么要弑母
世人皆知孔融四岁让梨,却不知晚年孔融弑母的故事的原因是:
孔融弑母,并不是指孔融真正的杀了自己的母亲,而是曹操给他扣上了这顶大帽子。孔融究竟是否提过这个论点,后人无法考证。
孔融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曾记载他也是孔子的二十世孙!通过孔融让梨就可以知道,他小的时候以恭敬孝顺闻名!但是最后却背上了弑母的名号!孔融弑母这是真的吗?
其实这个还得从孔融当时所在的历史背景说起,孔融从小就十分的好学而且出生在一个充满书墨和官僚的家庭!才能显现的很早,可惜他命运不好,13岁时就死了父亲,不过作为孔子后裔,孔融具有当官的优势,当官后的孔融刚直不阿,甚至敢对忿董卓。
董卓忌惮孔融的名声不敢杀他,把他从朝廷调到黄巾军猖獗的北海国当国相,到了北海国之后孔融整顿军备,积极抵抗和讨伐黄巾军,在当地获得了很高的口碑。
孔融为人有才不假,却情商不够,在袁绍和曹操彼此争霸时,有人劝孔融归附曹操,结果他把劝诫的人杀了,试想这样的事传到曹操耳朵会如何?
后来,曹操又挟持了汉献帝,通过汉献帝来命令各个诸侯,也就是所谓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的所作所为令孔融十分的不满!
曹操说对的,孔融偏要说是错的,曹操反对的孔融都赞成,曹操赞成的孔融都反对,总之孔融喜欢和曹操唱反调。
曹丕娶了袁绍儿子的妻子甄氏,孔融写信讽刺曹操,但曹操并没有做什么,而是隐忍。曹操曾以节约粮食为由下了禁酒的命令,孔融知道后就说成事之人无不饮酒,曹公为何禁酒呢?这句话明显就是与曹操对着干!仇恨也就在曹操心里扎了根!
孔融向来生性洒脱,不拘泥于礼教条例,曾提出过父母无恩论,就是说父母与儿女毫无恩情,母亲和孩子好比器皿与物品,物品取出自然与器皿毫无关系。孔融甚至还大放厥词,说父母无恩,孩子只是父母欢愉之后的一个结果。
他说自己有粮食,宁可给陌生人也不愿意给父母。听到这样的观点,曹操喜出望外,因为这样的言论颠覆了传统观念,违背了孝道,所以曹操便以此为由称其此番行为无疑是弑父弑母之举。
公元208年9月,曹操以图谋不轨和不孝的罪名处死了孔融,并且株连全家,这一年孔融56岁。
所以孔融弑母,并不是指孔融真正的杀了自己的母亲,而是曹操给他扣上了这顶大帽子。孔融究竟是否提过这个论点,后人无法考证。
好了,关于“孔融因为什么弑母”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孔融因为什么弑母”,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