鲱鱼为什么那么臭(鲱鱼那么臭的原因终于找到了!它们交流竟然靠放屁!)
新鲜的鲱鱼本身是不臭的,不过是一种体味很腥气的海鱼。但在制作鲱鱼罐头的时候,经过发酵后的鲱鱼身体腐烂产生厌氧菌,存放时间长了就会有丙酸、硫化氢等物质,混合在一起...
鲱鱼罐头为什么那么臭,瑞典人每年狂吃几百吨,真有那么好吃吗
鲱鱼为什么那么臭
新鲜的鲱鱼本身是不臭的,不过是一种体味很腥气的海鱼。
但在制作鲱鱼罐头的时候,经过发酵后的鲱鱼身体腐烂产生厌氧菌,存放时间长了就会有丙酸、硫化氢等物质,混合在一起就会散发臭味。
拓展阅读

鲱鱼那么臭的原因终于找到了!它们交流竟然靠放屁!
如果人和人交流不再靠手势和话语,而是靠放屁,那我们的生活会变成怎样的一副光景?
早上问好靠放屁,跟领导谈话靠放屁,回家辅导孩子功课还靠放屁......
奶叔实在没有勇气再脑补这些有味道的画面了。
不过,尽管我们人类不能接受这种交流方式,但生活在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的鲱鱼们却靠这种方式相谈甚欢!
是的!
奶叔刚知道这一信息时也很诧异,听过鱼磨擦牙齿、摩擦骨骼,这鱼放屁还真是头一遭听说。
而且,最让奶叔惊讶的是,这么特立独行的鱼还是荷兰人民人见人爱的鲱鱼。
那么,这个鲱鱼真的会放屁吗?
来自苏格兰海洋科学协会的罗伯特·巴蒂(Bob Batty)和来自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本·威尔逊(Ben Wilson)以及来自西蒙弗雷泽大学的劳伦斯·迪尔(Larry Dill)就特意对此展开了一项研究。
他们在实验室里搭建了一个水池,并且在里面养了很多鲱鱼。
然后将特制的麦克风和照相机沉入鲱鱼生活的水中,用来记录鲱鱼体内排出的气泡和水泡声音,而这种声音被他们称为“快速重复水泡音”。
△当时的实验记录图片
当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他们就进入了观察期。
在一次次的观察过程中,他们发现,鲱鱼们会在水面上呼入空气,然后再沉入水中,之后它们就会从肛门的位置一次次地排出气泡。
鲱鱼们还会反复进行这一过程,以保证能持续排出气泡。
所以,鲱鱼真的会放屁!
在后来的观察中,几位科学家还发现,鲱鱼只有在聚集到一块儿时才会进行“放屁”这个动作,而且鱼越多,平均每条鱼放屁的次数就越多。
由此,几位科学家们猜想,鲱鱼们发出的这种“快速重复水泡音”会不会具有某种社会性功能呢?
为了探寻真相,他们又安排了一轮实验。在实验之前,三位科学家先假定了两个方向。他们认为鲱鱼放屁要么是想跟同伴交流,要么就是对恐惧作出的应激反应。
于是,他们把鲱鱼们挪到了一个具有鲨鱼气味的水中。
但是进到新环境的鲱鱼似乎并没有因为闻到敌人的气味就瑟瑟发抖,他们该吃吃该喝喝,该放屁放屁,生活状态跟在原来的水池里完全没什么区别。
由此,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鲱鱼放屁就是一种交流方式,它们只是想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将小伙伴们聚在一起唠唠嗑而已。
“我告诉过你出门把垃圾带上!”“OK OK,没必要嚷嚷(放屁)这么大声吧!”
后来,罗伯特·巴蒂、本·威尔逊和劳伦斯·迪尔还凭借着这个奇葩发现,去申报了2004年的搞笑诺贝尔奖,在组委会的一致评判下,摘得了当年的搞笑生物学奖。
奶叔也觉得这个奖得的是实至名归~
动机还真没那么简单。
每当夜幕降临时,鲱鱼便会靠放屁来发起集会。那么,它们聚集在一起到底想干点儿啥呢?
原来,在自然环境的长期作用下,鲱鱼“群居”对它们繁衍后代和保护幼小鱼仔都十分有利。
而且,当它们进行这种集体活动时,可以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一起觅食和抵御强敌。
当成群的鲱鱼在水里快速游动时,会形成线条和闪烁不定的光点,而这些线条和光点足以闪瞎敌人的双眼,从而使敌人很难把注意力聚焦在某一条鲱鱼的身上。
这样一来,就能大大减少同胞遇害的数量。
这么看来,鲱鱼还是相当聪明的,果真团结就是力量啊。
不过,一码归一码,奶叔现在只要一想到鲱鱼,就油然而生一股被臭鲱鱼罐头支配的恐惧,然后紧接着就会联想到鲱鱼会放屁这档子事儿。
尽管奶叔知道鲱鱼罐头的臭味儿跟鲱鱼会放屁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但思绪还是不由自主地就飘到了那里,怎么拦都拦不住。
奶粉们,看完今天的介绍,还敢吃鲱鱼的大胆举个手!让奶叔看到你们!
以上就是关于鲱鱼为什么那么臭(鲱鱼那么臭的原因终于找到了!它们交流竟然靠放屁!)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